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61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降水时空变化对中国南方强酸雨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SCIAMACHY、GOME 卫星资料反演的SO2、NO2 柱浓度和中国重点城市SO2 排 放量数据分析了中国酸雨前体物时空分布特征, 并结合气象观测资料探讨了在降水分布出现 气候学时空尺度调整的背景下, 降水长期变化对强酸雨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1) 中国南方 地区NO2、SO2 排放量相对于降水的冲刷能力而言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 为强酸雨的形成提 供了充足的污染物条件。(2) 1993-2004 年间, 以1999 年为转折期, 中国南方强酸雨分布形势 经历了一个由强到弱到再次增强的过程。1999 年后, 西南强酸雨区强酸雨城市比例持续下 降, 江南强酸雨区强酸雨城市比例迅速增加, 强酸雨东移扩大趋势明显。(3) 中国南方强酸雨 区的空间分布与1961-2006 年冬夏季降水量线性增减速率超过10 mm/10a 的地区一致。以季 节降水量线性增减速率超过10 mm/10a 为界, 将江南及西南强酸雨区各季节降水量做线性趋 势和突变分析, 发现江南地区冬夏季降水量在1999 年出现增减趋势转换, 与强酸雨城市比例 转折的时间一致。其中, 1991-1999 年江南强酸雨区冬季降水减少, 夏季暴雨显著增加, 有利 于酸雨缓解, 强酸雨范围缩小; 而2000-2006 年, 冬季降水处于偏多时期, 夏季降水却相对 偏少, 强酸雨覆盖范围扩大。西南强酸雨区春秋季降水量在1990 年后持续减少, 导致春秋季 降水占年降水量比例下降, 使得年降水pH 值升高, 强酸雨形势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02.
聚焦犯罪者视角,基于2010—2016年长春市南关区扒窃犯罪案件数据,运用logit模型揭示犯罪者人口学特征与其行为倾向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① 相近人口学特征犯罪者具有在相同特定的时间和城市区域实施犯罪行为的倾向和趋势。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是否存在前科劣迹和户籍地依次对犯罪者的行为的时间与空间倾向带来了某些特定的影响;② 长春市南关区扒窃犯罪中,男性犯罪者具有在城市道路犯罪的地点倾向和夏季、秋季犯罪的时间倾向,女性犯罪者具有在人口热力值高犯罪的地点倾向和在10~21时犯罪的时间倾向,年长犯罪者呈现在商业、公服设施、道路犯罪的地点倾向和休息日、4~15时犯罪的时间倾向;③ 本地户籍犯罪者具有在商业、公服设施、道路犯罪的地点偏好,有前科的犯罪者有在人口热力高、10~21时犯罪的偏好。  相似文献   
103.
    
《广东气象》2021,43(5)
  相似文献   
104.
湖南省近54年四季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涛  袁智生  李超  刘世云  廖芸 《气象科技》2017,45(5):851-857
采用四季分明区划分标准对湖南76个气象台站1961—2014年逐日气温统计,得到四季开始时间及长度,运用气候倾向率分析其变化规律,结论如下:湖南四季出现时间有纬向变化特征,入春表现最明显,入夏时间同时受海拔高度影响,影响入冬因素多,表现复杂。四季平均日数分别为77天(春)、138天(夏)、66天(秋)、85天(冬)。历年夏日变化倾向率为2.77d/10a,一致性增多,南北各有两个高值中心。入冬倾向率为-2.93d/10a,一致性减少,低海拔区域减少更明显。1960—2010年代,夏日年代际波动最大,1970年代后,夏日数连续增多。冬日数自1990年代大幅减少以来,减少趋势仍在持续。  相似文献   
105.
基于高分辨率格点数据的1961-2013年青藏高原雪雨比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发布的1961-2013年全国0.5° × 0.5°逐日降水量和日平均气温格点数据集以及气象站点日降水量和日平均气温实测资料,采用森斜率,M-K突变分析,IDW空间插值以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53年来青藏高原的降水量,降雨量,降雪量以及雪雨比的时空变化,突变和周期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 从时间尺度上看,青藏高原的降水量和降雨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增加幅度分别为0.6 mm·a-1(p < 0.05)和1.3 mm·a-1(p < 0.001);而降雪量和雪雨比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0.6 mm·a-1(p < 0.01)和0.5% a-1(p < 0.001).② 从空间分布上看,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和降雨量呈增加趋势,而降雪量却呈现减少趋势.因此,雪雨比在青藏高原相应呈现减少趋势.③ 突变和周期分析表明,青藏高原降水量,降雨量,降雪量和雪雨比的突变时间分别出现在2005,2004,1996和1998年左右,而周期变化集中为5年,10年,16年,20年左右.④ 青藏高原降水量倾向率和降雨量倾向率均随海拔的升高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降雪量倾向率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雪雨比倾向率随海拔的升高呈微弱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6.
资料     
《气象》2009,(6)
  相似文献   
107.
正2012年底和向导袁国华进行旅游资源考查过程中,在鄂西北神-武旅游热线(神农架与武当山)中部房县野人谷镇的黑山地区南天门(N31°52′;E110°49′,海拔1 380~1 430m),发现由白云岩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的褐黄色白云石砂构成的高山砂地或砂坡。白云石砂分布在震旦纪灯影组(Z3dn)巨厚层微晶白云岩地层风化地表的斜坡带中,岩层倾向NW至N偏W,倾角小于15°,山脊呈近东西向分布,斜坡角小于40°。砂地在东西向呈断续分布,长达200~300m,南  相似文献   
108.
里农段与路农段接合部主矿体向北西倾,且沿倾向方向品位提高,沿北西方向追索、布置工程可望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09.
采用定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衣食住行私人消费与医疗保健、交通运输邮电、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等公共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农村公共产品的消费受农村居民的收入影响;在当前农民整体收入不高时,其消费倾向主要先满足于基本生活消费;随着收入的提高,公共产品消费倾向明显提高。所以,政府要拓宽农村公共资源的配置渠道,真正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10.
近44年云南年平均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姚愚  李晓鹏  闫丽萍  罗园  李卫红  李毅巍 《气象》2006,32(10):81-87
利用云南省121个地面测站1961-2004年的年平均气温,分析了云南最近40多年来气温变化的基本特征。在气温的年代变化上,1960年代和1980年代云南气温波动较小,1970年代是近44年来最冷的一个年代,1990年代以后逐步转暖,但1990年代的年平均气温波动也较大。各地不同时段具有不同的气温倾向率,1980年代以来全省平均气温倾向率为0.24℃/10年,与全国大部地区的升温率接近,滇西的保山、中甸和思茅等地是近40年全省升温最快的地区,而滇中地区则是最近10多年全省升温最显著的地区。主分量分析揭示了云南各地气温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第1特征向量场的高值区是云南气温变化的敏感区,第1主分量序列是反映云南整体年均气温变化趋势的指标,第2特征向量场的正值区和负值区基本对应第1特征向量的低值区和高值区。在第1特征向量的高值区1960年代以来的气温变化具有前低后高的特点,低值区则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