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2篇
  免费   1089篇
  国内免费   2005篇
测绘学   3146篇
大气科学   66篇
地球物理   1216篇
地质学   5202篇
海洋学   290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539篇
自然地理   128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67篇
  2022年   327篇
  2021年   329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382篇
  2018年   311篇
  2017年   350篇
  2016年   358篇
  2015年   363篇
  2014年   485篇
  2013年   391篇
  2012年   475篇
  2011年   442篇
  2010年   370篇
  2009年   461篇
  2008年   498篇
  2007年   393篇
  2006年   359篇
  2005年   303篇
  2004年   309篇
  2003年   339篇
  2002年   335篇
  2001年   299篇
  2000年   249篇
  1999年   237篇
  1998年   223篇
  1997年   244篇
  1996年   212篇
  1995年   188篇
  1994年   171篇
  1993年   135篇
  1992年   145篇
  1991年   113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41.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permitted us to obtain quantitative data concerning fine geometric structures of 4 faults of the active Maxianshan-Xinglongshan fault system and the latest movement along them. Of them the northern Maxianshan border fault is a large-scale, strongly active Holocene reverse sinistral strike-slip fault, the other 3 faults, the southern Maxianshan border fault and the southern Xinglongshan border and the northern Xinglongshan border faults are the accompanying active late-Pleistocene thrust faults, which a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main strike-slip fault, the northern Maxianshan border fault at depth.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earthquake-controlling fault in the Lanzhou area, the fault influences and constrains the seismic activity in the area.  相似文献   
142.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gravity variation features and Ms=8.1 earthquake in Qinghai-Xizang monitoring area is analyzed preliminarily,by using spatial dynamic variation results of regional gravity field from absolute gravity and relative gravity observation in 1998 and 2000.The results show that:1)Ms\8.1 earthquake in Kulun mountain pass westem occurred in the gravity variation high gradient near gravity‘s high negative variation;2)The Main tectonic deformation and emnergy accumulation before MS=8.1 earthquake are distributed at south side of the epicenter;3)The range of gravity‘s high negative variation at east of the MS=8.1 earthquake epicenter relatively coincides with that rupture region according to field geology investigation;4)Gravity variation distribution in high negative value region is just consistent with the second shear strain‘s high value region of strain field obtained from GPS observation.  相似文献   
143.
宝库河韧性剪切带是发育在中祁连地块北缘上的一条向北陡倾,走向近东西,宽约6 km的右行平移型韧性剪切带.剪切带内岩石原岩为泥质岩、基性岩和花岗岩,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变形变质温度在685~763±46℃之间,压力在0.62~0.83±0.13 GPa范围内.其内长英质条带非常发育,规模变化较大,分布局部相对集中且受剪切带控制,走向与剪切带一致,平行于叶理,孤立无根,并在后期递进变形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糜棱岩化、布丁化和褶皱,主要成分为长石和石英,明显不同于韧性剪切前或后侵入的花岗岩脉或岩体.长英质条带特征、REE配分模式及剪切带内岩石的变形变质温度说明剪切带内发育的长英质条带与基体是同源的,是在剪切应变过程中剪切热使围岩内部分物质发生动态熔融形成的,是同构造熔融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4.
内蒙古大青山印支运动厘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中下侏罗统五当沟组与下伏地层之间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结合同位素年代与岩浆活动特征和各种构造要素之间叠加改造关系,证实了大青山地区存在强烈印支运动。构造样式和构造要素组合特点表明大青山印支运动是一次强烈逆冲推覆、褶皱造山运动,形成了东西向展布的大型逆冲推覆构造和褶皱构造,构成了大青山地区中生代造山带主体构造格架。在地壳构造变形过程中伴随有强烈岩浆活动,形成了一系列的岩株和岩墙。大青山地区印支构造运动的确定对研究阴山—燕山板内造山带形成演化历史和地球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5.
张运良  李志军  林皋  王永学  刘君 《冰川冻土》2003,25(Z2):313-316
应用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 模拟了海冰与直立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过程的模拟.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将冰对结构的碰撞及冰的破碎过程可视化, 同时发生碰撞后结构在每一时间步的响应都可计算出来.数值算例表明, DDA方法进行海冰破碎过程的模拟, 比有限元或边界元等方法更为合理和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146.
综放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实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综放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指导矿井生产,鲍店煤矿专门在1310综放工作面上方设立地表移动观测站。通过对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获得该区条件下综放开采时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和有关参数,为矿区“三下”采煤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7.
介绍了基于局域网络开发的垂线测量数据管理软件的组成、原理、功能、操作及应用,该软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极易掌握,并能通过多方位、直观的图形表示来反映监测对象的挠度、倾斜、水平位移状态。  相似文献   
148.
针对常规洞室研究成果缺少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缺陷,综合了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把洞室的原始影像通过一系列数字处理,生成了数字正射影像展示图,加强了对洞室的自动化研究。  相似文献   
149.
针对建(构)筑物沉降变形测量等级确定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给出在不同工程要求条件下观测中误差的取值范围;同时对基准网、观测网点位的布设与观测提出了要求;指明在数据处理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0.
数字正射影像的制作技术及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平 《测绘通报》2003,(10):28-30
介绍数字正射影像的基本原理、影像镶嵌及其关键技术,以福州市淮安测区1:2000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为例阐述数字正射影像的制作过程,并探讨了实际作业中应注意的问题,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