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58篇 |
免费 | 606篇 |
国内免费 | 45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96篇 |
大气科学 | 324篇 |
地球物理 | 894篇 |
地质学 | 1037篇 |
海洋学 | 249篇 |
天文学 | 33篇 |
综合类 | 248篇 |
自然地理 | 3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114篇 |
2022年 | 141篇 |
2021年 | 184篇 |
2020年 | 138篇 |
2019年 | 159篇 |
2018年 | 114篇 |
2017年 | 117篇 |
2016年 | 123篇 |
2015年 | 119篇 |
2014年 | 188篇 |
2013年 | 162篇 |
2012年 | 170篇 |
2011年 | 170篇 |
2010年 | 158篇 |
2009年 | 176篇 |
2008年 | 172篇 |
2007年 | 144篇 |
2006年 | 132篇 |
2005年 | 124篇 |
2004年 | 101篇 |
2003年 | 97篇 |
2002年 | 100篇 |
2001年 | 67篇 |
2000年 | 56篇 |
1999年 | 60篇 |
1998年 | 66篇 |
1997年 | 72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46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32篇 |
1989年 | 31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20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6篇 |
1964年 | 14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一种盾构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盾构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众多、关系错综复杂,常规数学模型难以准确预测沉降量的问题,该文提出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粒子群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方法来建立预测模型。并结合工程实例将预测结果与常用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基于Levenberg-Marquardt算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LM-BP)的预测结果做了比较。结果表明:PCA-PSO-SVM的预测结果精度较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LM-BP神经网络有很大的提高,证明了该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2.
提出多分量瑞利波勘探的技术思想和方法,研制成功专用的防爆型多分量瑞利波勘探仪器,建立了在用极化分析对瑞利波勘探记录的多分量信号分析的基础上,用极化滤波提取有效瑞利波信号的方法。在煤矿井下及地面实际应用表明,多分量瑞利波勘探与单分量法比较,信号的信噪比、勘探深度和可靠性均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73.
随着北冰洋海冰快速减退,气–冰–海系统发生显著变化,波弗特流涡也发生显著变化。本文使用实测资料和海洋大气再分析数据,探讨北冰洋波弗特流涡的长期变化和大气动量输入对波弗特流涡变化的影响。波弗特流涡的长期变化可以分为3个典型时期(1980–1995年,1996–2007年,2008–2018年)。最近时期(2008–2018年),波弗特流涡平均流涡强度达到4.39×10–7,相较于第1个时期(1980–1995年),流涡强度增加近2倍,达到稳定的状态。波弗特流涡范围扩大,主体向西北移动;上层海洋斜压性增强。与此同时,上层海洋环流主模态已发生显著转变:1980–1995年,环流主模态为影响整个加拿大海盆的加拿大海盆模态;2008–2018年的主模态则转变为影响整个研究海域的太平洋扇区模态。最近时期,表征气–海之间动量输入的气–海应力显著增加,尤其是夏末秋初的8–10月,与冰–海应力几乎相当。增加的大气动量输入带来平均动能增加,埃克曼泵压效应增强,下盐跃层深度加深,增加的大气动量输入进而导致近年来波弗特流涡的显著增强。加拿大海盆南部是大气动量输入的关键区。 相似文献
74.
为了研究海南岛周边海湾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特征,于2010年12月在海南岛周边5个海湾(海口湾、澄迈湾、洋浦-新英湾、陵水新村湾、三亚大东海)进行生态调查,分析了调查区域表层水的光合色素分布特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以及环境因素,对浮游植物不同类群的影响。本次调查共检出17种光合色素,岩藻黄素和叶绿素a是含量最高的两种色素,平均值分别达到0.410?g/L和0.278?g/L。CHEMTAX分析表明,调查海湾浮游植物类群主要包括硅藻、甲藻、蓝藻、青绿藻、隐藻等;浮游植物类群以硅藻为主,其次是隐藻与青绿藻。海南岛北部3个海湾(海口湾、澄迈湾、洋浦-新英湾)的硅藻比例低于南部2个海湾(陵水新村湾、三亚大东海),但其隐藻比例高于南部海湾。RDA结果显示,不同门类的浮游植物受环境因子影响的模式不同:定鞭藻、金藻、蓝藻与盐度、温度呈较强正相关,而与硅酸盐呈较强负相关;硅藻与盐度、温度呈较强正相关,与DIN、硅酸盐、磷酸盐呈负相关;甲藻、绿藻与DIN、磷酸盐呈较强正相关并与其他环境因子相关性较小;隐藻、青绿藻与硅酸盐呈较强正相关,与盐度、温度呈极强负相关。 相似文献
75.
76.
坝体的位移主要受水位、温度变化的影响,针对水库中水位在运行初期的不断变化,结合实例,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逐步回归分析法,对坝体顶部水平位移原型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有效分离坝体位移中的时效分量,建立该时效分量的数学模型,并结合判定坝体变形稳定的相关依据和分离出来的时效分量来准确地为大坝的工作性态分析和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7.
硬厚覆岩的破断与结构将发生显著的变化。针对汝箕沟煤矿二2煤层上覆厚层石英砂岩条件,采用现场实测、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及现场试验等方法,研究了硬厚覆岩裂隙发育特征、破断运动、矿压显现特征及断顶控制技术,为硬厚覆岩工作面灾害防治提供了依据。研究表明,硬厚石英砂岩的微观结构致密完整,呈现大面积悬空、大步距破断运动,引起强烈的支架动载,甚至导致工作面风流逆转、沟通上部采空区隐形火区;硬厚岩层破断运移后产生明显的离层空间,并在开切眼上部和工作面上部及采空区中部形成覆岩主裂隙带,且发育高度大于经验计算数值,甚至与上方采空区沟通诱发灾害;实施开切眼深孔断顶爆破及降低工作面采高,有效缩短了硬厚岩层的初次破断步距,降低了支架动载及主裂隙带高度。 相似文献
78.
79.
合理的参数估计及精度评定不仅需要可靠的函数模型,而且需要正确的随机模型。从权函数和粗差编辑两方面,研究了不同随机模型对西安流动卫星激光测距(satellite laser ranging,SLR)站坐标解算的影响,采用全球Lageos-1卫星观测数据计算了西安流动SLR站坐标。计算结果表明:①西安流动SLR站的观测精度和坐标解算精度均达到厘米级。②随机模型直接影响SLR站坐标的解算结果及可靠性;对于相同的计算弧段,抗差方差分量估计得到的站坐标精度最高、结果最稳定,残差加权均方差最小,观测资料利用率也最高;对于相同的计算方案,采用的SLR数据越多,坐标估计精度越高。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