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干旱程度对C3植物红砂和C4植物珍珠光合生理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严巧娣  苏培玺  高松 《中国沙漠》2012,32(2):364-371
 C3和C4植物混生在草地生态系统中较多,而在荒漠生态系统少见。在中国荒漠地区,C3小灌木红砂和C4半灌木珍珠在特定生境下混生在一起,以独特方式适应高温强光和干旱的极端环境。通过在不同干旱程度下测定它们生长期叶片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探讨它们在混生条件下对极端环境的生理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红砂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s)均要高于珍珠;而珍珠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则要高于红砂。这表明珍珠和红砂在水分匮乏的荒漠生境下采取了不同的生存策略。红砂通过维持较高净光合速率和较高蒸腾速率来生存;而珍珠则通过高水分利用效率生存。  相似文献   
12.
高阳  邱振忠  于青春 《中国岩溶》2019,38(6):831-838
研究岩溶水系统的演化过程对许多资源与环境问题有着重要意义。岩溶地区水资源、油气资源的预测与开发、水土流失成因及防治等课题都与此密切相关。岩溶管道是地下水对裂隙的逐渐溶蚀扩展形成的,岩溶演化初期,所有裂隙宽度不大,流场整体成层流状态。随着溶蚀的进行,一部分裂隙优先扩大使其中的水流进入紊流状态,而另一部分裂隙中水流仍呈层流状态。文章提出一种数值方法,能够模拟层流-紊流共存流场的岩溶演化过程。利用蒙特卡洛(Monte-Carlo)方法模拟初始裂隙网络,通过非连续介质方法模拟裂隙网络中的渗流。裂隙扩展的速度通过岩石表面溶蚀速度经验公式计算,使用迭代方法求解层流-紊流共存条件下的水头非线性方程。构建了能够利用解析法求解的模型,把数值解和解析解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研究的数值法及软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罗红 《地球》2010,(1):26-26
从1972年开始,6月5日就成为了全球共同关注环境保护和环境改善的重要日子。34年的努力令人深感,关注可以遏制破坏,关注可以带来改善。虽然我们还不得不痛心地面对雨林的消失、水质的污染.物种的灭亡.以及今年环境日主题所揭示的土地沙漠化等现象。也唯如此,我谨怀着诚挚之心,向令人尊敬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和NCEP分析资料,对2018年2月17-20日和2019年2月4-6日春节期间发生在琼州海峡的两次持续性海雾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合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的能见度格点数据、卫星、自动站等观测资料,对两次海雾天气的天气背景、发展演变过程、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和云—雾辐射作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次海雾过程均发生在入海变性冷高压后部,2018年海雾过程为偏东方向的水汽输送,低层湿层深厚,不断增长的湿度和强烈的水汽辐合使得平流雾持续时间超过10 h,最低能见度达100 m。同时海雾发展期间伴随云雾共存现象,中层云区的存在白天可减小地面接收的短波辐射,减弱增温效应,夜间起到保温作用,近地面较低的温度和逆温层稳定维持,对海雾的长时间发展和维持起到促进作用;2019年海雾过程东南方向的水汽输送偏弱,湿层浅薄,海雾由陆地发展延伸而来,发展面积小,日出后很快消散。  相似文献   
15.
东天山香山铜镍-钛铁成矿与两类岩浆演化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山矿床是东天山唯一一个铜镍矿体与钛铁矿体共存的复合型矿床,目前普遍被认为是同源岩浆高度演化的产物。但为何区内众多同时代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中只有香山岩体产出有大型钛铁矿床?这一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通过系统对比香山与其相邻的黄山东、黄山和黄山南等典型铜镍矿的地球化学特征、母岩浆性质及岩浆演化过程,认为香山岩体母岩浆相对其相邻典型铜镍矿床并不富集Fe和Ti,且其母岩浆早期演化过程及分异演化程度相似。模拟计算表明:岩浆体系早期都处于较还原的环境(f_(O_2)QFM+1),而且都发生了大量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和硫化物的熔离,由此消耗了岩浆体系中大量的Fe,导致残余岩浆中Fe含量降低;另外在岩浆演化的各阶段,尤其到岩浆演化后期,大量角闪石的结晶进一步降低了残余岩浆中的Fe和Ti的含量,不能造成Fe和Ti的逐渐富集,据此我们认为同源岩浆演化不具备形成钛铁矿床的物质基础。通过初步对比东天山地区典型铜镍矿床和钛铁矿床与该地区早二叠世两类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演化趋势,我们初步推测东天山地区铜镍成矿与钛铁成矿是两类不同性质岩浆独立演化的产物,铜镍成矿可能与拉斑玄武质岩浆演化密切相关,而钛铁矿则可能与碱性玄武岩演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低活性氧化镁是制备磷酸镁水泥(MPC)的关键原材料。现行低活性氧化镁的生产方式导致了制备MPC具有能耗高和成本高的缺点,不利于其推广应用。利用盐湖中常见元素如B,Na、K和Cl的助烧结作用,在≤1 200℃煅烧盐湖提锂镁渣、外掺B的轻烧镁粉和水氯镁石的热解产物制备低活性氧化镁。介绍了低活性氧化镁的粒径、比表面积、孔隙率、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和形貌等物理特征,以及低活性氧化镁制备MPC的凝结时间、水化产物、微观结构、抗压强度、体积稳定性等凝结硬化性能,并分析了烧结温度对低活性氧化镁的理化性能及MPC的凝结硬化性能的影响。相比现有技术,利用盐湖共存元素的助烧结作用可将氧化镁的烧结温度由1 500~1 800℃降低到1 200℃以下,有利于实现低活性氧化镁及MPC的低能耗、低成本绿色制备,促进MPC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以漳江口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九龙江口省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泉州湾省级湿地保护区3个红树林分布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底栖软体动物在中等尺度下的共存格局及机制。利用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基于蒙特卡洛的零模型和网络分析探讨底栖软体动物的共存格局,利用raup-crik零模型识别决定性过程和随机过程测定底栖软体动物的相对重要性。结果显示,漳江口、九龙江口和泉州湾湿地共发现37种底栖软体动物,底栖软体动物的平均密度、物种数及群落物种组成差异显著。软体动物的共存格局呈现非随机分散和模块化,这些格局同时受到决定性过程和随机过程的调控作用,其中,物种竞争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孙启高 《地质论评》2008,54(2):145-154
古海拔问题是当前古植物学与古环境研究领域中的难点之一,属于化石植物生物学与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前沿性研究。定量研究古海拔的变化对阐述诸如青藏高原抬升历史等重大科学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生物学的思想和方法,利用化石植物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古海拔的变化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化石植物既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植被演替的直接证据,又是研究古海拔变化的珍贵材料。本文简述了利用化石植物定量研究古海拔的3类主要方法,即最近亲缘种分析、共存因子分析和叶相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侧重分析中国地区(如西藏南部南木林盆地)古海拔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并结合近年来的研究实践展望了将来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质岩石中的超镁铁质捕虏体,主要包括五种类型: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少量尖晶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尖晶石方辉橄榄岩、辉石岩和巨晶矿物。不同类型捕虏体间的共存矿物存在系统的化学成分变化。尤以Al_2O_3、Cr_2O_3变化明显。本文提出捕虏体中共存矿物的Cr~#[100Cr/(Al+Cr)]可作为分类和岩石成因的重要标志。并将五种捕虏体划分为三种地幔成因类型:饱满的或原始的地幔(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和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亏损的或残余的地幔(尖晶石方辉橄榄岩),地幔条件下熔浆分离的产物(辉石岩和巨晶矿物)。  相似文献   
20.
开渔祭海     
《海洋世界》2013,(9):6-7
浩瀚大海,苍茫无垠,山岛竦峙,气象万千。纳百川而涵载五洲,育万物而生生不息。沿海百姓,依山傍海,耕海牧渔,周而复始,缘海而邑,兴旺发达,伟哉大海,恩泽万邦。然海洋虽大,宝藏虽富终有限度,资源虽足亦非不竭。涸泽而渔必致无鱼,取之无度必将无物。欲取先予,欲张先翕,定期休渔,休养生息,渔区尊奉,万民拥戴,人与自,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