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5篇
  免费   1790篇
  国内免费   1789篇
测绘学   675篇
大气科学   5011篇
地球物理   671篇
地质学   1011篇
海洋学   682篇
天文学   365篇
综合类   268篇
自然地理   481篇
  2025年   10篇
  2024年   147篇
  2023年   230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278篇
  2020年   227篇
  2019年   244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384篇
  2013年   313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347篇
  2009年   374篇
  2008年   409篇
  2007年   375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321篇
  2004年   263篇
  2003年   268篇
  2002年   261篇
  2001年   258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197篇
  1998年   240篇
  1997年   247篇
  1996年   246篇
  1995年   206篇
  1994年   227篇
  1993年   207篇
  1992年   177篇
  1991年   189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12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8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6篇
  1962年   6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利用1961—2007年雷州半岛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季节无雨日数作为划分干旱的指标,对雷州半岛的干旱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NCAR/NCEP再分析逐月资料,采用合成方法,对干旱年份环流背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雷州半岛干旱南部比北部严重,全区旱(涝)型是主要的分布型态;西太平洋副高脊线偏北造成的华南较强的偏南风和东亚大槽偏弱直接影响雷州半岛春季降水偏少;夏季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及南海的海温偏高,海陆热力差异偏弱引起东亚、南亚西南季风减弱,导致雷州半岛易旱,热带气旋路径偏东也是导致雷州半岛夏旱的诱因;秋季亚洲大陆气压场异常偏高,导致向华南水汽输送减少,造成雷州半岛易旱;雷州半岛冬旱发生与东亚冬季风异常偏弱/El Nio事件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El Nio成熟的当年冬季雷州半岛易发生干旱。  相似文献   
4.
利用饶平站2011年1-12月定时人工观测能见度资料,对比Belfort M6000能见度仪测得的能见度数据,分析表明:M6000能见度仪器测值与人工观测值在0~20 km两者相关性高,随着能见度的增大两者差距也越大;能见度仪器测量相比人工观测具有高精度、数据客观、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等特点;人工观测能见度观测范围广,观测所得为周围大气平均状况,在大气不均匀下误差较小;出现视程障碍天气现象时M6000能见度仪测量值在空气中含有高水汽、液态水的情况下比人工观测能见度值明显偏小.  相似文献   
5.
国际间广泛关注的三大环境热门话题,气候变化、酸沉降与臭氧损耗都是发生在大气层内的物理化学过程。因而,当代大气物理、大气化学的研究热点也是围绕着这三大热门话题来进行的。比较重要的研究内容有:1 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大气物理大气化学问题  众所周知,国内外学者的大量研究表明,由于人类活动燃烧了大量的化石燃料,如果二氧化碳浓度倍增,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2℃(也有将上升2~4℃的研究结果),这将引起灾难性后果。但人们逐渐注意到,在以往的大多数研究中,主要只考虑了温室气体(GHGs)的作用,如二氧化碳、水汽…  相似文献   
6.
酸雨 ,顾名思义 ,就是大气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溶于纯净的雨水中 ,使雨水具有弱酸性 ,即谓之酸雨。如果说 ,十多年前 ,酸雨还只是个别国家的局部性问题 ,那么随着各国矿物燃料消耗量的不断增加 ,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硫氧、氮氧化物等日渐增多 ,目前酸雨的危害已向全世界蔓延 ,并成为当代世界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来源于何处呢 ?一是自然来源。如火山喷发时 ,就有二氧化硫的喷出 ;沼泽、土壤、坑道等地的含硫物质 ,在厌气细菌的作用下 ,会以硫化氢的形式释放出来 ,经周围环境的氧化后 ,生成二氧化硫 ;沉积在海洋中…  相似文献   
7.
8.
9.
本文用一个能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全球正压谱模式定性地分析了地形对大尺度环流的影响。分别做了四大类型的试验,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结果表明:地形能使越过它的气流在其驻地及其下游产生低值系统;地形引起的扰动有同时向极地和向下游传播的现象,而且也向赤道传播;当赤道有西风通道时,北半球的扰动会向南半球传播;中高纬的急流有阻挡扰动向高纬发展的作用,在急流轴以北扰动发生转向。同时表明:地形引起的扰动不仅与地形的形状、初始场有关,而且与地形所在的位置也有关,处在中高纬地形的作用远大于处在低纬的;中高纬的地形,尤其是青藏高原对低纬大气环流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气环流模式中引入陆面过程的综合性分析表明:大气对下垫面特征是敏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