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8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对墨西哥东南部维拉克鲁斯盆地中—上新统浊积岩储层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浊积岩储层的形成与古斜坡相关,沉积环境为深水—半深水,储层岩相主要有砾岩、粗到细粒砂质浊积岩、薄层波痕砂岩和砂质碎屑岩,中新统储层主要由水道复合的斜坡沉积和发育在斜坡的富含泥岩的冲积堤组成,上新统储层则由近源水道和盆底扇体组成,中新世和上新世水道和扇体均受到深切峡谷不同程度的侵蚀,填充了大量的砂岩和泥岩。  相似文献   
52.
针对海相三角洲层序地层研究中的理论和应用问题,选取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北带下-中中新统(T50-T35)古珠江三角洲为目标开展了精细解剖.在消化吸收"沉积层序"理论最新进展的基础上,结合古珠江三角洲发育特点和井震资料条件,提出了基于层序界面(SB)、最大海退面(MRS)、最大海泛面(MFS)和高频海泛面(FS)等4种类型...  相似文献   
53.
张臣  吴泰然 《岩石学报》2001,17(2):199-205
内蒙古苏左旗南部温都尔庙群是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的岩石组合经构造作用拼贴在一起的构造拼贴体。根据岩石组合、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龄将其解体为古元古代宝音图解、中、新元古代温都尔庙群和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堆积。宝音图群为陆缘拉张解体阶段源自结晶基底的裂解古陆块。中、新元古代温都尔庙群及赋存在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堆积中的超镁铁岩、基性火山岩和硅质岩的洋壳组合代表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陆缘拉张解体阶段的拉张过渡壳,早古生代末-晚古生代初,本区构造体制由拉张转化为挤压,苏左旗南部出露的蛇绿混杂岩带以及大量的蚀变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代表本区晚古生代会聚阶段的挤压性过渡壳。  相似文献   
54.
S40界面是琼东南盆地新近系裂后期的重要地质界面,发育时代为晚中新世末期(约11.6 Ma),是裂后期充填序列中梅山组和黄流组的分界面.通过对琼东南盆地大量二维测线的精细解释,结合钻井、生物等资料,从海平面变化、地震-沉积相跃迁、沉降速率等方面总结了该界面的特征,指出S40界面在盆地东西部特征差异明显:在盆地西北部浅水...  相似文献   
55.
波拿巴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新生界千余米的浅海碳酸盐岩背景下,中新统底部发育一套12~52 m硅质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其中硅质碎屑作为潜在的良好储集体,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综合运用录井、测井及三维地震等资料,认为盆地北部研究区内该套混合沉积是由陆棚浅海台地生物滩、坝碳酸盐和三角洲平原和前缘硅质碎屑混合而成,以相在空间上...  相似文献   
56.
为了解莺歌海盆地深部热流体主要类型,研究热流体特征,判断热流体活动范围,分析热流体对储层成岩-孔隙演化的影响,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物性、电子探针、包裹体均一温度、稳定同位素等分析测试手段,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盆内LDX区中新统黄流组储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构造热事件影响及深大断裂控制,在超压驱动下,热流体活动范围主要为3 900 m以下的黄流组中下部,以CO2热流体为主,H2S热流体次之。热流体影响下储层具有自生黏土矿物转化速率加快、镜质体反射率突变、地层水矿化度降低、包裹体均一温度大于正常地层最高温度、热液成因矿物发育等特点。将黄流组储层分为超压储层(黄流组中上部)及热超压储层(黄流组中下部)两类。其中,超压储层成岩作用阶段达中成岩A2亚期,压实及溶蚀作用较弱,胶结作用较强,孔隙演化经历了压实减孔、压实与胶结减孔、胶结减孔与有机酸溶蚀增孔3个过程,孔隙度从38.8%减少到现今的7.6%;热超压储层成岩作用阶段达中成岩B期,压实及溶蚀作用较强,胶结作用较弱,孔隙演化经历了压实减孔、压实与胶结减孔、胶结减孔与有机酸溶蚀增孔、胶结减孔与有机酸及无机酸溶蚀增孔4个过程,孔隙度从38.1%减少到现今的9.2%。有利储层主要发育在黄流组中下部黄二段的热超压储层中。  相似文献   
57.
西宁-民和盆地上第三系十分发育,皆为中新统陆相红层。该统自下而上划分为谢家组、车头沟组、咸水河组和“临夏组”,每组分为二个岩性段。含哺乳动物化石28属37种,介形虫化石15属43种,轮藻化石7属10种及3个孢粉组合;最大出露厚度1595.85m。该统与渐新统马哈拉沟组整合接触,其上被第四系不整合覆盖。哺乳动物呈草原型鼠兔类为主→草原型鼠类与森林型长鼻类、鹿类混生→森林型长鼻类等大量出现并伴生鼠兔类→草原型三趾马动物群的群体演化特征。介形虫为古中国大陆生物区中新世常见属种,轮藻为我国第三纪常见组合;孢粉为草原—森林型组合。  相似文献   
58.
大量研究表明大约 1.0~0.8GaBP时期,全球形成统一的Rodinia超大陆,当时华北地块处于中低纬度地区,与劳伦及西伯利亚地块相连。燕山地区的中上元古界是以大套碳酸盐建造为主的结晶基底之上的第一盖层沉积。元古代地球大气-海洋系统发生了 O2增多、CO2减少的古全球变化,1.85GaBP开始由还原性转变为氧化性,随着条带状硅铁沉积在全球的终止,出现广泛的红土堆积。甾烷、藿烷及类异戊二烯等生物标志物在前寒武纪沉积中的大量检出,表明早在古元古代地球上就可能已经有真核生物、真菌及光合细菌存在。近年来燕山中元古界长城系、蓟县系发现大量地球早期生物化石,包括真核藻类、多细胞藻类、颗石藻、藻叠层石及后生动物遗迹等,对探讨各种生命形式的起源与演化、恢复古环境与古气候变化过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9.
通过库泰盆地Naga Utara-1井(NU-1井)下中新统油、气样品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认为NU-1井天然气样品的烃源岩母质为腐泥型,沉积于弱还原的海相环境,生源母质以水生生物输入为主,镜质体反射率约1.2%,处于成熟的演化阶段;原油样品的烃源岩母质为腐殖型,沉积于弱氧化的陆相环境,生源母质以陆生高等植物为主,镜质体反射率约0.7%,处于未熟-低熟的演化阶段。不同的烃源岩特征表明二者为两套烃源岩:一套为成熟度相对较高的海相烃源岩,一套为成熟度相对较低的陆相烃源岩。库泰盆地两套已知烃源岩地层和本文原油样品所指示的烃源岩母质有相似之处,但和气体样品所指示的烃源岩母质截然不同。气体来源于更深的下部地层:下中新统的海相地层,或者更深部渐新统-始新统的湖相地层。深部海相或湖相地层烃源岩产生的气体沿断层向上迁移,在背斜部位的砂岩中形成高压圈闭,并被上覆的灰岩层和泥岩层封盖形成油气藏。库泰盆地下中新统的海相地层,或者更深部渐新统-始新统的湖相地层烃源岩具有很好的勘探潜力,下一步需要转变勘探思路,将勘探目的层转移至中中新统下部-下中新统海相成藏系统,甚至更深部的渐新统-始新统含油气系统。  相似文献   
60.
通过系统收集和分析库泰盆地钻井岩屑样品及野外露头样品,首次对下中新统海相油气系统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该区域以生物礁碳酸盐岩为标志层,发育多套海相沉积旋回,海相沉积油气系统具有自生自储自封堵特征:暗色海相泥岩为主力烃源岩,海相砂岩为有利储层,同时,海相泥岩作为有效盖层。下中新统海相烃源岩样品有机质类型为Ⅱ/Ⅲ型,以Ⅱ型为主,总有机碳质量分数(TOC)平均值1.92%,有机质处于低熟-成熟阶段,为有效烃源岩,烃源岩厚度较大,指示良好的生烃潜力;储层多期发育,具有低阻特征。自西向东,库泰盆地油气成藏系统时代变新、层系变浅:①盆地东部望加锡海峡深水-半深水区域以上中新统-上新统深水沉积成藏系统为主;②中部马哈坎三角洲-浅海区域以中中新统三角洲相成藏组合为主;③马哈坎褶皱带以下中新统海相成藏组合为主;④盆地西部以渐新统-始新统裂谷期成藏组合为主。新层段海相油气成藏系统的发现,揭示了库泰盆地有利成藏组合的分带规律,指明了库泰盆地中西部区域的未来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