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管长龙等(1995a,b)的扩展本征矢方法,提出了可用于入射波和反射波共存浪场能量方向分布的估计方法,并给出了直接计算反射率的公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此方法大大改善了原有方法的估计精度,计算得到的反射率在一定范围内与实际符合  相似文献   
42.
非对称型强飓风中的准平衡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论述飓风发生发展生命史过程中平衡、准平衡和非平衡态动力学特征的基础上,应用PV-ω方法,对具有非轴对称和长时间强度维持特征的飓风Bonnie(1998)进行了反演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非线性平衡模式的平衡流能够描述飓风水平涡旋场的基本特征,而加入准平衡ω方程得到的准平衡流能反映边界层入流、高层出流、眼墙区的剧烈倾斜上升运动和眼心区域的下沉运动.准平衡流描述了具有较长生命史组织化过程的强对流系统,而与其相联系的辐散运动与涡度同量级,证明了飓风准平衡流场具有涡散运动共存的特征,但在边界层顶的入流急流区和高层出流区仍存在高度非平衡态的超梯度流.利用反演的准平衡流场分析发现,当由环境风场低层到高层存在顺切变时,飓风内中尺度对流带移动方向的左侧,有利于强对流单体的发展和新对流单体的形成,右侧则相反,同时强气旋式旋转流场的作用,使得对流单体形成后随基本气流传播至对流减弱区,造成了飓风非对称结构的形成和维持.  相似文献   
43.
在地质构造盆地中,石油、天然气和盐钾具有共存关系,而且两者勘查手段一致,因此在油气勘查中兼找钾矿,实施"油气盐钾兼探"。这不仅是国外找钾的普遍经验,也应是加速我国找钾工作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它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4.
刘洋  陈永娟  王晓燕  许康利 《湖泊科学》2018,30(5):1271-1283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污水汇入城市河流,高浓度的污染物影响了河流中微生物对生物地球化学物质迁移和转化的介导作用.本文选取典型的城市河流——北运河作为研究区域,分析了北运河沉积物中氮素形态以及含量的空间和季节差异性,并结合克隆文库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探讨了氮素形态和含量的差异对好氧甲烷氧化菌(aerobic methane-oxidizing microorganisms,MOB)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北运河沉积物中铵态氮(NH_4~+-N)为氮素的主要存在形态,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其含量在下游显著高于上游,但季节差异不显著.NH_4~+-N含量的空间差异对MOB的群落结构和群落分布有显著影响,对群落多样性影响不显著.NH_4~+-N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与MOB的群落聚类特征一致,NH_4~+-N对MOB群落分布的影响显著高于其他形态的氮素,其含量越高,则与MOB群落分布的响应关系越紧密.北运河中NH_4~+-N的来源影响了沉积物中MOB的主要来源,MOB高同源性菌群的来源与NH_4~+-N等主要污染物的来源一致.沉积物中MOB物种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依赖于氮素的主要存在形态及其含量水平.NH_4~+-N含量较高的下游沉积物中微生物彼此之间关系及集聚程度更强,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干扰程度更强,受人类活动引起环境变化的敏感程度更高.城市河流中氮素的形态和含量差异对甲烷的氧化过程有显著影响.探究城市河流沉积物中高含量的NH_4~+-N对甲烷产生及消耗的影响过程是控制河流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  相似文献   
45.
论盐钾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盐钾与油气有着密切的共存关系。一个持续发展的封闭或半封闭沉降盆地 ,有利于盐钾和油气的形成 ,含盐含钾岩系对油藏能起到良好的封闭保护作用 ,且其变形对油气的运移也起到重要作用。国内外大量油气及岩盐钾盐的勘查实践也多次证实了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而且二者的勘查手段和方法一致。因此在油气勘查中兼找岩盐和钾盐 ,实施兼探 ,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找矿效果 ,值得引起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46.
致洪暴雨过程中尺度涡旋的涡散作用及准平衡流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葛晶晶  钟玮  陆汉城 《气象学报》2011,69(2):277-288
利用较高分辨率的观测资料与模拟结果进行分析表明,影响2008年6月中旬广西致洪暴雨的主要中尺度天气系统是准静止的中尺度涡旋,它是中纬度天气尺度西风带波动与低纬度暖湿气流带在地形效应下相互作用的结果,其生成、发展和移动对此次致洪暴雨过程的降水强度和持续有重要作用,该中尺度涡旋具有强涡散共存、涡散度达同量级并伴随有较长生命...  相似文献   
47.
关于在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中发挥气象服务作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气象服务作用的关键在于增强意识人类能成长为地球的主人,首先得益于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条件,特别是能适应气候条件的变化。为了生存的需要,人类尝试着自觉而有意识地观察并总结气候的变化规律,逐渐学会了与自然界和谐共存的基本方式。随着人类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与改造自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宽,气象技术逐渐成熟发展,成为人类知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988-1997世界气候计划》前言中指出,"气候既是有益于人类的一项重要资源,但  相似文献   
48.
利用出芽短梗霉进行吸附水体中Cr(Ⅵ)、Cd(Ⅱ)共存离子实验, Cr(Ⅵ)、Cd(Ⅱ)毒性浓度均为300 mg/L时,菌种生长良好.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出芽短梗霉吸附水中Cr(Ⅵ)的最佳条件是pH值为3.0、时间为2 h、温度为30℃,吸附量为8.575 mg/g;吸附Cd(Ⅱ)的最佳条件是pH为5.0、时间为30 min、温度为30℃,吸附量为15.49 mg/g.  相似文献   
49.
赵希刚 《西北铀矿地质》2005,31(1):34-38,49
改造作用强调改造过程和改造结果。利用多源信息(地质、物化探、遥感、水文地质等)研究多种能源矿种在改造末期同盆共存、共生的判识标志和赋存环境。着眼于改造结果,多源信息特征反映的是在改造末期所形成的构造格局的基础上,油气、煤、铀多种能源矿藏(床)同盆共存的现今的空间关系,在此基础上,从铀成矿因素方面建立油气、煤、铀多种能源矿藏(床)同盆共存的找矿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50.
鄂尔多斯盆地典型地区放射性异常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长期以来,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煤、铀(浅部)作为单一矿产研究成果虽多,但对其共存特征和共生成藏机制研究较少,也缺乏对盆地深部铀富集特征研究.而对多种能源矿产同盆共存关系、共生规律深入研究,将会促进盆地重要矿产综合预测和协同开发.以大量的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地质资料为基础,从该区的高伽马异常入手,研究伽马异常展布特征.通过对所取33件岩心样进行放射性元素含量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本区自然伽马异常增高是由于铀元素增加而引起,而铀元素的富集主要是由于盆地中铀的活化和聚集引起.在对放射性异常认识的基础上,通过鄂尔多斯盆地内油、气、煤、铀4种矿产同盆共存的现实以及成藏(矿)机理研究表明,盆地内放射性铀与油、气、煤的成藏(矿)具有一定的相互促进作用,为多种能源协同勘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