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陕西关中地区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分形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从分形理论在城镇体系研究中的应用入手,根据豪斯道夫(Hausdorff)维数,运用Zipf公式,对陕西省关中地区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进行了分维测算。结果表明,该区域城镇体系具有分形特征,说明分形理论适合关中地区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的测算分析。并在分形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城镇规模结构的分布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分形理论的测算与分析结果,提出了关中地区城镇体系结构和功能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好林 《中国地震》2013,29(3):367-376
采用拟稳平差方法对关中地区近20 年流动重力观测资料重新进行了处理,并结合其它观测资料和研究结果,对区域内重力场变化过程、3次中小地震前后重力场变化机理、构造活动以及区内外地震间的关系等进行了较深入地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历史时期关中地区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3,自引:6,他引:7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中地区地理位置特殊,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发祥地,历史时期气候曾发生多次明显的变化。通过对这一地区考古发掘、抱粉分析研究成果以及丰富的史籍文献、地方志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划分出全新世早期寒冷、全新世中期暖湿、西周冷干、春秋至西汉前期暖润、西汉后期至北朝凉干、隋和唐前中期暖润、唐后期至北宋凉干、金前期温干、金后期和元凉干、明清冷干等10个气候变化阶段,从而建立起该地区历史时期完整的气候变化序列。  相似文献   
14.
15.
城市群形成演化的背景条件分析--以关中城市群为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分析了城市群形成的自然背影与社会经济背景,指出内聚力、辐射力和内部功能联系是城市群形成的支撑体系。历史基础和区位条件是关中城市群兴起的前提,资源开发和工业项目的建设加速了城市群的发展,发达的交通网络成为城市群体形成的纽带,商品经济,特别是发达的农业促进了城市群体的形成。关中城市群的演化经历了孤立城市阶段、城市群萌芽阶段、城市群发展的停滞和动荡阶段、城市区域阶段、城市群阶段。最后提出关中城市群的演化  相似文献   
16.
关中地区元代干旱灾害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元代关中地区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对该时期关中地区的干旱灾害等级、干旱灾害事件在时间上的变化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关中地区从元代早期(公元1266年)至元代晚期(公元1359年)的94年中,共发生干旱灾害33次,平均每2.85年发生一次;元代关中地区的干旱灾害主要以轻度旱灾为主,占旱灾总数的42.4%,其次是中度旱灾,占旱灾总数的24.2%,特大旱灾的发生频率也较高,占旱灾总数的21.2%,大旱灾发生频率最低,占旱灾总数的12.1%。关中地区干旱灾害在元代早、中、晚期分布不均匀,从早期到中期再到晚期,干旱灾害呈现出由少变多又变少的趋势;降水量的年内分布不均匀是该区在元代发生轻度和中度干旱灾害的主要原因,而气候的异常明显变干是该区在元代中期干旱灾害加剧和大旱灾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该地区自身的地理位置,所处的气候背景以及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也加剧了干旱灾害的发生。元代关中地区发生了1次干旱气候事件,时间在1326—1332年。初步确定元代关中大旱灾发生年份主要灾区的年均降水量为400 mm左右,特大旱灾发生年份主要灾区的年均降水量为350 mm左右。  相似文献   
17.
宗天宇  郭昕  刘欢  张翔宇  李悦 《第四纪研究》2021,41(5):1445-1454

关中地区是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核心区域,对研究中国古代生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以往研究大多关注关中地区仰韶时期的生业经济,对商周、秦汉时期生业经济的认识还较为有限。西安市西南郊皂河西岸二级台地上的弓背崖遗址(34.180449°N,108.904768°E)发掘出土了一批仰韶时期至秦汉时期的动物遗存,为研究关中地区史前至秦汉时期生业经济的发展变化提供了重要资料。对这批动物遗存的研究表明,弓背崖遗址仰韶时期的家畜饲养模式较为单一,野生动物占有重要地位,家猪和鹿为遗址居民主要的肉食来源;东周时期,家养动物种类变得丰富,家养黄牛和羊在遗址中占一定比例,野生动物比重降低。这一特点延续至秦汉时期。关中地区史前至秦汉时期的生业经济发展总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仰韶至龙山时期家养动物与野生动物的占比大致相同,但存在明显波动,而商周至秦汉时期家养动物则占绝大多数,家养动物在生业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关中地区史前时期的生业经济与郑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但这种差距在进入商周时期之后逐渐缩小。该研究弥补了关中地区东周时期生业经济研究的不足,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关中地区史前至秦汉时期社会发展与文明演进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关中地区土地利用格局模拟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志远  李冬玉  杨勇 《测绘科学》2011,36(1):105-108
选取陕西省关中地区海拔高度、坡度、多年平均降雨量、河网密度、交通网密度、GDP和人口密度等自然和社会经济数据,通过随机空间采样,建立2000年关中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概率多元逻辑回归模型.根据所建立的模型,运用GIS技术和结合2000年相关数据,模拟出2000年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林地的模...  相似文献   
19.
采用基于决策树的分层分类与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关中地区1990年、2000年和2007年土地覆盖信息,并运用生态经济学方法构建研究区3期生态服务价值空间格局.结果表明,3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分别为557.39亿元、507.29亿元和533.77亿元.1990-1998年,由于林地、草地局部破坏严重,区域生态服务功...  相似文献   
20.
论陕西关中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碧波  吕书君 《地下水》2000,22(3):93-95
本文通过关中地区不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关中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