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129篇
大气科学   106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21.
关皓  周林  王汉杰  景丽 《海洋学报》2008,30(4):30-38
利用LINUX操作系统下的进程通讯(IPC)技术将中尺度大气模式MM5(V3)与第三代海浪模式WW3进行双向耦合,建立考虑大气-海浪相互作用的风浪耦合模式,在耦合模式中引入3种海表粗糙度参数化方案,通过对一次热带气旋过程的模拟,研究大气-海浪相互作用对热带气旋系统的影响及耦合模式对海表粗糙度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LINUX系统下的进程通讯技术可以方便有效地实现大气和海浪模式的双向耦合,模式运行稳定;耦合模式能够较好的模拟热带气旋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及其影响下海浪场的分布和演变,模拟结果对海表粗糙度参数化方案较敏感;海浪的反馈作用同时影响了海气间的动力和热力作用过程,不同的海表粗糙度参数化方案下,海浪对两种作用过程不同的影响程度决定了其对气旋系统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基于无线通信技术,为近岸的海洋气象数据实时传输提供了一套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案。利用无线传输模块XStream—PKG模块搭建无线的RS-232数据链路,采用VisualBasic6.0作为工具所开发的监控软件,成功地实现了数据的有效传输。  相似文献   
23.
在深海调查可视化探测设备中,需要研制一种甲板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集视频编解码、光纤通信、图像与字幕叠加存储、系统集成技术于一体.文中介绍了甲板视频监控平台的设计,详细论述了视频采集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24.
一月 中国南极长城站卫星网络通讯系统建设成功。1月1日,中国南极长城站卫星网络通讯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中国南极中山站的卫星网络通讯系统也即将建成,这将有效解决我国南极两站接通互联网、电话通讯和科考数据实时传输等方面的难题。  相似文献   
25.
陈芳  祁永唐 《盐湖研究》1995,3(3):74-78
介绍了盐湖卤水动态自劝观测系统中单片机数据采集系统与智能测钾仪及智能水位计之间的通信。前者来用并行通信,后者采用串行通信.分别介绍了两种通信方式的硬件接口和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26.
27.
文章简要介绍了黑龙江省防汛指挥系统建设的目标 ,论述了 3S技术是该系统应用的关键技术 ,以及展现了 3S技术在该系统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8.
引言地震工程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拥有地震台网,我们从中想获得什么信息。过去,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是为了了解地震发生的分布、机制和频度。而今,这样的答案也是对的,但没有多  相似文献   
29.
通过串行通信的方法将3台可编程控制器与1台80386微机相连,构成一个分布式控制系统。本详细地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30.
随着386/486便携式微机的普及和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已往使用的PC-1500袖珍计算机及其大量的应用软件,面临淘汰的境地。如何把这些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的优秀程序,移植到现代化的微机上面,使其继续发挥更大的效能,这是当前大家普遍感兴趣的问题。本文意在吸取众家之精华,并加以综合,使其系统化、明朗化。同时结合计算机与全站仪之间的通讯及其数据传输等有关问题,做一讨论,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