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16篇 |
免费 | 147篇 |
国内免费 | 6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40篇 |
大气科学 | 59篇 |
地球物理 | 129篇 |
地质学 | 346篇 |
海洋学 | 46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674篇 |
自然地理 | 14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8篇 |
2023年 | 86篇 |
2022年 | 111篇 |
2021年 | 127篇 |
2020年 | 121篇 |
2019年 | 115篇 |
2018年 | 66篇 |
2017年 | 102篇 |
2016年 | 97篇 |
2015年 | 113篇 |
2014年 | 312篇 |
2013年 | 197篇 |
2012年 | 127篇 |
2011年 | 135篇 |
2010年 | 110篇 |
2009年 | 116篇 |
2008年 | 128篇 |
2007年 | 108篇 |
2006年 | 92篇 |
2005年 | 123篇 |
2004年 | 110篇 |
2003年 | 76篇 |
2002年 | 82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48年 | 3篇 |
1942年 | 1篇 |
1941年 | 1篇 |
1931年 | 1篇 |
192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南非是中国在非洲的最大投资目的地与经贸合作伙伴, 特别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展迅速。南非人口空间分布研究对开展中南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南非历年来的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统计数据, 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不均衡指数、人口重心模型和偏移—分享模型, 分析了南非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南非人口分布具有显著的“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 呈现出以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大都市区和港口城市为中心的“多核心”集聚的分布特征;空间自相关分析得出人口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大都市区和沿海港口城市, 低密度集聚区主要集中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从变化趋势上来看, 1996-2011 年间人口分布不平衡趋势不断加强, 人口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偏移—分享分析表明, 南非人口增长速度先后经历了从1996-2001 年快速增长到2001-2007 年缓慢增长, 再到2007-2011 年高速增长的“高—低—高”增长阶段;省域层面上看, 豪登省和西开普省一直是南非人口集聚较强地区。 相似文献
172.
城市用地与人口的异速增长和相关经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由于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涉及的因素多,使获取动态研究研究所需的资料十分困难,所以,用少数几个主要因素定量地表达其变化就显得十分重要。从前人的成果,即以人口表示的城市位序-规模法则和建成区面积表示的位序-规模法则出发,绽绎出城市的用地规模和人口数量呈异速增长。这意味着,如果把整个城市看成是一个生命有机体,那么作为反映城市特征的城市用地规模和城市人口这两个重要变量,就是城市这个有机体的两个器官,他们的增长率是成比例的。还通过这个关系建立了城市建成区面积与市场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数学模式。对我国部分城市的经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分别证明了这两经验关系。 相似文献
173.
PM2.5已成为人群健康的重要威胁之一,科学精准的暴露评估是PM2.5风险防控的前提,为提升PM2.5暴露精准评估,本文利用土地利用数据、道路数据、气象数据等构建PM2.5土地利用回归反演模型,实现了2013年12月1日-2014年2月8日(冬季)广佛都市区PM2.5时空动态演变监测,在此基础上将PM2.5反演结果与人口密度数据耦合,分别从PM2.5污染浓度与人口加权PM2.5浓度2个方面,评估广佛都市区PM2.5污染暴露风险。研究结果表明:① 土地利用回归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研究区域内PM2.5的空间分布特征,R2大于0.78;② 2013年12月1日-2014年2月8日,广佛都市区PM2.5浓度平均值呈现波动变化趋势,研究时段内,最高平均浓度为97.91 μg/m3 (12月29日-1月11日),最低平均浓度为53.40 μg/m3 (1月26日-2月8日),全时段PM2.5浓度超WHO健康标准的面积占比达99.8%;③ 广佛都市区PM2.5的空间分布具有异质性规律,其高值区分别位于广州市天河区、越秀区、番禺区北部、花都区北部及佛山市禅城区、南海区中部、三水区中部,低值区主要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番禺区东南部及佛山市顺德区南部。人口加权暴露风险存在2个高值中心,分别位于广州市和佛山市的主城区;④ 耦合人口加权模型前后,广佛都市区PM2.5暴露风险高风险区空间分布发生变化,未考虑人口加权模型时,广佛深高值区较为分散,主要位于南海区、天河区、越秀区、禅城区,考虑人口加权模型后,高值区更加集中于广州市和佛山市的主城区。 相似文献
174.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我很高兴参加中国国土经济(上海)论坛关于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研讨会。首先,我谨代表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来宾表示诚挚的欢迎! 相似文献
175.
国外施行土地储备制度最早起源于1896年的荷兰,到20世纪初期,瑞典也开展了土地储备工作,随后匈牙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英国、以色列、荷兰、挪威、西班牙、德国、瑞典和瑞士等欧洲国家都实行了土地储备制度.此外加拿大、澳大利亚、波多黎各、美国的纽约、夏威夷等部分地区也推行过类似的土地储备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国家的土地储备制度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运行模式.笔者对国外土地储备制度的一些成功经验进行考察分析,以期对我国正在推行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6.
《国土资源导刊(湖南)》2014,(8)
正7 月 22 日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规范煤制天然气产业科学有序发展的通知》,禁止建设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下规模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和年产100万吨及以下规模的煤制油项目。7 月 29 日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环保部、商务部联合部署启动第三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编制。7 月 29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铁路建设实施土地综合开发的意见》,要求实施铁路用地及站场毗邻区域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政策,支持铁路建设,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7.
人口移动是我国近几年发生的重要社会经济现象之一,其机制是东部地区人多地少的推力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性空缺的吸力,以及国家对后者特定的工资与粮食政策。它对地域分工格局的变动产生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8.
基于RS和GIS的土地生产力与人口承载量──以向家坝库区为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文在分析土地生产力与承载力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以向家坝库区耕地为研究对象 ,根据库区经济地理现状 ,确定土地人口载量研究区域 ,并利用GIS和RS技术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和地形地貌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建立“空间·属性一体化”数据库。本文还建立了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潜力递减法 ,进行以村级为单位的耕地粮食综合村尺度的近期和远景 (2 0 12 )土地人口承载量研究 ,提出与当地农业发展相一致的整个研究区环境容量。结果表明 ,与其它耕作方式相比 ,复种耕种可获得更大的人口承载量 ;库区环境容量已趋饱和 ,而且未来库区土地承载力呈下降趋势 ;通过改良品种、扩大水稻播种面积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矛盾。 相似文献
179.
中国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性和限制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性评价为核心,建立土地资源限制性与限制度模型,从全国、分省、分县等三个不同尺度,全面评估近10年中国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度及其时空耦合规律,定量揭示中国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程度及其空间格局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 1949年以来中国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趋于增强; 2010年与2000年相比,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度由42.87下降到34.50,土地资源限制度在降低。② 分省的人粮关系趋于好转,大多省份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度处于较低水平; 2010年与2000年相比,分省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度整体呈降低趋势。③ 2000-2010年分县粮食盈余地区在增加,人口超载地区在减少,人粮关系趋于改善; 2010年和2000年相比,基本不受土地资源限制的分县单元由60.27%增至70.63%,基于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度整体较低,且近10年呈降低趋势;土地资源限制度整体上东部强于西部、南部强于北部、泛黄河流域强于长江流域。 相似文献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