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1篇
  免费   345篇
  国内免费   471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403篇
地质学   1091篇
海洋学   308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117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71.
陈静 《地质与勘探》2013,49(5):813-824
拉陵灶火钼多金属矿床是青海祁漫塔格成矿带新发现矽卡岩-斑岩型矿床。本文对矿区内与斑岩型矿化有关的花岗闪长岩开展了详细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拉陵灶火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年龄为242.6±3.4Ma,外围细粒花岗闪长岩年龄为250.4±4.0Ma,岩体为多期侵入体,成矿年龄与内部似斑状花岗闪长岩能很好的吻合;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含矿花岗闪长岩为高钾钙碱性到钾玄岩系列,其成因类型为I型花岗岩,源区经历了明显的流体交代,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显示,该期花岗岩类含大量暗色微粒包体,具有明显的岩浆底侵和混合的证据。区域上,中三叠世正处于洋壳俯冲结束向碰撞造山开始转换的阶段,可以很好的解释源区发生过俯冲板片流体的交代富集作用,而壳幔物质混合的产生机制应与俯冲板片的断离作用有关。洋壳拆沉作用是一种快速的主动的拆沉,与中三叠世岩浆活动爆发的地质事实吻合。同时,该成矿岩体显示壳幔混合成因及较高的分异程度,是成钼矿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72.
长江中游高山泥炭湿地在区域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举足重要的地位,有壳变形虫是一类在泥炭湿地表面大量生活的原生动物,它们对环境变化敏感,是环境变化的有效指示器.泥炭湿地的现代生态学调查已经表明,有壳变形虫群落对泥炭的表面湿度和水文条件具有灵敏的响应,但是与其他环境条件如水化学因子的关系尚不明确.本文主要调查了长江中游高山泥炭湿地有壳变形虫群落特征及其对水化学因子的响应,发现Cr和Mn对有壳变形虫的群落组成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有壳变形虫的群落组成在不同湿地间有一定差异,这种空间上的差异分布可能反映了湿地的不同类型、发育阶段和人类活动等信息.有壳变形虫可为湿地的科学管理、动态监测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指示信息.  相似文献   
873.
铝土矿由4个矿段组成,均属晚三叠世末期形成的古风化壳沉积型,在相似沉积环境中不同时段形成,而朝下带上部—潮间带是沉积铝土矿最有利地带.矿床受古地理环境、古构造和岩性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74.
俯冲洋壳的折返及其相关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意  叶凯 《岩石学报》2013,29(5):1461-1478
大洋俯冲带中高压(HP)和超高压(UHP)岩石的折返机制一直以来都是俯冲工厂中最不为人知的问题之一.本文根据搜集全球折返到地表的洋壳榴辉岩基础数据(包括岩石学特征、峰期温压条件和折返P-T轨迹),初步探讨了洋壳榴辉岩的折返机制.根据峰期矿物组合、温压条件和对应的地温梯度,典型大洋俯冲带中的榴辉岩可以分为三类:含柯石英的UHP硬柱石榴辉岩(2.7~ 3.2GPa,470 ~ 610℃,5~7℃/km)、HP硬柱石榴辉岩(1.7~2.6GPa,360~ 620℃,5~8℃/km)和HP绿帘石榴辉岩(1.5 ~2.3 GPa,540 ~ 630℃,7~12℃/km).与大陆俯冲碰撞造山带中的HP-UHP榴辉岩相比,洋壳榴辉岩具有较低的峰期温压条件和较高的低密度含水矿物的含量,但是普遍缺失高密度的蓝晶石.已有的俯冲洋壳的折返模式都基于一个假设:洋壳榴辉岩密度比周围地幔大.因此,洋壳榴辉岩的折返必须借助于低密度的蛇纹岩或者变沉积岩.MORB体系的热力学模拟研究表明,俯冲洋壳的矿物组合、矿物含量和密度主要受低密度含水矿物(如硬柱石、绿泥石、蓝闪石和滑石等)的稳定性控制,并且在同等深度条件下,冷俯冲洋壳的密度低于热俯冲洋壳的密度.经历冷俯冲(~6℃/km)洋壳的密度在< 110~ 120km(P <3.3 ~ 3.6GPa)的深度仍小于周围地幔,但是经历热俯冲(~ 1O℃/km)洋壳的密度在>60km(P>1.8GPa)的深度就已经超过周围地幔.结合高温高压实验资料和地球物理观察数据,我们认为在>120km的深度,俯冲基性洋壳本身密度大于周围地幔,不存在低密度的地幔楔蛇纹岩(蛇纹石已发生分解),并且大洋板块的俯冲角度突然增大可能阻碍了更深部的低密度变沉积岩的折返.以上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可能导致现今折返到地表的洋壳榴辉岩和变沉积岩的形成深度普遍小于120km.折返过程中硬柱石脱水分解会导致洋壳密度增大,退变形成的蓝晶石榴辉岩的密度大于周围地幔,无法折返,这可能是全球洋壳榴辉岩中普遍缺失蓝晶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75.
滇西北甭哥碱性杂岩体地球化学与成矿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和地幔流体交代引发壳幔混染叠加成矿的机理,为“小岩体成大矿”这一事实提供了理论依据.滇西北甭哥碱性杂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受到强烈的深部流体作用,且成矿物质并非岩浆本身所携带,相应引发矿质富集的流体作用与岩浆作用分属不同的体系,初步推测甭哥金矿成矿受制于透岩浆流体与壳幔混染叠加这一深部流体作用过程.其机制可以理解为含矿地幔流体与岩浆互不混溶并同步运移,伴随岩浆结晶成岩而交代岩体成矿,或在一定条件下与岩体分离,运移至物理化学边界层等有利部位聚集成矿,在此过程中,含矿地幔流体也可沿途交代、活化围岩,导致壳幔混染叠加使成矿元素进一步富集.基于此,该岩体具有良好的深部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876.
华北热灾害链的结构、成因及强震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地壳热活动强烈,重大自然灾害频发。华北自然灾害具有区域性、群发性、连发性、关联性特征,组成热灾害链。华北热灾害链的典型结构是跨年度干旱-异常路径台风-异常降雨-异常海冰-强震-异常降雨,受控于源于渤海和青藏高原的下地壳不均匀流动形成的 “热河”及其热能有规律地积累与释放,渤海放射状下地壳热流系统与地幔软流圈底辟作用有关。当前华北热灾害链已经有序演变到地震阶段,近5年内在韧性下地壳中6条“热河”的6个撞击区可能发生多个强震,流经辽东湾向北东方向流动的下地壳“热河”撞击区、临汾-太原-大同下地壳“热河”与流经渤海湾-通县-沙河下地壳“热河”的夹击区危险性最大,应当尽快系统监测与热流体有关的地震前兆异常,科学开展地震短临预测。查明华北韧性下地壳中“热河”的三维动态演变,系统梯级开发各条“热河”的热能资源,对于发展经济、减灾减排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77.
沈颂东 《海洋科学》2014,38(5):121-125
<正>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 Ueda)隶属于红藻门(Rhodophyphyta),原红藻纲(Protoflorideophyceae),红毛菜目(Bangiales),红毛菜科(Bangiaceae),紫菜属(Porphyra)。紫菜属的种类分布广泛,目前已报道的种类约有130多种[1]。我国记录定名的紫菜物种或变种有22种[2]。条斑紫菜为北太平洋西部特有的  相似文献   
878.
采用静水法,对凸加夫蛤(Gafrarium tumidum)进行Hg2+、Cd2+的单一和联合急性毒性实验。在单一毒性实验中,直线回归分析法计算结果,Hg2+和Cd2+对凸加夫蛤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945mg.L-1和13.367mg.L-1,安全浓度(SC)分别为0.0095mg·L-1和0.1337mg·L-1,Hg2+的毒性大于Cd2+;联合毒性实验表明,Hg2+和Cd2+对凸加夫蛤的联合毒性效应为相加作用;凸加夫蛤对Hg2+和Cd2+均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容易造成重金属富集。  相似文献   
879.
湘东南矿集区是南岭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取该矿集区内典型矿床的成矿花岗岩,利用成岩年龄、主量和微量元素组成、蛛网图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等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矿集区内中生代成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集中在150~165Ma。根据地球化学组成可将该矿集区内的成矿花岗岩分为2类:一类以骑田岭为代表,岩性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属于A型花岗岩,其分异程度较高,高w(Rb)/w(Sr)值,低w(K)/w(Rb)值,成矿元素以高温的W、Sn为主,具有富硅,富碱,贫P、Ti、Mg的特点,Ba、Sr、P、Eu、Ti负异常明显;另一类以宝山岩体为代表,其岩体产状为小岩株,岩性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属于I型花岗岩,分异程度较低,低w(Rb)/w(Sr)值,高w(K)/w(Rb)值,Ba、Sr、P、Eu、Ti负异常不明显,其地球化学性质与岛弧岩浆类似,成矿元素以中低温的Cu、Pb、Zn等为主。黄沙坪花岗岩的成矿特征处于第一类与第二类岩体之间,属于过渡类型。结合矿集区所在的大地构造位置及其构造演化史,认为湘东南矿集区的形成与壳-幔相互作用密切相关,是后造山作用与大洋板块俯冲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80.
采用静水法,对凸加夫蛤(Gafrarium tumidum)进行Hg2+、Cd2+的单一和联合急性毒性实验。在单一毒性实验中,直线回归分析法计算结果,Hg2+和Cd2+对凸加夫蛤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945mg.L-1和13.367mg.L-1,安全浓度(SC)分别为0.0095mg·L-1和0.1337mg·L-1,Hg2+的毒性大于Cd2+;联合毒性实验表明,Hg2+和Cd2+对凸加夫蛤的联合毒性效应为相加作用;凸加夫蛤对Hg2+和Cd2+均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容易造成重金属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