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7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440篇
大气科学   124篇
地球物理   87篇
地质学   541篇
海洋学   271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566篇
自然地理   120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212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清代自康熙年间开始,我国在另有氙图的西方传教士的参与下,进行了史无前全例的全国地图测绘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测绘科技成就,但由于当时的闭关主义,科技政策,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名国社会错失追赶西方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12.
113.
人类文明与湿地在数千年历史中共同发展、协同演进,创造了丰富的湿地文化。目前既有的湿地文化框架,偏重于狭义的“文化”,为了更完整地展现湿地作为生态系统对文化的形塑作用,有必要在广义的“文化”范畴内讨论湿地对人类的影响。苏州湿地是国际公认的深受人类影响的湿地典型代表之一,苏州湿地文化的研究框架有待于在思维逻辑和层次感上进一步拓展。文中尝试引入环境史研究视角,通过基于环境史视角的苏州湿地文化路径探索,建立适用于广义湿地文化的新研究框架,为苏州湿地文化的深入梳理以及围绕苏州湿地文化的学术研究、写作提供新的参照坐标。  相似文献   
114.
二、图纹石类鉴评 图纹石是以具有清晰、美丽的图纹为主要特征,在石面上构成画面图案或文字. 在具体鉴评中,图纹石的构成主体为画面石,也还有一部分为纹理石和文字石.这其中的画面石是与纹理石分不开的,即图像和纹理兼有,大部分图纹石只有图像而不具有纹理,也有少部分图纹石只有纹理而不具有图像.有的为造型石类,但石体具有纹理.  相似文献   
115.
洞庭湖的观赏石资源必然会造就一批赏石文化家,也必然会产生永存的精神文明和不可估价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16.
《国土资源》2009,(11):F0003-F0003
加拿大文明是生活在加拿大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群体和人们有目的的生方式及一切积极成果的总和.  相似文献   
117.
“家有金山银山,一日不过三餐”、“常修为政之德、常念贪腐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走进商丘市国土资源局机关办公大楼,从一楼大厅的电子屏幕,到各楼层电梯口,再到走廊,一幅幅水晶玻璃镶嵌的精美漫画,一句句生动的廉政格言,令人赏心悦目,宛如一股清新的风,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118.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中,圆圆的月亮形象被赋予了无比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前几讲我们曾提到,月亮象征了团圆、思念、纯洁、美好等人们共有的许多情感。所以月圆之日举行观赏、祭祀、庆典也成为国人的传统习俗,有的则形成了盛大的节日,到了文人雅士那里,赏月赋诗唱和,则成为交游活动的主题。与圆日右姜的侍统节日主要有上元、中元、下元和中秋节。  相似文献   
119.
120.
平遥古城民居之门的形态变迁及其家的观念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伟  蒋伟  何新 《地理研究》2014,33(12):2418-2426
新旧文化地理学者对物质空间与文化观念的关系有着不同的理解,是引发人文地理学文化转向的主要动力,而“文化超机体”的概念正是其争论的焦点。民居及其空间构成记载着城市历史,传递着城市记忆,是形成中国城镇历史特征的文化空间主体。通过解读平遥古城民居大门的文化属性,探究其文化过程发现:一方面,“家”作为文化超机体概念借由大门这一特定空间符号不同程度地留存于民居当中;另一方面,不同民居大门本身的文化特征,通过空间过程的追溯得以呈现。将文化的空间分析与空间的文化研究融入到微观形态分析的范式中,是对文化地理学超机体概念的批判性继承做出的呼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