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22篇
地球物理   82篇
地质学   13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3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乌鲁木齐河源冬季积雪淋溶作用的实验结果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侯书贵 《冰川冻土》2000,22(4):362-365
乌鲁木齐河源冬季积雪样品的对比淋溶实验结果表明 ,积雪最初融水中发生离子富集现象 ,尤其对于经过多次融冻循环的积雪样品 ,Cl-,NO-3 和SO2 -4 的最大浓缩系数可分别高达 2 .7,4.0和4.5 ,因此有理由认为积雪融化是产生淋溶现象的先决条件 ,但发生该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积雪内不同离子成分的存在位置有所差异 ,并且融 -冻循环过程可增强积雪的淋溶作用程度及其淋溶择优性 .  相似文献   
72.
利用2011-2013年冬季4次地面实测乌鲁木齐城-郊积雪深度与密度数据,应用普通克里格空间插值方法,分析了乌鲁木齐城-郊冬季积雪深度与密度从2011年12月下旬-2012年2月下旬及2012年1月中旬和2013年同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城-郊冬季积雪深度与密度存在显著地区域分布差异及变化特征.整个冬季位于城东北部的米东石化工业园区积雪均较深,尤其12月和2月,在主城区内部又存在不同下垫面下积雪较多的区域.从12月下旬-次年2月下旬,积雪逐渐累积,且积雪深度比密度具有更大的空间变化幅度.除12月下旬大部分主城区雪密度比郊区大之外,1月中旬、2月下旬主城区雪密度均比城东和城东北方向低.2013年1月中旬积雪与2012年同期相比,平均积雪量明显偏厚,约31 cm,但雪密度变化范围不大且深度与密度的空间分布均发生明显改变.本文结果对于了解乌鲁木齐城区积雪的区域差异,为主城区道路积雪清运、保障道路通畅优化方案及春季融雪洪水防御预案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也可以弥补当前气象站点少且空间分布不匀的不足.此外,本文对卫星遥感数据反演的积雪参数精度验证也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3.
建立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机场规模的扩大,客货运量的大幅增加,航线网络在全球的扩展,机场对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将引起机场周边地区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随之改变,最终逐渐形成一个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临空经济区域。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是全国第5大门户机场,但长期以来仅作为航空运输的节点,功能单一,机场周边地区的经济并未得到长足的发展。首先介绍了临空经济区的概念和发展背景,总结分析国内外大机场周边发展临空经济的经验,然后结合乌鲁木齐机场和腹地经济的现实情况,提出建立乌鲁木齐机场临空经济区的构想,并就临空经济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布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4.
新疆北部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和布克赛尔、克拉玛依、玛纳斯—乌鲁木齐地区泥盆纪到白垩纪古地磁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结果:(1)首次建立了准噶尔西北缘及南缘石炭纪—白垩纪古地磁极移曲线,由石炭纪到二叠纪的古地磁极位置基本在同一区间,说明该时期这些地区为一个统一的构造单元,而其古地磁极明显与塔里木、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地块存在着差异。(2)该地区侏罗纪及白垩纪古地磁结果与塔里木地块结果一致,侏罗纪乌鲁木齐与和布克赛尔磁偏角相差30°左右,说明和布克赛尔地区相对乌鲁木齐地区逆时针旋转了30°左右,晚古生代以后曾发生过南向移动,而侏罗、白垩纪以来均向北发生了相当规模的北向运动,并发生了相对旋转,目前东、西准噶尔的构造格局可能就是由于局部相对旋转造成的。(3)中国大陆在早二叠世还不是一个联合的整体,而是以相互分离的独立块体分布于45°N—15°S的古特提斯洋中。(4)该地区二叠纪的磁偏角为165°—168°,而塔里木为218°,哈萨克斯坦为229°,说明存在35°—55°的逆时针旋转,这个旋转可能是由于西部推覆构造造成的。如果将西准噶尔超基性岩带顺时针旋转35°—55°后,东准噶尔超基性岩带、西准噶尔超基性岩带和斋桑泊—鲁布佐夫斯克超基性岩带应在同一构造带上。(5)该地区晚古生代古纬度变化不明显,位于30°—45  相似文献   
75.
利用乌鲁木齐市4座10层100 m梯度气象塔2013年6月~2014年4月气象观测资料和7个环境监测站[WTBX]AQI[WTBZ]资料,计算并分析了大气混合层厚度和稳定度特征,探讨了大气混合层厚度和稳定度与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混合层厚度夏季郊区高、城区低,冬季从南郊—城区—北郊随地势降低依次降低;夏季和冬季分别在1 559~1 772 m和526~1 156 m之间。地面至2 km以上每500 m高度间隔统计混合层厚度,500~1 000 m出现频率最多;月变化为6~9月基本在500 m以上,且每个高度区间其概率均超过10%,10月~次年2月1 500 m以上区间概率明显减小;日变化为中午13:00~16:00达到最高值,下午和傍晚迅速下降。白天较大的感热输送提供充足的热力条件,这也体现出白天以不稳定层结为主,夜间则以稳定层结为主。大气稳定度分类结果,夏季郊区和城区不稳定(A~C类)所占比例差不多,冬季北郊稳定(E、F类)所占比较最大、城区最弱。[WTBX]AQI指数冬季最大,从南郊—城区—北郊依次增大,这与采暖期污染物多、南郊比北郊地势高有利于扩散输送有关。总体来看,乌鲁木齐大气混合层厚度空间分布与气象要素、大气稳定度、地形等密切相关,对AQI[WTBZ]指数分布有重要影响,这对近地层大气污染状况预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6.
乌鲁木齐市位于西北干旱地区,地下水人均资源量严重不足,制约了城市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次评价采用国内外应用成熟的DRASTIC方法,评价乌鲁木齐市浅层地下水脆弱性,首先对7个指标进行评分,建立符合研究区的DRASTIC评分体系,得到研究区DRASTIC模型的7个指标的评分图,然后利用ArcGis10.2软件的图层空间分析平台,结合评价结果做出了相应的脆弱性分区图。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内乌鲁木齐河谷区及北部五一农场地段的地下水脆弱性为中—高等,主导因素为含水层介质类型为砂岩、砂砾石等透水性较好的地层,地下水埋深较小,地层渗透系数较高;位于市区南部的柴窝堡—乌拉泊村、永丰乡及北部的三坪农场至大草滩区域地下水脆弱性中等,其余地段地下水脆弱性低。  相似文献   
77.
在2007年4月16-23日,8月5-12日,10月20-23日3个采样时段内,分昼夜采集了16个气溶胶样品,对样品中的可溶性离子(Na+、K+、Mg2+、Ca2+、Cl+、NO3,、SO2-4)进行了分析,以研究气溶胶可溶性离子的昼夜变化特征和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气溶胶夜间平均离子浓度高于白天浓度,7种离子中,除NO3在全年中的平均离子浓度表现为白天高于晚上外,其余离子的平均浓度均是夜间高于白天.区域风向的日变化是控制气溶胶浓度昼夜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相比之下大气环流的影响则相对较弱.在所研究的8组昼夜变化事件中,Ca2+的昼夜变化最为明显,离子浓度的高值事件多出现在晚上,而其余离子在采样时段内的昼夜变化事件表现则不尽一致,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78.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450a冬季温度序列的重建与分析   总被引:44,自引:7,他引:44  
相关计算表明,乌鲁木齐河树轮年表与大西沟气象站冬季(上年12月至当年3月)平均最低温度相关显著,最高单相关系数为0.61(α=0.001),给出其在树木生理学方面的解释,使用7个年表序列构成的5个主分量可较好地重建乌鲁木齐河源大西沟气象站冬季平均最低温度序列,解释方差达66.64%,通过探讨来自不同年表的同一气候要素的两个重建序列的合并条件,得到了453a的乌鲁木齐河源冬季平均最低温度长序列,对该  相似文献   
79.
天山乌鲁木齐河融雪和河川径流的水文化学过程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刘凤景 Willi.  M 《冰川冻土》1999,21(3):213-219
研究结果表明, 含 Ca C O3矿物的溶解作用在乌鲁木齐河源区居主导地位 尽管融雪径流的 “离子脉冲”作用可以释放峰值强度达 3~4 倍的 S O24 和 N O-3 流, 并且引起了总控断面河川径流与之相像的“离子脉冲”现象,但河川径流仍然呈现弱碱性;河源区强烈的含 S矿物的氧化溶解作用,产生大量的 H+ ,被含 Ca C O3矿物的溶解作用所缓冲, 未引起河川径流的酸化乌鲁木齐河以冰川站为界, 以上地区的水文化学过程为矿物的侵蚀- 溶解过程,以下则发生部分矿物的沉淀,如 Ca C O3的沉淀 Ca C O3 的沉淀作用一定程度上又增强了河流的酸缓冲力   相似文献   
80.
乌鲁木齐河流域北部平原局部地区出现了地下水水位下降和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为了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结合《乌鲁木齐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和《米东新区水资源规划报告》设计了现状开采方案、增加补给量方案、减少开采量方案和增加补给量与减少开采量联合方案。运用北部平原地下水非稳定流模型对这四个地下水开发情景模拟方案进行了模拟,模拟的时间段为2007~2050年。对预测期间地下水水位的动态变化、地下水水位降深及水均衡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增加补给量与减少开采量联合方案是乌鲁木齐河流域北部平原地下水的可持续开采方案。实施该方案应从北水南调引0.7×108m3/a地表水用于北部倾斜平原的农业灌溉,同时要减少地下水超采地区的地下水开采量0.50×108 m3/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