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136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 毫秒
181.
三峡水库与诱发地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峡水利枢纽规模宏大,举世瞩目,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是开发治理长江的骨干工程。三峡工程已于2003年6月15日蓄水至135m,永久船闸通航,7月第一批机组发电;2006年5月20日大坝185m高程全线贯通,10月27日蓄水至156m;2009年全部工程竣工投产。三峡水库已初步形成,随着蓄水位上升,库容加大,诱发水库地震的可能性也将加大。根据最大历史地震震级并适当加权,确定库区最大可信地震为6级左右。在仙女山和九湾溪断裂一带(距坝址为18km)存在诱发地震的可能,震级MS=5.0~5.8级。对坝址所受影响烈度为Ⅵ度,不会对按烈度Ⅶ度设防的枢纽主要建筑物构成直接威胁。必须加强对三峡水库诱发地震的监测及预报,预防地震及地质灾害,确保工程建设及运行安全,构建和谐社会,确保长治久安。本文根据国内外及三峡水库有关地震监测及预测预报资料,对三峡水库诱发地震进行初步探讨,供参阅指正。  相似文献   
182.
阐述长江三峡工程诱发地震监测系统中的 GPS监测网的设计思路 ,并介绍了该网的第一、二期观测情况及数据处理结果。认为该网无论是技术设计还是运行质量 ,均达到世界一流的先进水平 ,其站间基线长度及其分量的测定精度优于 5mm。  相似文献   
183.
长江上游穿行于深山峡谷间,出宜昌就进入广阔的平原地区。长江中游地区江面宽展,两岸全靠堤防约束江水,河道的安全泄洪能力远小于巨大的洪水来量,且两岸地面高程普遍低于洪水位数米至十几米,是长江流域洪水灾害最为集中、最为频繁的地区。2003年长江三峡大坝第三次截流后,上游地区的水文环境也将产生许多变化,与建库前相比洪峰时间提前、洪峰量增加、洪峰预见期缩短。三峡工程建成后,可减轻长江上游特大洪水或以长江上游洪水为主的全流域性洪水灾害,对于长江中游地区的洪水也有一定的调控影响,但防洪形势仍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84.
大江截流期气象保障服务系统通信传输子系统是整个长江三峡工程气象保障服务系统中最基础的环节,通信子系统的功能、可靠性等直接影响整个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本文介绍了武汉区域气象信息网络中心在1996年11月试验传输三峡气象服务产品的情况,同时提出了加强三峡工程气象通信保障服务能力的若干措施及优化意见。  相似文献   
185.
186.
严邦良  黄荣辉 《大气科学》1989,13(2):150-157
本文利用所设计的包括水平及垂直扩散、牛顿冷却的二维46层非弹性运动方程模式来模拟冬夏长江重庆地段的河陆风。计算的结果表明,在白天长江重庆地段两岸坡面盛行河风,而在夜间盛行陆风;并且白天的河风比夜间的陆风大,夏季的河陆风要大于冬季的河陆风。 本文还利用上述模式来预测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之后(180m坝高的情况下)冬、夏长江重庆地段的河陆风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之后,其长江重庆地段两岸夜间的陆风变大,大约比未建坝时大25—30%,江面附近风约大30—40%;建坝后白天的河风约增大10%左右,江面附近的风约大10—30%。  相似文献   
187.
对变动回水区流量的高精度快速监测是入库洪水监测的重要手段,也是水库安全进行调度 防洪决策的重要依据。三峡水库建成后,回水后的流量测验条件会产生较大变化。在汛期,由于三峡水库低水位运用,该河段仍保持天然河道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8.
邓清禄 《地学前缘》1996,3(1):110-110
三峡工程库区巴东县新城址环境地质问题邓清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巴东县位于三峡大坝上游约66km的南岸,属全部搬迁的县镇。新搬迁的场地主体位于黄土坡。黄土坡,包括其邻近地区,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四种类型。1坡体失稳1.1...  相似文献   
189.
分析了湖北经济发展中的一些不利因素,阐述了三峡工程所具有的防洪,发电,航运等主要功能的发挥以及工程建设的连带效应将带来的巨在效益对湖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影响,提出了选择长江沿江为重点开发轴线,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90.
1994年3月在三峡淹没区进行综合考古物探研究(该项目主要由日本田中保士先生资助)时,根据电流扩散及穿透原理,提出了地面电探CT新技术并将其用于考古实践.为获得资料的充分重叠,可使用数十至5000个探头,现场实时或线下处理得到数百幅纵、横断面及一定深度平剖面的彩色影像图、可直观显示数十米深的地下微观结构.至少对1—3个推断墓,经洛阳铲钻探结果发现了‘活土”,有可能发现公元前475—221年的“巴王陵”.本研究所发展的地面电探CT有益于考古技术现代化及三峡地下文物的抢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