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56篇
  免费   1939篇
  国内免费   2407篇
测绘学   808篇
大气科学   2660篇
地球物理   1922篇
地质学   5023篇
海洋学   2497篇
天文学   155篇
综合类   768篇
自然地理   2069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457篇
  2022年   549篇
  2021年   630篇
  2020年   452篇
  2019年   549篇
  2018年   371篇
  2017年   435篇
  2016年   419篇
  2015年   477篇
  2014年   718篇
  2013年   568篇
  2012年   684篇
  2011年   659篇
  2010年   664篇
  2009年   677篇
  2008年   643篇
  2007年   552篇
  2006年   477篇
  2005年   475篇
  2004年   386篇
  2003年   492篇
  2002年   484篇
  2001年   481篇
  2000年   380篇
  1999年   287篇
  1998年   271篇
  1997年   306篇
  1996年   304篇
  1995年   284篇
  1994年   270篇
  1993年   218篇
  1992年   275篇
  1991年   208篇
  1990年   214篇
  1989年   166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6篇
  1964年   16篇
  1963年   8篇
  194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国海域区古近纪含煤盆地与煤系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近纪和古近纪是全球重要的聚煤期。中国古近纪聚煤盆地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区,是全球性环太平洋聚煤带的组成部分。中国海域区含煤沉积盆地虽然也属于断陷盆地和坳陷盆地类型,且成群出现,但总体构造背景有利于含煤沉积的持续发展,盆地群连续性好,含煤沉积厚度大,如琼东南盆地、东海海域西湖凹陷,含煤沉积厚度达1 km以上,这是陆上区古近纪含煤盆地所不能相比的。研究表明,海域区的聚煤盆地内大多由若干凹陷组成,为聚煤凹陷,可分为两大类,即半地堑凹陷和地堑凹陷。根据成煤盆地的水体深浅又可分为深水半地堑凹陷和浅水半地堑凹陷,地堑凹陷均为深水凹陷。盆地内表现为明显的两个聚煤带:缓坡聚煤带和陡坡聚煤带,缓坡聚煤带占绝对优势。在潮坪体系的潮上带和潮间带沼泽,利于聚煤作用的广泛发生。泥炭的堆积可能存在两种形式:原地堆积和异地堆积。由于盆地构造的频繁活动异地堆积可能是海域区聚煤盆地成煤作用的重要形式。海域区巨厚的含煤沉积为海域区煤成气成藏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又由于含煤地层埋深大,煤的变质作用程度相对较高,成为良好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02.
为了研究西湖凹陷平北地区泥岩微量及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采用ICP—MS对研究区25个泥岩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研究表明:(1)研究区泥岩稀土元素主要来自陆源碎屑矿物,源岩主要为沉积岩及碱性玄武岩;(2)始新世末构造运动揭示的构造沉积界线在研究区留下了证据,微量元素比值、稀土总量等参数在此界面上存在明显的突变,界线十分明显,并且此界线亦是研究区平湖组与花港组的沉积界面,界面以下以三角洲沉积为主,界面之上主要为河流相沉积,这一沉积相转换面在研究区P1井尤为明显;(3)利用Sr/Cu比值推测平北地区始新世中晚期.早渐新世经历了较为明显的气候变化,总体上有逐渐变温湿趋势,并且研究区北部要温湿于南部。  相似文献   
103.
影响北京地区的沙尘暴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利用1971-1996年的地面气象月报和地面天气图资料,借助地理信息系统,逐次分析了影响北京地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演变规律,确定了影响北京地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移动路径和源地。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初夏,以4月为最多。根据沙尘暴的起源,可将影响北京的沙尘暴天气过程分为外源型和内源型两类。沙尘暴的移动路径主要包括北路和西路两条。外源型沙尘暴的入侵地点集中在:1)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和锡林郭勒盟西部的二连浩特市、阿巴嘎旗;2)哈密市以东至内蒙古阿拉善盟的中蒙边境。内源型沙尘暴的起源地主要集中在腾格里沙漠及其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104.
地震目录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是地震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也是地震观测台网效能评估的关键.本文对构造活动剧烈、地震活动水平高、台站地理分布复杂的新疆地区开展M研究,试图为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评估和台站科学布局等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基于新疆地震台网发展的5个阶段划分,采用基于G-R关系的交互式分析方法,研究了M.的...  相似文献   
105.
为评估绿色石化项目运营前后的环境变化,于2018—2021年连续4年对项目所在地鱼山岛邻近海域的表层沉积物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PAHs含量为16.9~178.0μg·kg-1,平均值为75.9±24.0~102.6±41.4μg·kg-1,4年来整体呈下降趋势,与国内其他海区相比,总体含量较低;各组分平均值为4环PAHs>5环PAHs>3环PAHs>6环PAHs>2环PAHs。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以粉砂为主,PAHs的空间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调查海域PAHs来源相对稳定,年际差异较小,主要来源于石油、木柴、煤炭等燃烧产物的远距离迁移。依据沉积物质量基准法评价,调查海域沉积物PAHs生态风险水平较低。绿色石化项目在建设期及投产期未引起邻近海域沉积物PAHs的增加,但随着项目持续运营,其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需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106.
南海西北部水域斑节对虾资源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9-1991年对南海西北部水域进行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资源专项调查。结果表明,斑节对虾的密集分布区在海南岛东部和南部海区,其现存资源量为82.6万尾,周年有体长30mm以下的幼虾出现。主要产卵期在9-12月。产卵场在海南岛东部和南部水深30-60m的海区。  相似文献   
107.
硒对钝顶螺旋藻生长的影响及其在细胞中的积累和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台湾海峡》1998,17(4):432-438
  相似文献   
108.
以中太平洋阿利森海山的Al-l富Co结壳为研究对象,在其结构观察、年龄标定和生长世代确定的基础上,平均按1.3mm间隔取样,测定各分层常微量元素含量,计算了结壳中各元素的富集系数和分布系数。结合元素富集系数、分布系数和特征元素对比值,探讨了古环境演化对结壳中元素富集的制约。研究表明,结壳中富集的元素正是那些在海水中滞留时间较短的元素;结壳是海洋中清扫型元素重要的汇;元素在海水的行为是其在结壳中富集的内因。碳酸盐的溶解导致的Fe、Ba的释放有利于结壳的生长,但却稀释了Mn、Co、Ni等元素的累积;最低含氧带的发育和南极底层水活动的加强利于Mn、Co等元素的氧化和清扫。结壳的生长间断是南极底层流活动减弱和活动模式发生根本转变的结果;火山活动沉积抑制了结壳的生长;6.8Ma是结壳从快速生长到缓慢生长发生转变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09.
本文利用2019—2021年在黄河口及莱州湾海域进行的4次陆海同步调查结果,分析了环莱州湾主要入海河口和排污口陆源输入磷的季节变化、黄河口及莱州湾海域内不同形态磷及不同碱性磷酸酶活性(APA)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海域内磷受限状况及浮游植物和浮游细菌对低磷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磷的陆源输入中黄河贡献最大,小清河次之;总磷(TP)入海通量呈现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季节变化,春、夏、秋季磷输入以颗粒态磷(PP)为主,冬季以溶解态磷(DP)为主;受农业施肥及河道内浮游生物活动的影响,春季陆源DP以溶解有机磷(DOP)为主,其他季节以活性磷酸盐(PO4-P)为主。研究海域内TP浓度及构成不仅受陆源输入的影响,还受浮游生物消亡、海上养殖活动和沉积物释放等作用共同调控,TP浓度呈现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季节变化、近岸高远岸低的分布特征,高值区主要位于黄河和小清河河口区域;TP构成上,春季以DP为主,夏、秋季DP与PP相当,冬季以PP为主;春、秋季DP以DOP为主,而夏、冬季DP以PO4-P为主。海域内浮游植物普遍受到...  相似文献   
110.
海州湾连云港邻近水域蟹类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2009年5月、9月和12月海州湾水域生物资源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海州湾水域蟹类资源密度的分布,多样性及蟹类优势种对蟹类数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9月和12月蟹类质量密度分别为36.15、53.85和44.91kg/km2,尾数密度为6.33×103、3.13×103和35.88×103ind./km2。5月、9月和12月蟹类以质量计算的物种多样性分别是0.95、0.64和0.65,以尾数计算的物种多样性分别是0.96、1.01和0.61。海州湾水域以广温广盐性蟹类为主,5月、9月和12月的最重要的优势种分别为双斑蟳(Charybdis bimaculata)、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和豆形短眼蟹(Xenophthalmus pin-notheroides)。春季蟹类的密度分布规律不明显;秋季蟹类的密度分布除湾外个别站位很高之外,其余站位分布均匀;冬季蟹类的密度分布沿岸稍高于湾外。季节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优势种的改变。不同季节,蟹类优势种类的绝对优势,使得蟹类多样性平面分布与蟹类密度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