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2篇
  免费   498篇
  国内免费   521篇
测绘学   283篇
大气科学   94篇
地球物理   248篇
地质学   1940篇
海洋学   192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97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4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1年   3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41.
对拉萨地区叶巴组时代归属的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42.
应用箱状模型的理论,建立了茶卡盐湖及其外围水系的箱状模型,在测定茶卡盐湖丰水季节和枯水季节卤水的水量及流入湖区河水、泉水的流量的基础上,计算了茶卡盐湖溶洞水上渗补给湖水的平均速率,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3.
西藏自治区的耕地多分布在藏东、藏南河谷地带,多数耕地地块破碎,形态各异,并且有大量的非耕地成分混杂其间,即使采用大比例尺图件,也难以测量准确的耕地面积。为准确查清耕地面积,在西藏土地资源调查工作中,独创地采用了彩色红外条带航空摄影,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求算彩色红外航空像片耕地样地中非耕地系数值和建立不同地貌、不同耕地类型非耕地系数检索表等系统的方法。该方法已在全藏调查工作中普遍推广,提高了调查精度,缩短了调查时间,大大减少了人力和经费投入。该项研究为我国山区耕地面积调查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4.
145.
高照山  韩俊明 《沉积学报》1990,8(2):120-126
下更新世本区地壳上升,气候干热。中、晚更新世总计有四次湖水出现,沉积有总厚度150多米的湖积砂;有4次河流出现,遗有50~80余米的冲积砂。每次湖水出现前均以河流作用为主,伴以地壳相对下降或稳定,气候干热。地壳上升气候湿冷。地壳升降,气候变化,河湖交替出现,贯川整个中、晚更新世。全新世地壳上升,湖水萎缩形成许多小湖泊,河谷窄切深大流程短。气候干冷以风作用为主,其南部被风少覆盖是小腾格里沙漠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6.
上扬子区早奥陶世的岩石地层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锟  梅冥相 《贵州地质》1990,7(1):27-34
以沉积岩石学特征以及沉积相特征为依据,在前人生物地层研究的基础上,对上扬子区早奥陶世的岩石地层系统、岩石地层分区及其相解释进行论述和介绍.  相似文献   
147.
川西峨眉地区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中可识别出三种不同河流沉积环境的痕迹化石群落:(1)Scoyenia-Rhizoliths痕迹群落,产于上二叠统沙湾组,代表一种炎热潮湿气候条件下的远源曲流河沉积环境;(2)Trichichnus特化痕迹群落,发育于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属近海冲积平原上时常干旱且环境条件不稳定的河流沉积环境;(3)Scoyenia-Rusophycus痕迹群落,产自上白垩统夹关组,反映经常干旱和周期性泛滥的内陆河流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48.
149.
根据矿物组合,我们在依苏阿地区鉴别出四种超镁铁质岩石类型:(1)橄榄岩(橄榄石+绿泥石+透闪石±镁铁闪石/直闪石+铬磁铁矿±菱镁矿±白云石±黑云母,或橄榄石+斜方辉石+铝铬尖晶石/含铁铬铁矿+透闪石+绿泥石);(2)绿泥片岩(橄榄石+绿泥石+透闪石+镁铁闪石+铬磁铁矿);(3)滑石-菱镁矿片岩(滑石+菱镁矿±叶蛇纹石+磁铁矿);和(4)蛇纹岩(叶蛇纹石+磁铁矿±滑石±菱镁矿)。不含斜方辉石橄榄岩遍布依苏阿岩带,并记录了变质历史的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高至600℃(伴随高X_(co_2))的进化变质作用,类似于由泥质和含铁建造组合所推断的温度条件;另一个阶段是接近450℃较低X_(co_2)条件下形成的以滑石-菱镁矿片岩或蛇纹岩为代表的退化变质作用。含斜方辉石的橄榄岩仅见于一处,作为铝质“束斑板岩”状角闪岩中的透镜体产出。这些岩石记录了变质历史的三个发展阶段:即早期的超过650℃的进化变质作用阶段,斜方辉石和尖晶石形成于这个阶段;随后是在大约560℃伴随有退化绿泥石生成的变质重新平衡阶段;进一步则是退化成滑石-菱镁矿组合阶段。保存在这些橄榄岩中的最早期(高温)热事件证据在依苏阿其它岩石类型中尚未发现。根据化学成分,我们区分出了三类橄榄岩:(1)岩石组A,其Ni>Cr、Al_2O_3低(3~5wt%)、SiO_2/(FeO+MgO)>0.4,具有LaN/YbN可达5、小的Eu负异常及变化范围为1~20倍球粒陨石的平滑分馏的REE特征;(2)岩石组B,具Ni>Cr、更低的Al_2O_3(1wt%)、SiO_2/(FeO+MgO)<0.4,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小的负Eu异常以及数值变化在1~3倍球粒陨石的折线式REE型式;和(3)岩石组C(原文是G,可能为笔误!)(束斑板岩状基质含斜方辉石的角闪岩类),其Cr>Ni、Al_2O_3含量较高(6~8wt%),具低REE丰度值(0.2~1倍球粒陨石),轻稀土<<重稀土和显著的负Eu异常特征。 B组橄榄岩的REE模式与太古代某些科马提岩的REE相似,而A组橄榄岩的REE模式与已报道的交代地慢超镁铁质结核的REE模式类似。但是,在A和B组样品中,具最高SiO_2/FmO的样品也具有最高的轻REE及Zr、Hf、U、Th等的浓度。橄榄石和富含不相容痕量元素的硅质组分之间的混合作用可以解释这种变化。这些特征似乎与依苏阿岩石的晚期蚀变无关,但可以代表变质前蛇纹石化/碳酸盐化作用期间交代元素的再分配。我们选择的解释是,A组和B组橄榄岩可能来源于具科马提岩性质的富橄榄石火成堆积岩的变质蛇纹岩。C组橄榄岩更多代表变质的橄榄石-斜方辉石-铬尖晶石火成堆积岩,该堆积岩来自与之伴生的“束斑板岩”状角闪岩的原始岩浆。依苏阿地区超镁铁质岩中没有一种能代表未被改造的早太古代地幔岩。对超镁铁质岩的变质历史和成因的这些对比存在一些问题。如果含斜方辉石橄揽岩是继高温事件后侵位于依苏阿地区,或这种高温事件的证据对于依苏阿地区的其它所有岩石类型来说均已消失了,那么还有什么能使那些与岩石学观察相矛盾的事实得以一致起来呢。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发现了那些虽然简单但真实地记录了变质作用初期某些区域性变化的证据。在这两种情况中,我们的研究都为依苏阿地区复杂的多期变质演化提供了附加证据。  相似文献   
150.
蔡开运  史中华 《现代地质》1994,8(3):273-280,T002
在冀北丰宁、沽源、赤城一带的上侏罗统火山岩中发现有不同形态的铁质及玻璃质微球粒。经电镜扫描及外貌结构构造的鉴定,显示有熔融、碰撞、逸气、旋纹、冷疑、收缩等特征;经电子探针及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认为是宇宙尘。对其进行研究不仅有重要的地质意义,而且有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