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32篇 |
免费 | 502篇 |
国内免费 | 32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96篇 |
大气科学 | 34篇 |
地球物理 | 276篇 |
地质学 | 1137篇 |
海洋学 | 179篇 |
天文学 | 14篇 |
综合类 | 219篇 |
自然地理 | 30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57篇 |
2023年 | 84篇 |
2022年 | 118篇 |
2021年 | 115篇 |
2020年 | 93篇 |
2019年 | 81篇 |
2018年 | 77篇 |
2017年 | 91篇 |
2016年 | 108篇 |
2015年 | 90篇 |
2014年 | 127篇 |
2013年 | 128篇 |
2012年 | 155篇 |
2011年 | 127篇 |
2010年 | 107篇 |
2009年 | 115篇 |
2008年 | 135篇 |
2007年 | 126篇 |
2006年 | 130篇 |
2005年 | 96篇 |
2004年 | 108篇 |
2003年 | 104篇 |
2002年 | 107篇 |
2001年 | 98篇 |
2000年 | 108篇 |
1999年 | 101篇 |
1998年 | 109篇 |
1997年 | 102篇 |
1996年 | 92篇 |
1995年 | 64篇 |
1994年 | 77篇 |
1993年 | 60篇 |
1992年 | 66篇 |
1991年 | 58篇 |
1990年 | 55篇 |
1989年 | 49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滇东南薄竹山复式岩体的地质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薄竹山花岗岩体是一个复式岩体。1989年~1994年间,笔者在进行1:5万老寨街幅和老街子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应用岩石语系单位划分方法将其分解为23个侵入体,建立了7个单元,归并为2个序列和一个独立单元。岩石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各单元属于“S”型花岗岩,形成时期在白垩纪~老第三纪之间,从早期到晚期岩石结构由一期结构向具有二期结构和微花岗结构演化,成分由偏基性向偏酸性、碱性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72.
不连续面在双重介质热-水-力三维耦合分析中的有限元数值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双重介质热-水-力耦合微分控制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了裂隙岩体热-水-力耦合的三维力学模型,对不同介质分别建立以节点位移、水压力和温度为求解量的三维有限元格式,开发了双重介质热-水-力耦合分析的的三维有限元计算程序,在有限元数值分析中不连续面应力计算采用等厚度空间8节点节理单元进行离散,而不连续面渗流和热能计算时采用平面4节点等参单元进行离散,这样保证了不同介质之间的水量、热量交换和两类模型接触处节点水头、温度和位移相等。通过高温岩体地热开发算例,揭示了在热-水-力耦合作用下不连续面处于低应力区,其张开度随运行时间的延长呈非线性增加,非稳定渗流阶段不连续面显著地控制着渗流场的整体分布,它的水头远高于拟连续岩体介质的水头,而进入稳定渗流阶段不连续面的控渗作用不明显,由于高温岩体地热开发系统中存在大规模的热量补给,不连续面对岩体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3.
岩土介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数值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FLAC3D(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 in 3 dimensions)的特点,并与有限单元法作了比较。FLAC3D方法以结点运动方程为支配方程,追踪了介质从受荷到达到平衡状态的过程,而有限元法是根据介质力学平衡方程直接求解,这是二者主要区别。FLAC3D没有采用介质真实的阻尼特性和结点质量,给出的不是介质所经历的真实过程,不能正确反映过程的影响,因此给出的介质应力和变形计算结果的物理意义是不甚明确的。求解过程中的介质振动,是一种噪音,可引起弹塑性介质计算结果误差,而弹性介质的计算结果几乎不受影响。研究指出了FLAC3D方法的优缺点。还通过算例作了四个方面的研究:(1) 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与Mohr-Coulomb屈服准则比较;(2) 膨胀角取值对计算结果的影响;(3) 大变形与小变形对计算结果的影响;(4) 精度设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Drucker-Prager准则与Mohr-Coulomb准则结果差异颇大;膨胀角取值对结果的影响是敏感和显著的;一般情况下,取小变形模式是合适的,计算精度取10-5是足够的。 相似文献
74.
应用多光谱ASTER数据对ETM遥感异常的定性判别研究——以东昆仑五龙沟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中讨论了新的找矿参数——蚀变遥感异常的地质基础和光谱前提,在矿床地质学和蚀变矿物光谱参数特征的基础上,编制了一张用于遥感异常提取及对其地质解释的表格。ETM遥感异常提取技术已在全国推广,ASTER数据可以在三个方面对已推广的ETM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1.利用短波红外增设的波段,对某些矿致异常区分其矿化(矿床)类型;2.利用增设的热红外波段区分某些岩性;3.可有助于解决ETM因第7波段太宽而产生的许多疑难问题。本文以东昆仑五龙沟为例讨论了ASTER对于解决ETM遥感异常性质判别困难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
基于公开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数据以及国内外航次调查积累的海底地形等资料,笔者编制了西太平洋海山区1:500万构造分区图.西太平洋海山区构造分区图包括1幅主图和3幅辅图,主图为《西太平洋海山区构造分区图》,共划分出了3个一级板块、22个二级分区块体、12个三级分区块体,3幅辅图分别为《西太平洋海山区地质构造图》、《西太平... 相似文献
76.
桌面出版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制图软件尽显其能,目前,适合于地图编制的软件主要有Coreldraw、方正智绘、MapGIS、MapCAD、Arc/Info、Photoshop等.各种软件有各自的优点和特性,又有其不足之处.制图工作者需要取长避短,灵活地应用这些软件于制图生产中.我局1999年编制出版的<内蒙古自治区地图集>就是基于这个原则进行的,其中,用到的软件有方正智绘、Coreldraw、Photoshop、维思等,下面就谈谈根据这些软件的特性制作图集的过程. 相似文献
77.
采用复合单元法建立了模拟裂隙多孔介质变饱和流动的数值模型。该模型具有以下特点:裂隙不需要离散成特定单元,而是根据几何位置插入到孔隙基质单元中形成复合单元;在复合单元中,分别建立裂隙流和孔隙基质流的计算方程,二者通过裂隙-基质界面产生联系并整合成复合单元方程;复合单元方程具有和常规有限单元方程相同的格式,因此,可以使用常规有限单元方程的求解技术。采用欠松弛迭代、集中质量矩阵以及自适应时步调节等技术,开发了裂隙多孔介质变饱和流动计算程序。通过模拟一维干土入渗和复杂裂隙含水层内的流动问题,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模拟结果为进一步认识非饱和裂隙含水层地下水流动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8.
胡振宇;邓轶;任福;邢峰;杜清运 《测绘地理信息》2020,45(3):84-87
以浙江省水利专题数据为例,本文基于Vue.js框架和OpenLayers开源地图引擎,设计并实现了在线动态水利专题地图系统。该系统通过可扩展的专题制图模板提供清晰化的制图流程,通过可定制的水利专题符号库增强制图功能的个性化和制图效果,创新地将数据双向绑定和响应式视图更新机制引入专题地图的渲染,并基于底层Canvas实现了在线高清专题地图输出,对提升水利行业专题地图的定制能力和制图效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9.
将Global Mapper、ArcGIS、MapGIS三款GIS软件有效结合起来,以海南岛为例进行基于DEM的三维晕渲地质图的制作方法研究。首先将SRTM数据和矢量地理数据在不同地图参数下进行自动配准,然后实现地质要素与DEM模型的精准匹配,最后根据DEM对第四系地质界线进行微调,实现了1∶50万海南岛三维地质图的制作。同时总结了不同椭球体与坐标系统下的数据转换、DEM空白区数据填补、晕渲地质图生产的方法。三维地质图制作所采用的DEM数据完全满足1∶50万三维地质图的制图要求;与传统地质图相比,其立体感和可读性明显增强,图件信息量显著增大,图面呈现清晰的三维地质结构,很好地提高了制图精度。该方法为我国三维地质图的制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和思路,并为其他三维图件制作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0.
精细表征储层特征和储层结构是致密砂岩气藏开发中后期的主要技术需求。基于不同类型砂体的相似孔渗特征将辫状河沉积体系中河道充填和心滩砂体聚类为储渗单元,提出了储渗单元研究概念和研究思路,开展了辫状河沉积体系储渗单元发育模式研究。通过露头观测和测井相标志,识别出辫状河沉积体系中储渗单元发育四种叠置模式,即心滩叠置型、河道充填叠置型、心滩和河道充填叠置型、心滩或河道充填孤立型;基于储渗单元发育模式,提出了河流相致密砂岩气藏开发井型的适应性,指出辫状河沉积体系中河道叠置带是叠置型储渗单元发育的有利部位,是水平井开发的有利目标,辫状河沉积体系中的过渡带和洼地主要发育孤立型储渗单元,适合直井或丛式井组开发。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野外露头研究和苏里格气田加密井区井间干扰试验表明,辫状河沉积体系中储渗单元发育规模为顺古水流方向长600 m和垂直水流方向宽400 m左右,证实苏里格气田具备进一步加密到400×600 m的条件,预计可提高采收率15%~2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