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8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松、兴安落叶松、红皮云杉苗圃苗木的换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兴安落叶松、红松、红皮云杉等小兴安岭主要树种不同床高、不同解冻深度裸根苗的生长发育与土壤各层地温、主要气候因子关系的研究,表明:床高30—35cm对换床苗木生长较为有利。兴安落叶松以解冻15cm换床效果较好;红松以解冻25cm换床效果较好;红皮云杉以解冻20cm换床效果较好。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等主要气候因子对不同床高、不同解冻深度换床苗木生长的影响是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各气候因子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与气候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利用多项式法将气候耗能量从能源消费总量中分离出来,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气候耗能量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研究表明: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期,旱涝灾害是影响我国气候耗能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旱涝灾害对气候耗能量的影响逐渐减弱,气温对气候耗能量的影响日趋显著,目前正处于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3.
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异常与若干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REOF) 方法探讨淮河流域1961—2010年夏季降水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ENSO)、北大西洋涛动 (NAO)、印度洋偶极子 (IOD)、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PDO) 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各气候因子不同位相单独以及联合对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夏季降水与ENSO,PDO,NAO,IOD等气候因子具有较稳定的相关性,其中,PDO和IOD是影响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关键因子,且PDO与夏季降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各气候因子的冷暖位相单独及联合对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影响不同,PDO的冷期以及NAO,IOD冷位相使流域北部的夏季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PDO分别联合ENSO,NAO和IOD的冷、暖位相对流域北部地区和淮河上游地区的夏季降水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一工作组报告提出了基于“产生影响的气候因子”(CID)的气候变化评估框架,以一组影响社会或生态系统的气候状态为基础进行气候变化评估。这个CID评估框架有7个类型,33个气候因子,每个因子可以针对被影响对象采用不同的评估指标。CID变化具有时间尺度差异性与不可逆性、突变性与临界点、凸现时间、复合性以及受影响主体依赖性等重要特征。基于CID的气候变化评估框架有助于更客观、中立、全面地评估气候变化给不同部门带来的影响和风险。  相似文献   
5.
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时空变异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厦门市为例,首先对PM10平均浓度数据进行趋势性、周期性和空间变异性进行分析,然后分析了气温、降水强度、降水日数、风向等气候因子对PM10浓度变化在时间上的影响,同时使用了交叉相关分析的方法对月平均降水日数和PM10大气污染指数(API)为优(PM10浓度<0.05mg/m3)的月内天数百分比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最后利用从遥感影像获取的地表覆盖数据,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与局部PM10年平均浓度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厦门市PM10浓度年内变化无明显的上升和下降的趋势,但有显著的周期性,分别为3、7和29天,气候因素对PM10浓度的变化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月平均降水日数对API为优的月内天数百分比的影响有明显的滞后性,滞后周期大约为3个月,局部PM10年均浓度与该地区的土地覆盖类型有明显的相关性,并且植被覆盖的比例越大,该地区的PM10年平均浓度就越小。  相似文献   
6.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基于生态系统生产力指数(EPI)、稳定性指数(ESI)和承载力指数(EBCI),构建遥感综合评价模型,就洱海流域2005—2020年的生态系统质量进行量化研究,并分析其变化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洱海流域生态系统质量综合指数(EQCI)均值为56.49(总分100),EPI、ESI和EBCI三项指数均值分别为49.05、74.16和56.97,可见洱海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好,16 a间EPI、ESI、EBCI和EQCI均呈上升趋势。不同生态系统间,生态质量水平从大到小为:森林>草地>农田>城镇>湿地>水体。当土地类型转变为城镇类型会对生态系统质量带来一定负面影响。草地、森林和农田生态系统中气温和降水与EQCI多呈正相关关系,城镇生态系统中气温与EQCI多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渤海、北黄海海冰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渤海和北黄海的冰情随着历年冬季气候差异而不同.暖冬海冰覆盖范围不足海域的15%,而寒冬可覆盖海域80%以上.概述了海冰监测及资料来源.冰覆盖面积、外缘线位置和冰况等级等被作为反映结冰海域冰情的指标.用大连和营口站的气温表示渤海、北黄海海域的局地气候.用1952~2000年大连的月平均气温描述冰情的变化.给出冰情指数由1952/1953年到1999/2000年随大连站月平均气温变化.影响渤海和北黄海冰情和气候的因子很多,诸如大气环流的演变和太阳活动等.分析了多种因子与冰情的滞后相关,指出20世纪90年代渤海冰情持续偏轻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相当一致;渤海和北黄海冰情的年际变化与El-Nino现象以及太阳活动周期有关;讨论了海冰季节演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9.
气候因子对烤烟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襄城县33年烤烟和气候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和微机技术.求出烤烟气候质量.并从气候质量与气候因子的单相关中筛选出相关显著为气候因子,给出了烤烟质量气候指标.分析了重要气候因子对烤烟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林继生  王前 《热带地理》1993,13(4):314-319
本文通过对广州市1985-1987年荷斯坦113头第一胎泌乳母牛逐日产奶量与同期的逐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湿球温度、水汽压和温湿度指数的统计分析,结果认为,影响广州地区荷斯坦奶牛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为高温。在泌乳早期泌乳的最佳温度和适宜的范围分别为:T15.7℃,10.1-19.4℃;Tm17.2℃,12.0-24.3℃;Tm13.2℃,7.9-18.4℃;THI62.0,52.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