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8篇
  免费   583篇
  国内免费   966篇
测绘学   969篇
大气科学   969篇
地球物理   558篇
地质学   1895篇
海洋学   540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987篇
自然地理   923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441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383篇
  2011年   382篇
  2010年   357篇
  2009年   391篇
  2008年   327篇
  2007年   328篇
  2006年   317篇
  2005年   350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246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85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1.
全球地形实时绘制中海量多源遥感影像的拼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全球四叉树层次细节模型和基于数据集的存储方案,以支持海量遥感影像数据的高效管理和访问;为保证显示效果,提出以多边形描述数据集的形状,并设计基于数据集形状多边形的影像拼接算法。  相似文献   
912.
《地图》2012,(4):15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公布了最新的全球海洋海水盐度分布图。图上用冷色调来表示盐度低值,暖色调表示高值。由图可以看出,红海、波斯湾和地中海等海域的盐度较高,而大西洋则比其他大洋的盐度都要高。亚马孙河口明显比周围海域盐度要低得多,与此类似,热带地区的海洋尤其是太平洋中的"热带辐合带"  相似文献   
913.
气候变化在今后1000年中是不可逆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晓梅 《气象科技》2009,37(2):134-134
NOAA的Amanda Scott等最近的研究表明,即使CO2排放减少,它对全球温度变化的影响在今后很长时期仍然会非常显著,而且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影响包括全球海平面升高和某些地区降水减少。变化的后果可能会表现为供水紧张、火灾频繁、沙漠扩大以及农业歉收。研究人员指出,目前海洋通过吸收热量使全球变暖减缓,最终会将这些热量释放回大气,导致更为显著的全球性增温,格陵兰和南极的冰原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相似文献   
914.
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被授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和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全球变暖已被公认为是危及人类生存的事实,然而,人类关于全球变暖的认识建立在过去百年全球升温率的基础上,而这一结果的不确定性超过了50%。因此,科学界需要进一步澄清,以便人们理解产生地球系统正反馈的一些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15.
In this paper, the role of westerly winds at southern high latitudes in global climate is investigated in a fully coupled ocean-atmosphere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In the model, the wind stress south of 40°S is turned off with ocean and atmosphere fully coupled both locally and elsewhere. The coupled model explicitly demonstrates that a shutdown of southern high latitude wind stress induces a general cooling over the Antarctic Circumpolar Current (ACC) region, with surface Ekman flow and vertical mixing p...  相似文献   
916.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气候、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917.
近10年全球变暖停滞了吗?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分析了与近10年(1999—2008年)全球变暖停滞有关的几个问题。首先,虽然1999—2008年全球平均温度增量接近零,但是这10年仍是30年来平均温度最高的10年。其次,自然变化如火山活动、太阳辐射、ENSO及大洋热盐环流变化可能影响全球平均温度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但是不大可能改变全球变暖的长期趋势。最后,用全球及中国的观测资料证实1999—2008年中国平均温度增量为0.4~0.5℃/10a,即中国的气候变暖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918.
《青海气象》2010,(1):75-75
<正>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像辽宁西部这样贫困落后的地区,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最小,但是现在他们却首当其冲地承受着气候变化带给他们的灾难。  相似文献   
919.
针对中国业务中期数值预报模式T213对中雨量级以上的降水预报空报比较明显的问题,文中对此模式预报的降水进行了诊断分析。发现T213模式预报的总降水分布主要是由可分辨尺度降水决定的,且在降水偏多最明显的地区,可分辨尺度的降水即超过或达到了观测的总降水,表明降水空报的主要原因在于可分辨尺度降水偏多。可分辨尺度降水偏多的可能原因有:土壤湿度初始化、云变量的初始化和直接产生降水的云与对流参数化方案存在一定的缺陷。鉴于前两者是目前国际上的难点,文中针对第3个方面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相应的改进。包括在对流方案之前增加一次云方案的调用;对流参数化方案的闭合由“动力型”改为对流有效位能调整闭合;更复杂的对流触发机制;改进冰沉降和降水通量计算。改进的主要目的是使对流参数化方案更活跃,从而减少格点尺度对流的发生。采用改进的方案,进行了敏感性试验和2005年夏季的连续滚动同化预报试验,并与中国区域400个标准站的降水观测和GPCP的全球降水观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案无论是对中国区域还是全球夏季平均的降水分布预报都好于业务,但四川省和赤道东太平洋降水偏多的问题依然存在。中国区域的降水统计检验还表明,除小雨外,其他量级在大部分时效上降水的TS评分增加,预报偏差降低。  相似文献   
920.
A dataset of surface current vectors with error estimate from 1999 to 2007 is derived from the trajectories of the Array for Real-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 (Argo) drifting on surface over the global ocean. The error of the estimated surface currents is about 4.7 cm s-1 which is equivalent to the accuracy of the currents determined from the surface drifters. Geographically, the Argo-derived surface currents can fill many gaps left by the Global Drifter Program due to the greater number of floats, and can provide a complementary in situ observational system for monitoring global ocean surface currents. The surface currents from the Argo floa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surface drifter-derived currents and the Tropical Atmosphere Ocean program (TAO) measurements. The comparisons show good agreement for both the current amplitude and the direction of surface currents. Results indicate the feasibility of obtaining ocean surface currents from the Argo array and of combining the surface currents from Argo and the ocean surface drifters for in situ mapping of the global surface currents. The authors also make the dataset available to users of interest for many types of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