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46篇 |
免费 | 1705篇 |
国内免费 | 157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90篇 |
大气科学 | 943篇 |
地球物理 | 3264篇 |
地质学 | 3524篇 |
海洋学 | 776篇 |
天文学 | 603篇 |
综合类 | 903篇 |
自然地理 | 6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0篇 |
2023年 | 292篇 |
2022年 | 363篇 |
2021年 | 476篇 |
2020年 | 333篇 |
2019年 | 403篇 |
2018年 | 312篇 |
2017年 | 300篇 |
2016年 | 345篇 |
2015年 | 384篇 |
2014年 | 581篇 |
2013年 | 495篇 |
2012年 | 571篇 |
2011年 | 539篇 |
2010年 | 566篇 |
2009年 | 567篇 |
2008年 | 576篇 |
2007年 | 485篇 |
2006年 | 426篇 |
2005年 | 449篇 |
2004年 | 356篇 |
2003年 | 361篇 |
2002年 | 325篇 |
2001年 | 373篇 |
2000年 | 259篇 |
1999年 | 232篇 |
1998年 | 197篇 |
1997年 | 195篇 |
1996年 | 186篇 |
1995年 | 202篇 |
1994年 | 172篇 |
1993年 | 147篇 |
1992年 | 156篇 |
1991年 | 121篇 |
1990年 | 136篇 |
1989年 | 99篇 |
1988年 | 37篇 |
1987年 | 39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23篇 |
1981年 | 12篇 |
1979年 | 10篇 |
1978年 | 10篇 |
1977年 | 8篇 |
1976年 | 10篇 |
1974年 | 18篇 |
1965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无损介质中的线性波动方程在时间上是可逆的,换言之,对于每个解p(x,t)都存在一个关于时间对称的真实解p(x,-t)。分析表明,时间反转同样适合于无损非线性波动方程。然而当存在损耗时,这两种情形都不再遵守时间反转不变性。考虑到非线性的传播损耗不容忽视;同时它们是避免出现多值波形的必要条件。对非线性波动方程的进一步分析显示,即使对于无损耗非线性声波,对波列单元上的反转信号的放大仍然会导致时间反转不变性的损失。本文用数字模拟技术描述了在一种能量吸收性的流体介质中,非线性对有效聚焦的性能的影响,此时时间反转系统只就一个目标进行聚焦。我们同时考虑了反向传播脉冲的振幅与到达时间这两个因素。数值模拟结果证实,波列上(伴随能量吸收的)产生的谐波与振幅放大对时间反转系统形成高强度重建声场带来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92.
993.
图像处理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激光微位移监测技术是一种对地质灾害进行长期监测的新方法。该技术用激光作为光源,用CCD摄像器作为镜头,通过图象采集卡把视频信号采入计算机中,用与该仪器配套的专门软件对采集到的光斑图像进行处理,计算出光斑的三维中心坐标值,把该值和原点坐标值进行比较,就可以算出灾害体滑动的距离。该系统可以对灾害体进行长期、非接触监测,监测时间、监测频率可以任意设定。文章概括介绍该监测的原理,各个组成部分,重点介绍软件部分,即采集的视频信号进入计算机后的图像处理过程和数据库结构。该监测系统已在三块地区试运行了3个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4.
时间漂移效应是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分析过程中产生数据误差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章针对不同元素的时间漂移规律、漂移机理等问题,开展了系统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1)不同元素随时间漂移的程度存在明显差异;(2)漂移程度与元素的质量数呈相关性;(3)不同元素在等离子体中的分布特征有较大差异,差异可能与元素在等离子体中的扩散行为相关,除了不同元素分布特征有差异外,元素在等离子体中的分布也不稳定,两者结合可能是导致时间漂移的重要影响因素。最后发现时间漂移不受元素浓度大小的影响。该研究对于理解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的时间漂移及其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998.
研究抗差估计和稳健估计粗差探测IQR准则的粗差剔除算法以及缺值点插值的正交多项式最小二乘拟合方法。以中国3个CORS基准站从1999-03-01—2009-12-31日的单天解GPS高程时间序列为对象进行粗差探测与插补的试验。结果表明:抗差估计比IQR准则能更有效地探测和剔除粗差;三次样条插值当连续缺失历元超过5~10个时插值结果易发生扭曲;低次正交多项式拟合的结果稳定,一般选择2~3次拟合即可获得理想的效果,当连续缺失历元达3个月时,正交多项式拟合后的曲线与序列趋势仍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99.
西藏拉萨地块高镁超钾质火山岩及对南北向裂谷形成时间和切割深度的制约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南北向裂谷中发育少量中新世高镁超钾质火山岩,岩石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53%~50%),同时具有极高的K2O(7%~6%)、MgO(11%~8%)、Cr(500×10-6~400×10-6)、Ni(400×10-6~260×10-6)含量,较高的放射性成因87Sr/86Sr(0.7265~0.7199)、非放射性成因143Nd/144Nd(0.511844~0.511769)比值,δ18OVSMOW值较高,变化范围很大(10.4‰~6.4‰),其源区为加入了大量俯冲印度地壳的富集地幔。40Ar/39Ar同位素年龄指示他们喷发时代为17~13Ma。结合正断层与火山岩的切割与覆盖关系,指出高原正断层强烈活动时间为23~13Ma,持续了~10Ma,伸展速率为5.6±3.0mm/a。高镁超钾质火山岩与裂谷在时间上的一致和空间上的重合,指示高镁超钾质火山岩与裂谷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高原裂谷系统的建立是由于俯冲印度地壳的断离造成的高原岩石圈的伸展破裂,其活动时期分为2个阶段,首先伴随高原隆升(23~13Ma),随后在重力作用下,促使高原垮塌(13Ma~现在)。 相似文献
1000.
对拟负刚度阻尼减振结构的动力特性与减振效果进行了研究。首先,证明了采用拟负刚度控制方法时,结构响应与外荷载之间满足齐次性;其次,对拟负刚度阻尼减振结构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和位移放大系数进行了研究,并与粘滞阻尼减振结构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和位移放大系数进行了比较;最后,对地震荷栽作用下拟负刚度阻尼减振结构的减振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外荷载与结构的频率比大于1或结构的周期较长时,拟负刚度控制对结构绝对加速度的控制效果要好于粘滞阻尼减振结构的控制效果,对结构位移的控制效果要差于粘滞阻尼减振结构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