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2篇
  免费   340篇
  国内免费   458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373篇
地质学   1066篇
海洋学   306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117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提要:通过野外考察、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测年和Re-Os同位素测试等手段,对里东坑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及钼矿床的成因类型、成岩机制以及与壳幔作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测试结果显示:赋矿似斑状花岗闪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53.01±0.90) Ma(MSWD=1.14),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44.9±1.9) Ma(MSWD=2.0),成岩与成矿均发生于燕山早期。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岩石富Si和K,贫Mg、Ca、P等元素,具有高Rb、低Yb+Ta的特征,稀土元素具有轻微负Eu异常,轻稀土富集;辉钼矿样品Re含量主要介于24.17~27.92μg.g-1。说明赋矿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并经历了壳幔混合作用,判断里东坑似斑状花岗闪长岩为碰撞花岗岩类,形成于挤压背景,具备良好的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732.
北京西山髫髻山组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岩浆起源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对北京西山髫髻山组粗安岩斜长石Ar-Ar年龄测定获得全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48.91Ma±2.98Ma和146.60Ma±2.93Ma(相关系数r=0.9997),本文将其时代划为晚侏罗世.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显示,西山髫髻山组火山岩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低Ti\K,高Al\Ca和Na,轻稀土元素富集,Eu异常不明显,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Ba等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Zr\Hf相对亏损,Nd\Sr和Pb同位素比值较低,反映出火山岩形成于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其源岩为富集地幔.据此认为髫髻山组火山岩形成于陆内挤压环境,由中生代玄武质岩浆底侵于下地壳-壳幔过渡带诱发古老(太古宙)的玄武质岩石部分熔融形成的.  相似文献   
733.
北阿尔金造山带中的阿北花岗岩体出露于喀腊大湾与阿尔金北缘断裂交叉部位的东南侧,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组成,二者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较为相似。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结晶年龄为427.3±5.7 Ma。阿北花岗岩体具有以下地球化学特征:1高SiO_2(68.68%~72.83%)、高碱(Na_2O+K_2O=6.52%~7.91%,Na2OK_2O)、准铝质(A/CNK≈1);2高Sr和LREE,低Y(10μg/g)和Yb(1μg/g);3高Sr/Y值(40);4非常弱甚至没有Eu负异常。这些特征表明阿北花岗岩体形成于加厚的镁铁质下地壳部分熔融,其源区残留了大量的石榴子石而不含斜长石;同时,岩浆在上升的过程中经历了分离结晶作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在440~420 Ma北阿尔金造山带中残留有加厚的镁铁质下地壳,而在420 Ma之后发生了广泛的下地壳拆离与减薄。也就是说,北阿尔金造山带构造体制转换的时限为440~420 Ma,伴随着阿北花岗岩体的侵位。  相似文献   
734.
蛇绿岩、蛇绿岩上覆岩系及其与洋壳的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旗  陈雨 《地学前缘》1998,5(4):193-200
文中由蛇绿岩和蛇绿岩上覆岩系的差别,引出上部洋壳和下部洋壳的概念。指出下部洋壳和上部洋壳有许多不同之处:首先它们的组成不同,下部洋壳仅由镁铁超镁铁岩组成,包括玄武岩、辉长岩、超镁铁质堆晶岩等;而上部洋壳则由沉积岩(主要是深海相的,少量为浅海相)和长英质、镁铁质以及超镁铁的喷出岩(及少量侵入岩)组成。其次洋壳岩浆的成因和形成方式不同,下洋壳产于板块扩张脊,是板块扩张作用的产物;上洋壳产于扩张轴外,属于轴外岩浆系列。当洋盆闭合洋壳侵位到陆壳之上时,下洋壳即成为蛇绿岩,而上洋壳则构成蛇绿岩的上覆岩系。  相似文献   
735.
地震震源分布强烈依赖于构造环境的温度和压力条件。震源机制可使大陆地壳脆性-韧性转换带(下部稳定性过渡边界)的温压条件复杂化。该过渡边界伴随速度弱化作用(有震活动)向速度强化作用(无震活动)的转化。在岩石圈流变和壳幔动力学的基础上研究了与板块边界有关的地震活动,包括板缘地震和俯冲板片地震。俯冲带板缘地震的深度分布受约于脆性摩擦动力机制,而摩擦剪切机制不能满意地解释深震活动,包括俯冲板片地震。这是因为深震震源机制可能与高压、高温条件下的固一固相变有关,而用脆性破裂或摩擦作用来解释就不近合理。以理论与实验研究为依据,本文对与震源物理和震源分布有关的岩石圈流变特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736.
      东江口花岗岩及闪长质包体分别获得了218 Ma 和224 Ma 的形成年龄,闪长质包体中存在岩浆不平衡结构并发育与寄 主花岗岩相同的钾长石斑晶及淬冷形成的针状磷灰石,揭示了花岗岩形成过程中曾发生二元岩浆混合作用。这种混合作用 已造成寄主花岗岩和闪长质包体化学组成的趋同,同时使得它们的Sr-Nd-Pb 同位素组成发生强烈均一化。但暗色闪长质包 体锆石具有较宽的εHf(t )值(-4.58~3.31),保留了二端元岩浆源区的特征。秦岭早中生代同期闪长质包体锆石εHf(t )> 10 及寄主花岗岩锆石εHf(t )< -10 的差异表明,它们分别来自相对亏损地幔源区和中元古代滞留于地壳的幔源基性物质, 而两个源区的岩浆,自224 Ma 以来发生强烈混合作用,形成大规模的壳幔混合花岗岩体。  相似文献   
737.
芮本善 《铀矿地质》1989,5(2):107-111
铀矿区化探资料计算机处理及其彩色等值图绘制软件,是应用了测量学、函数逼近论和计算机绘图等学科的有关理论完成的。绘图工作是在超级小型机PE-3230和静电彩色绘图仪ECP-42上进行的。根据需要,目前已开发了绘制1:20万和1:5万二种比例尺标准图幅的软件。当用户给出测区左下角的经纬度值后,本程序便能自动进行图廓整饰自动化(绘出方里网并写出其经纬度值)。在绘制彩色图时,由于应用了保凸拟合方法,使得图形色区各边界的一阶导数连续可微,从而达到边界线光滑的要求。图件的图名、接图表及其它注释均用中文标出。  相似文献   
738.
火成岩构造组合与壳-幔成矿系统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讨论了火成岩构造组合,指出不能单纯地运用化学图解,强调要结合岩相学、岩石组合特征研究,要注意区分区域与局部的构造环境。指出双峰式火成岩组合的确切含义是指缺乏中性成员,而不单看化学图解的几何形态,讨论了伸展与挤压对双峰式和钙碱性火成岩组合的可能约束。指出由蛇绿岩套再造的古构造历史可能是残缺的,结合弧火成岩的厘定可在某些方面弥补这个不足,讨论了弧火成岩组成极性形成的可能原因。讨论了大陆碰撞造山带的火成岩构造组合类型及其在再造造山带的边界性质、造山带演化历史中的重要意义。指出大陆裂谷带的火成岩常呈组成对称的水平分带,而不同于弧火成岩的组成极性。讨论了岩浆构造热事件及其序列的重要意义,提出大陆碰撞造山带具类似于变质作用的顺时针演化的事件序列,而大洋俯冲造山带则具反时针演化的事件序列。最后,强调并讨论了“壳幔岩浆流体成矿系统”的科学命题,提出从壳幔这个大系统来考察成矿作用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739.
卫三元 《铀矿地质》1999,15(4):209-216
本文通过对大长沙盆地火山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同位素的研究,认为盆地盖层火山岩是双旋回式的火山喷溢产物,并且不同旋回的火山岩在岩浆成因、来源深度上是不一样的,是局部熔融的壳幔混合物;第二旋回的中酸性火山岩浆则是上部地壳重熔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740.
胶东西北部中生代白垩纪岩浆活动剧烈,在许多中生代岩浆岩中常见有大量的闪长质包体和中基性岩脉。因此特选取胶东西北部的丛家花岗闪长岩(130Ma)及其岩体中的闪长质包体,和玲珑矿区的闪长岩脉(121Ma~96Ma)进行角闪石、黑云母和副矿物磷灰石、榍石的成因分析。发现角闪石均属钙质角闪石系列的浅闪石,镁指数M*在0.5~0.7之间,而黑云母均为镁质黑云母,镁指率大于0.45。结合这两种矿物的TiO2-Al2O3、MgO-FeO/(FeO+MgO)成分特点,认为其寄主岩石应源于壳幔混合作用,并且副矿物磷灰石、榍石也具壳幔特征。值得强调的是,角闪石、黑云母Mg含量较高,所以可能形成于壳幔作用较深源区。通过角闪石-黑云母矿物对温度图谱和黑云母全铝压力计进行成岩温压和深度计算,结果显示:花岗闪长岩、闪长质包体、闪长岩脉的形成温压和深度分别为:625℃~650℃,86MPa,3.24km;700℃,95MPa~118MPa,3.66km~4.17km;700℃~750℃,96MPa~111MPa,3.59km~4.45km;可以看出花岗闪长岩、闪长质包体、闪长岩脉均具壳幔混合特征,并且成岩物理条件相近,加上成岩年龄接近,所以三者可能是同一时期经过相同地质作用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