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20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无序航空影像的三维重建是摄影测量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提出一种可以不依赖任何辅助信息,由无序航空遥感影像全自动重建三维地形模型的算法流程。实验通过3组具有代表性的影像数据集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对重建后的三维地形模型的绝对精度检验表明,该方法重建的三维模型不仅具有较高的平面精度,而且当影像的基高比较好时,也可以获得较高的高程精度。  相似文献   
92.
实景三维模型为数字孪生提供了统一的数字空间底座。在城市场景中,贴近地面及在空中视角下被遮挡的地物是实景三维重建的难点。针对城市复杂空间环境和无人机飞行局限的问题,本文基于倾斜摄影与空地一体融合建模的基础理论,考虑POS信息对空地一体空三融合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顾及地面POS信息的城市实景三维重建方法,并使用此方法对佛山市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精细化建模。试验表明,与常规方法相比,该方法的模型效果好、效率高,对实景三维产品的生产与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数字孪生应用提供更精细的地理场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3.
针对当前架空输电线路人工巡检方法存在的劳动强度大、条件艰苦、危险性高且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低空摄影构建影像点云的输电线路巡检方法。首先阐述了总体技术路线,研究了架空线路无人机影像拍摄方法、航线敷设方法及山区变高飞行航高设计方法,然后利用影像数据进行电力线量测及重建、线路通道场景三维重建以及架空线路障碍物探测,通过试验案例详细对本文方法进行精度分析。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法仅依靠低成本设备即可实现可靠的线路巡检,大大降低了现有输电线路的巡检成本,提升树障检测的质量和效率,能保证线路安全运维。  相似文献   
94.
在无需任何地面控制点或其它先验知识前提下,探索一种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的三维重建方法.利用无人机飞控数据建立的影像拓扑结构,依次通过特征点提取、影像匹配、从运动恢复结构等步骤估计出相机位置和姿态参数,并恢复出场景特征点云信息,最后对重建精度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可快速、可靠地实现较高精度的三维模型重建.  相似文献   
95.
点云数据滤波是三维重建质量好坏的关键,为了避免在进行滤波时花费大量计算时间建立点云间的拓扑关系,提出利用改进的Mean Shift算法直接对点云数据进行处理,使其快速移动到核密度估计函数的最大值点,从而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  相似文献   
96.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内膜破口发生部位与主动脉受累分支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64-MDCTA检查诊断为AD及AD术后复查患者71例,结合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分析,AD患者内膜破口发生部位与主动脉受累分支轴位出现内膜破口相关性大小。结果:64-MDCTA轴位图像结合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可明确显示71例患者主动脉剥离内膜破口,共显示内膜破口270个。71例AD患者主动脉分支受累208支,其中,主要分支受累131支(闭塞1支),其中36支受累分支其相应横轴位内膜出现破口,占27.48%,存在弱相关性;主动脉壁支受累77支,其中73支受累分支其相应横轴位内膜出现破口,占94.81%,相关性较好。结论:AD内膜破口发生部位与主动脉受累分支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IMR、iDose4和 FBP三种重建算法在肋软骨隆鼻术前胸部多排螺旋CT扫描中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拟行自体肋软骨隆鼻术患者60例,术前均行胸部CT检查,分别使用IMR、iDose4和 FBP三种重建算法生成图像并进行相关后处理重建肋软骨,记录并比较各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分数和客观评价的指标如:肋软骨CT值、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结果:三种算法得到的CT重建图像都能准确评估肋软骨钙化程度;主观评分IMR、iDose4组与FBP组相比,在MIP图像上评分均值分别增加50.5%和33.6%,在VR图像上评分均值分别增加51.0%和19.0%。IMR组较iDose4组的评分均值在 MIP图像和VR图像上分别增加了11.1% 和21.1%。客观评价肋软骨CT值、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并作统计学分析,最终显示IMR、iDose4和 FBP三种重建算法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IMR组明显最优。结论:IMR、iDose4和 FBP三种重建算法均能准确评估自体肋软骨是否存在钙化及程度,IMR算法较后两者更能显著降低图像噪声,提高CNR、SNR,提升肋软骨的主观图像质量,为制定最佳术前方案提供更精准的相关信息,可作为肋软骨CT检查首选算法重建技术进行应用,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8.
SLAM室内三维重建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智慧城市、文物保护、室内导航、虚拟现实等对室内精细化三维模型的需求越来越多,室内三维重建成为了研究热点。最近SLAM作为高效的室内三维重建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与快速发展,并被成功应用于各种移动测图平台,如移动背包、推车、微型无人机等。该文首先对SLAM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进行整体回顾,然后对基于不同移动平台及深度相机SLAM室内三维重建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最后讨论SLAM技术在室内三维重建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
针对城市环境下影像空间定位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在C/S架构下基于影像的移动平台空间自定位方法。首先对预采集的城市建筑物序列影像,利用最近邻距离比率(nearest neighbor distance ratio,NNDR)算法和归一化互相关匹配(normalized cross correlation,NCC)算法得到SIFT粗匹配,通过随机抽样一致(random sample consensus,RANSAC)算法对粗匹配点进行优化,通过精确解算基本矩阵 F 和投影矩阵 P ,建立建筑物三维点云模型,进而获得由影像特征点、像点坐标以及物方点坐标组成的物方特征库。其次以用户通过手机拍摄的影像作为定位影像,进行特征提取并与物方特征库影像匹配,获取对应物方点坐标。最后通过精确计算定位影像外方位元素,并在手机客户端中显示所拍照瞬间手机的空间位置,实现移动平台空间自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达到厘米级定位精度,可作为其他空间定位方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00.
提出了非专业弱关联影像的概念,认为该类影像是地理空间信息的一种重要来源,阐述了基于非专业弱关联影像构建三维GIS的流程和关键技术,分析了该三维GIS的优缺点和应用模式。基于这种影像构建三维GIS的关键技术包括像空间和地理空间映射关系的建立,三维影像、点云和地理空间信息的融合以及基于影像和点云的交互与绘制。基于非专业弱关联影像的三维GIS适用于应急、侦查、快速三维建模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