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8篇
  免费   670篇
  国内免费   1174篇
测绘学   548篇
大气科学   931篇
地球物理   506篇
地质学   2012篇
海洋学   375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318篇
自然地理   236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2年   7篇
  1965年   5篇
  1950年   4篇
  1948年   6篇
  1947年   5篇
  1946年   10篇
  1945年   4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了研究日本东北部官城县境内1962年官城北部M6.5地震的孕震区大地电阻率结构,我们进行了大地电磁测量。二维反演表明,在该地区的地壳上部存在一个深的导电层,其上覆盖有高电阻带。该高电阻带之上还被认出有一个正航磁异常存在,人们把它解释为一个北上山地地下深成花岗岩岩体。通过与地震活动性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微震只发生在深导电层上方和高阻带里,并且几个S波反射体正好位于深导电区上方。由于S波反射体表明其下有流体存在,深导电层可以被解释为是一个充满流体的区带。而且我们认为,流体从导电性的充满流体的区带向高阻的深成花岗岩岩体的渗流可成为一种触发地震。  相似文献   
82.
研究了断裂面分形特征的力学特征,同时研究了自相似和自仿射分形裂纹尖端附近应力和应变的奇异性结构,讨论了二维和三维固体中分形裂纹的3种经典断裂型式和第四种断裂型式。发现分形断裂力学中有6种断裂型式。同时,结果表明J积分与路径有关。阐明了文献中提出修改的、且被证明与路径无关的,积分仅局部与路径无关,而且没有物理意义。可以推测,分形,积分应当是单位裂纹扩展分形测度的势能释放率。我们计算了某些应变硬化材料中分形裂纹应力知应变奇异性的幂。结果显示,分形裂纹尖端的应力和应变比光滑裂纹的应力和应变有较弱的奇异性。  相似文献   
83.
内蒙古大青山印支运动厘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中下侏罗统五当沟组与下伏地层之间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结合同位素年代与岩浆活动特征和各种构造要素之间叠加改造关系,证实了大青山地区存在强烈印支运动。构造样式和构造要素组合特点表明大青山印支运动是一次强烈逆冲推覆、褶皱造山运动,形成了东西向展布的大型逆冲推覆构造和褶皱构造,构成了大青山地区中生代造山带主体构造格架。在地壳构造变形过程中伴随有强烈岩浆活动,形成了一系列的岩株和岩墙。大青山地区印支构造运动的确定对研究阴山—燕山板内造山带形成演化历史和地球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
根据康马地区三叠系吕村组和涅如组新发现的化石及区域地质背景 ,把该区的地层时代分别厘定为中三叠世中晚期至晚三叠世早期和晚三叠世中晚期 ,并认为缺失早三叠世至中三叠世早期的沉积。研究表明康马地区三叠系与二叠系之间为微角度不整合接触 ,是“藏南运动”和“印支伸展运动”共同影响形成的。晚二叠世末至中三叠世早期 ,康马地区露出海面 ,接受剥蚀并形成喀斯特化风化壳。中三叠世末至晚三叠世 ,这一地区发生强烈伸展—裂陷 ,地壳迅速沉降 ,形成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盆地 ,发育巨厚的半深海—深海复理石沉积 ,并伴随大量基性岩浆贯入。涅如组下部有两期基性岩侵入 ,早期基性岩床形成于印支晚期 ,晚期穿层侵入形成于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85.
魏进祥 《测绘通报》2003,(11):38-41
采用全站仪通过测量球罐上规定目标点的距离和角度来计算球罐半径,避免原有方法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测量精度不易保证,易受球罐表面附件影响的弊病。阐述球罐半径的数学模型和测量程序以及标定球罐容积的不确定度,通过测量数据论证测量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6.
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表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59-1999)与测量数据处理的误差理论的区别与联系。讨论了如何依照JJF1059-1999的规定,完整、准确地评价和描述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87.
1 产生不合格检测、校准因素不合格检测、校准工作贯穿于气象计量检定实验室质量工作的各个环节,产生不合格检测、校准工作的因素很多,除了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外,最主要的是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应包括人员、设备、消耗材料、方法、设施和环境、检定的溯源性、被检仪器的处置等。1.1 人员差错人力资源配置与质量体系的要求不相适应,岗位缺乏足够数量和足够质量、管理与技术水平的人员,岗位任职资格不明确,或缺乏质量意识与工作责任心,或检测、校准工作根本未按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要求去做。1.2 检定设备使用未经检定或校准的检定设备,…  相似文献   
88.
用雷达观测资料改进MM5初始场的初步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同时调整热力学和动力学变量,并考虑湿度与温度的变化相协调的初始化方法,引进雷达资料改善MM5模式的初始场。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处理的初始场,显著提高了模式对降水特别是甚短时(0~6h)降水的落区和量的预报准确率。其中调整热力学变量对改进降水落区预报比动力学变量的调整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89.
柳林  李娜  常平  张国胜 《山东气象》2003,23(4):12-14
通过对冀东南、鲁西北一次区域性大暴雨的分析表明:除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以外,超低空急流是大暴雨不稳定能量和水汽的主要输送者,高能区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大暴雨所需的强烈上升运动。暴雨落区与超低空急流前部最大风速切变区的位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0.
洪时中 《地震》2003,23(3):36-42
地震预测应当遵循信息不增原理、客观性原理、自洽性原理、可检验性原理(可证伪性原理)和简洁性原理这样几条预测学的基本原理。笔者用贝叶斯公式阐明了地震与异常之间的概率关系,并提出了I预测≤I观测,G外推>N判据,N样本>>N参数>N变量以及N震例>N判据这样几个关系式。自觉地运用上述原理和公式将有助于推动地震预测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