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2篇
  免费   340篇
  国内免费   458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373篇
地质学   1066篇
海洋学   306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117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采用子空间迭代法计算单层鞍型网壳的自振特性,利用圆管截面空间梁系弹塑性本构关系,用时程分析法计算单层鞍型网壳的弹塑性地震响应,通过对SDAP和ANSYS有限元程序计算结果比较分析,总结出单层鞍型网壳的自振特性、地震内力响应及地震内力系数随参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62.
研究了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西南部地下胡安·德富卡消减板块内高精度的震源与从接收函数分析和反射地震数据所得速度结构之间的关系。用双差算法对深度在40~65 km的108个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得到了精确的地震位置。重新确定的地震活动与构造信息间的互相关显示出地震集中在消减的洋壳的顶部,而更深层位的地震活动性位于地幔顶部胡安·德富卡消减板块内。消减板块的构造与地震活动性之间的强相关性表明,地震破裂是由板块内的力学强度改变引起的,这支持了相变和热岩状态在双重地震层的地震成因中起重要作用的假说。  相似文献   
963.
详细研究了七段、约130km长的近垂直反射地震剖面所揭示的松辽盆地下的壳幔结构。松辽盆地之下壳幔之间为相对厚的Moho过渡带。可分为薄Moho和透镜状Moho以及过渡型Moho,与之对应的壳幔结构也有差异。松辽盆地的发育阶段明显地可分为断陷期、拗陷期以及夭折期,不同的壳幔结构可能与松辽盆地不同的发育期存在密切联系。此外,通过对比,认为裂谷盆地区具有类似的特殊壳幔结构。在裂谷区,壳幔之间强烈相互作用,不同的地壳组成和裂谷形成的不同阶段是形成不同壳幔结构的主要原因,而且它们之间具有成因上的联系,并与裂谷的形成阶段相一致。  相似文献   
964.
大别造山带壳幔界面的断错结构和壳内低速体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2001年4月~2002年3月, 北起河南兰考附近的崔林(34°40′N, 114°49′E), 南到江西大冶附近的大箕铺(30°20′N, 115°03′E), 横跨大别造山带, 布设了总长度约500 km, 由34台宽频带流动地震仪组成的二维地震台阵观测剖面. 台站采用不等间距布设. 在大别造山带范围内, 台站间距为3~8 km, 其他地区为15~20 km. 利用台阵记录的远震P波波形数据和接收函数方法, 获得了横穿大别造山带的接收函数剖面和各台站下方100 km深度范围内地壳上地幔的S波速度结构. 研究结果表明: 大别造山带地壳在垂直山体走向的方向上具有明显的非对称分块结构; 地壳最大厚度为42 km; 壳幔界面具有与地壳分块结构相应的断错结构, 最大断距达到8 km; 在造山带核部, 存在壳内横波低速体; 壳内低速体分为两部分, 分别对应南大别和北大别; 在垂向上两者可能曾有差异运动; 其下方地壳速度具有随深度增加的梯度结构, 上地幔顶部直到70 km深度范围内速度异常偏低, 而其下方70~100 km的深度上有高速异常体.  相似文献   
965.
功能梯度复合材料圆柱壳固有频率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功能梯度复合材料圆柱壳的基本动力方程,给出了各类功能梯度复合材料圆柱壳固有频率的一般解析解法,并具体导出了两端简支功能梯度圆柱壳各阶固有频率解的解析表达式,十分简明、实用。  相似文献   
966.
壳内流体演化及地震成因(三)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徐常芳 《地震学报》1997,19(2):139-144
根据对地壳和上地幔电性结构的研究,提出了地下岩体势能-动能转换地震成因学说.此学说不仅认为地下岩体间弹性应变能的积累对地震的孕育非常重要,而且认为地壳岩体重力势能和深部流体演化对一些地震的孕育和发生起了关键作用.本文根据前两篇文章(徐常芳,1996a,b)提出的依据,建立了拉张盆地地壳电性结构及流体演化模型,并据此对历史和现今大量地震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和地壳排气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967.
祝治平  张先康 《地震学报》1997,19(5):499-505
近期完成的近东西向的北京——怀来——丰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斜穿北西向的张家口——渤海地震带,并在延怀盆地与一条深反射剖面重合,其目的是探测研究延怀盆地及外围地区的地壳上地幔构造、速度分布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地壳呈层状结构,地壳厚度由顺义的35.0 km向西逐渐加厚至42.0 km;壳内界面近于水平或由东向西缓倾;在延怀盆地地壳呈高低速相间的特征.上地壳的下部存在明显的低速体,并有两条地壳深断裂带延伸至莫霍面,这与延怀地区地震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68.
陈道秀  林洪枝 《沉积学报》1997,15(2):173-178
本文主要应用透射光、反射白光和荧光相结合的综合光学法对珠江口盆地下第三系烃源岩的有机显微组份进行了煤岩学鉴定及荧光参数的测试,并采用了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新技术对镜质组份中的超微组份进行研究。通过热解模拟剖析了不同显微组份组合烃源岩的生烃潜力。(1)发现了本区显微组份的独有特征,即镜质组本体中镶嵌有丰富的壳质和腐泥组份,并命名为壳镜组,同时结合无定形的细分,划分了壳镜组的亚组份。(2)在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对镜质组中的超微类脂体进行了划分定量。(3)盆地烃源岩共划分了三种类型、七个显微组份组合,其中A2,B1是主要给合,其次是B2,明确了壳镜组和超微类脂体是主要生烃母质。(4)研究了不同显微组份组合的生烃潜力,壳镜组具有单位有机碳生烃潜力高的特点,肯定了盆地的含油远景。  相似文献   
969.
曹正林  姜峰 《沉积学报》1997,15(4):91-96
古风化壳在油气储集、运聚中占重要地位,如华北、鄂尔多斯、塔里木盆地等地区重要油气藏的形成,与其碳酸盐岩顶部古风化壳密切相关。综合应用流体动力学、化学动力学及化学热力学理论,对古风化壳风化期岩石-流体相互作用过程动态模拟,重现古风化壳风化期流体动力场和化学动力场,从而达到定量预测古风化壳风化期物性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等)变化的目的,最终为储层定量评价提供参数。岩石-流体反应动力学模拟是通过计算机对岩石与流体相互作用过程作一个动态再现,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70.
天山的壳内高导层与震源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胥颐  王克元 《内陆地震》1995,9(2):112-117
对天山地震区存在的壳内高导层和高导层所在地区发生地震的震源深度进行了研究,发展地壳中部的高导层与地震带的震源分布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震源深度存在由北向南逐渐加深的趋势,而且与高导层的埋藏深度相当。研究认为,高导层是表征深部震源环境的重要方面之一,它的形成与存在既有内在的原因也应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