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28篇 |
免费 | 235篇 |
国内免费 | 33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1篇 |
大气科学 | 130篇 |
地球物理 | 191篇 |
地质学 | 724篇 |
海洋学 | 298篇 |
天文学 | 69篇 |
综合类 | 113篇 |
自然地理 | 1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61篇 |
2021年 | 56篇 |
2020年 | 44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54篇 |
2014年 | 95篇 |
2013年 | 70篇 |
2012年 | 89篇 |
2011年 | 90篇 |
2010年 | 81篇 |
2009年 | 79篇 |
2008年 | 90篇 |
2007年 | 76篇 |
2006年 | 60篇 |
2005年 | 64篇 |
2004年 | 55篇 |
2003年 | 54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63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32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6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61年 | 2篇 |
1943年 | 2篇 |
1923年 | 2篇 |
192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红树蚬(Polymesoda erosa)作为一种主要栖息于潮间带的沼泽地或红树林的双壳贝类,近年来很多研究都证明其具有做为海洋污染监测指示物种的潜力。红树蚬受六溴环十二烷(HBCD)不同浓度(0、0. 086、0. 860、8. 600μg/dm~3)及不同天数(1、3、11、15、22 d)胁迫后,从转录组上调文库中挑取6个线粒体编码基因: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Ⅲ(COXⅠ、COX Ⅲ),NADH脱氢酶亚基Ⅰ、Ⅲ(ND Ⅰ、ND Ⅲ),细胞色素b(Cyt b),无机焦磷酸酶(PPase),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各基因在红树蚬各组织内的表达情况,因为基因不稳定性,利用β-actin作为内参对各目的基因所得数据进行均一化处理。结果发现:6个基因在HBCD胁迫后都有转录且差异表达。经生物统计学分析,胁迫后鳃及肝胰腺组织中各基因的表达量较对照组中有显著变化,总体上随着胁迫天数及浓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但当胁迫浓度过高时,因线粒体产生的应激能力有限,表达量反而降低。最后从酶复合物在呼吸链、ROS生成、ATP合成中的作用等各方面分析了HBCD胁迫导致线粒体基因表达变化的原因,为进一步开展分子毒理研究和开发分子生物标志物在海洋监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2.
本文通过}西隆起区、沂沭断裂带不同性质断裂构造解析,并对其构造带及构造带两侧未变形地层进行野外样品采集、测试、分析的实例总结,认为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低温测年技术,辅助以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冷却史模拟分析,可以直接对地质体不同性质断裂活动的时间进行约束.鉴于磷灰石裂变径迹对低温特殊的敏感性与反映温度区间的局限性,利用该方法约束断裂时限时,需注意包括野外采样等多个环节,需要结合大量的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必要时要辅助以其他同位素测年手段进行综合约束,以获得断裂活动的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43.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储层成岩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储集层为一套致密低渗透砂岩,油气的富集与致密低渗透背景下的高效储层有关。通过铸体薄片、背散射、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结合孔、渗测定,认为:①延长组高效储层的形成与绿泥石环边有密切关系,绿泥石环边的出现是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富黑云母的长石砂岩和咸—微咸水的湖泊水体在空间上耦合的产物;②绿泥石环边抵消了一部分埋藏过程中上覆地层的机械压实作用,减缓了由于压实作用而引起的原生孔隙的减低,而且有抑制石英次生加大的作用;③同生期形成的方解石可以使颗粒呈嵌晶接触,形成致密层,但是这部分方解石量小且分布不均匀;④自生石英在纵向上变化明显,封闭体系中形成的SiO2由于绿泥石环边的抑制作用,以雏晶的形式产出;而半封闭体系中形成的SiO2可向上发生运移,在绿泥石环边不连续或欠发育的层段以加大边的形式产出。通过成岩体系研究,可以明确高效储层的形成机理,指导岩性油气藏的勘探。 相似文献
44.
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迁移演化与坳陷西翼油气成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陆上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为研究对象,以地震反射资料为基础,主要采用地震剖面层拉平与平衡剖面恢复等技术手段,对天环坳陷形成与迁移演化历史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天环坳陷最早形成于晚侏罗世,后期由于受燕山晚期及喜马拉雅山期构造运动影响,坳陷核部逐渐向东迁移至现今位置,前后累计迁移距离约30 km;2)当坳陷核部向东迁移至有效烃源岩范围附近时,原先已形成的油气藏发生重新调整,油气向坳陷西翼高部位运移、聚集,从而形成了次生构造油气藏。 相似文献
45.
Black carbon an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n surface sediments of China’s marginal seas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distribution of black carbon (BC)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total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ΣPAH)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of China’s marginal seas. BC content ranges from <0.10 to 2.45 mg/g dw (grams dry weight) in the sediments studied, and varied among the different coastal regions. The Bohai Bay sediments had the highest BC contents (average 2.18 mg/g dw), which comprises a significant fraction (27%–41%) of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preserved in the sediments. In ... 相似文献
46.
通过我部近年来执行三级GNSS大地控制网GNSS静态测量任务中出现的同步环闭合差超限情况做以分析,通过比较探讨发现,凡是闭合差不满足限差要求的点组,测站间高差都很大,点组间这种过大的高差使基线解算质量明显受到对流层改正残差的影响,从而增大了环闭合差。 相似文献
47.
湖泊疏浚堆场淤泥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疏浚淤泥内通常含有不同类型的有毒有害物质,在堆场直接堆放过程中可能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有害影响.本文针对太湖及巢湖相应疏浚堆场内淤泥进行研究,探讨淤泥中重金属、多环芳烃以及多氯联苯等污染物含量及潜在生态风险;根据重金属的风险指数法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风险商法,对各污染物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太湖白旄堆场以及孔湾堆场淤泥内重金属及多环芳烃含量较小,潜在生态风险较低;巢湖南庄堆场淤泥内各类有害物质含量较大,种类较多,对于周围环境具有较高的潜在生态威胁.多氯联苯则在各个疏浚堆场淤泥中具有很高的积累量,潜在生态风险较高,应引起管理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48.
49.
2021年3月20日晚上7点,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二院水工环地质研究所的办公室里灯火通明。9名专业技术人员,有的紧盯电脑编制项目报告,有的低头伏案精心修改图纸数据……而这样忙碌的情形,往往要持续到午夜。“我们的项目一年比一年多,大家要天天加班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50.
渤海海域油气勘探进展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回顾我国渤海海域近50年的勘探历程,分析了油气发现的特点,指出从下第三系到上第三系勘探思路的转变是导致发现系列亿吨级大油气田的关键。迄今为止的重大发现主要分布于环渤中凹陷油气富集圈和沿岸两大地区。认为在有据可查的历史上,渤海海域发生过7级以上大地震的周围地区均发现有大油气田,因此将是发现油气田的有利地区。根据全国3轮油气资源评价数据,我国在渤海海域的油气勘探尚大有可为,重要的是要求较高的科技研究水平和更大的投入力度,渤海深浅层次资源潜力将获得更进一步的发掘。认为在50余年的勘探历程中,我3大国有石油公司及全国相关科技工作者均做出过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