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55篇 |
免费 | 2583篇 |
国内免费 | 124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263篇 |
大气科学 | 580篇 |
地球物理 | 1601篇 |
地质学 | 4181篇 |
海洋学 | 818篇 |
天文学 | 67篇 |
综合类 | 782篇 |
自然地理 | 39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篇 |
2024年 | 229篇 |
2023年 | 463篇 |
2022年 | 564篇 |
2021年 | 638篇 |
2020年 | 562篇 |
2019年 | 632篇 |
2018年 | 446篇 |
2017年 | 494篇 |
2016年 | 494篇 |
2015年 | 522篇 |
2014年 | 746篇 |
2013年 | 562篇 |
2012年 | 593篇 |
2011年 | 572篇 |
2010年 | 507篇 |
2009年 | 514篇 |
2008年 | 504篇 |
2007年 | 418篇 |
2006年 | 392篇 |
2005年 | 339篇 |
2004年 | 331篇 |
2003年 | 271篇 |
2002年 | 241篇 |
2001年 | 223篇 |
2000年 | 178篇 |
1999年 | 163篇 |
1998年 | 154篇 |
1997年 | 119篇 |
1996年 | 105篇 |
1995年 | 85篇 |
1994年 | 85篇 |
1993年 | 81篇 |
1992年 | 87篇 |
1991年 | 71篇 |
1990年 | 63篇 |
1989年 | 59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5篇 |
1957年 | 5篇 |
1954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三维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是野外地震采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影响着后期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的各个工作环节.因此,高质量的观测系统设计是地震勘探工作的关键,然而在无限制的追求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地震资料,高难度的野外施工的同时,这往往会带来较大的成本投入.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文章着重分析质量最优和成本最优的观测系统设计,通过寻找观测系统参数与采集质量和采集成本的关系,结合二者的优点,提出了最优性价比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方法,并通过一个实际工区的试验,体现出该方法的应用效果,为高质量的观测系统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4.
本文提出一种通过测磁场确定面极化和体极化介质中二次极化电流的新方法.它与以往测电场的方法有所不同.当时域单向长脉冲激发电流通过面极化和体极化介质时,便在其表面和内部产生激发极化效应.在通电时间内和断电后的放电过程中,若极化介质内产生了二次极化电流,它必将在周围产生二次磁场.我们通过观测二次磁场可靠地确定了介质中二次电流的存在与否和量值大小以及矢量方向等重要内容.本文除给出一些实验结果外,还给出了实例.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体极化介质中二次极化电流的存在问题是有争议的,本文对此给出了具有充分说服力的实验结果,有利于统一这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55.
煤田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时深转换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深转换是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中提高勘探精度非常关键的一步。本文介绍了三种不同的时深转换方法及时深转换速度的求取,并分别用实例加以说明,阐述了如何根据不同的地质及地震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时深转换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56.
九瑞矿集区作为全国重点整装勘查区之一,深部找矿工作一直是研究重点和热点.本文在综合分析研究区区域地质资料、对典型地层和岩石标本进行电阻率参数测试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研究区面积性AMT数据进行三维电性结构研究.为获得AMT最佳反演参数,选择一条典型AMT剖面开展二维非线性共轭梯度(NLCG)反演,进而总结出利用TM极化模式数据、拉格朗日乘子等于3的二维反演方案.综合利用地质、钻探和电性特征对全区23条AMT剖面进行二维约束反演,并将所有测线的电阻率反演结果三维网格化,得到了研究区的三维电性结构.最后,我们通过对三维电性结构的综合分析,确定研究区地下地层、岩体展布、断裂构造分布特征以及基底起伏情况.与已知矿床对比,我们发现浅部北西断裂与北东向区域性深部断裂交汇处、基底隆起凹槽边缘以及岩体边缘为成矿有利区. 相似文献
57.
以南川隧道为例,采用BIM技术,融合地质调绘、勘探、地质剖面等多源地质信息数据构建三维地质模型,快速生成构造物三维模型,实现公路BIM模型融入三维地质勘察信息,全方位展现公路地质信息,弥补了公路工程建设BIM应用的短板。结果表明,采用BIM技术实现三维地质可视化成果与公路专业进行协同工作,可以全方位、立体展现构筑物场地地质环境,更加准确把握地质风险,为公路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8.
59.
60.
通过小波变换可对信号的不同频率成分进行分解,为弱信号特征提取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db7小波对分属7个门32个属的43种浮游植物的三维荧光光谱进行分析,后经Bayes判别分析选择小波分解后的第三层尺度分量作为最佳荧光识别特征谱,并通过系统聚类法将最佳特征谱在不同的条件下聚类进而得到门、属上的标准谱库。基于此,运用多元线性回归辅以非负最小二乘法建立浮游植物三维荧光光谱识别技术。利用该技术对4128个单种浮游植物样品和636个混合浮游植物样品进行识别分析。单种浮游植物样品在属水平上的识别正确率为75%,门水平上的识别正确率为95%;浮游植物混合样品中的优势种在属水平上的识别正确率为83%,门水平上的识别正确率为91%。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实现对浮游植物的快速准确识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