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7篇
  免费   283篇
  国内免费   250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286篇
地球物理   554篇
地质学   505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251.
分析了1997年11~12月在广东台山市三合镇附近发生的最大震级为41级小震群的活动特征、地质构造背景和震源机制解,并将其与1970年7~12月发生的最大震级为40级的台山震群进行了对比,计算了两次小震群的序列特征参数,结果表明,1997年震群具有前兆震群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252.
钙贝塔石发现于四川西昌的霓辉石-钠铁闪石脉中,与之共生的矿物是霓辉石,钠铁闪石,钠长石,铈磷灰石,硅钛铈矿,沥青铀矿,重晶石,方解石和彩钼铅矿等。钙贝塔石呈黑色,黑褐色,具八面体晶形,大小为2mm~8mm,条痕为黑色或黄褐色,油脂到沥青光泽,贝壳状断口。摩氏硬度为6.05~6.44(Hv=570.08kg/mm^2~689.06kg/mm^2);无解理,比重4.51(扭力天平法测定),反射率从406nm(13.53%)到659nm(11.87%)。经计算钙贝塔石的化学式为:(Ca,Na,U)2(Nb,Ti)2(0,OH),。钙贝塔石的强X射线:2.975(10.222),2.570(5.400),1.816(9.440),1.549(8.622),1.050(6.844),等轴晶系,α=1.029nm。  相似文献   
253.
亚洲中东部岩石圈下层网络状塑性流动与应变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绳祖 《地质论评》2001,47(5):459-466
在板块边缘驱动力的挤压作用下,岩石圈下层(含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塑性流动网络的共轭角随着变形的增大而由初始的直角变为钝角,因此,可根据共轭角的增量推测应变的大小,并给出该层的应变场,亚洲中东部所含3个塑性流动网络系统的研究表明,岩石圈下层的应变场控制或影响着上部地壳的构造变形和地形起伏,表现在应变“凸锋~”与地形凸峰之间的相互对应以及“稳定”块体的低应变效应和应变的波动传播,网络共轭角推测应变的方法为认识板内应变场和构造变形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54.
首都圈地区小震重新定位及其在地震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使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首都圈地区39°~4 1°N,115°~118°E范围内1980~2 0 0 0年的2 0 98个小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定位均方根残差从重新定位前的1.4 s降到0 .32 s。重新定位后,地震活动多集中分布于北东与北西向断裂的交汇处,或密集成北东与北西向线性分布,与已知活动断裂具有密切的关系。在顺义与延怀盆地一带揭示出几条高角度北西向隐伏活动断裂,长度在10~2 0 km间。小震活动显示的构造信息表明,北西向构造是重要的发震构造,在现今构造变形和地震孕育、发生中,与北东向构造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同时,重定位震源深度分布在东西方向上显示出明显的不均匀性,推测是地壳变形和构造活动强弱在横向变化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255.
渭河断裂西段活动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渭河断裂是一条纵贯渭河盆地中部的大断裂,对渭河盆地的形成和发展乃至盆地内的地震活动都具有控制作用。本文将宝鸡峡口以东,西安市草滩镇以西的渭河断裂西段作为研究区。从渭河断裂北侧黄土台源地貌存在的分级现象、自西向东渭河断裂新近系错距大小非均匀变化、渭河断裂西段断坎地貌差异等方面的分析,讨论了渭河断裂西段存在的活动差异性,认为以千河断裂、岐山-马召断裂和泾河推测断裂为分界点,渭河断裂西段可分为三个亚段,各个亚段在断裂活动时间、活动强度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通过对渭河断裂西段所处新构造环境的分析,认为第四纪以来渭河盆地西部地壳的向东掀斜拾升运动是造成渭河断裂西段出现差异性活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56.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不同层次构造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柴达木盆地地震、非地震资料进行综合解释研究发现,新生代盆地深、浅层构造存在较大差异,盆地沉积在不同时期受到不同构造格局的控制。古近系受近东西向构造控制,新近系受北西向构造控制,显示了柴达木盆地新生代为不同时期受不同方向构造控制的大型叠合盆地。盆地地层深、浅层构造变形特征不同,深层表现为陡倾的逆冲断裂构造,以断块构造为主要特征;中浅层表现为滑脱褶皱与滑脱断裂构造;地表在背斜核部发育斜列展布的正断层构造。盆地经历了多旋回沉积和多方式的后期改造,不同的构造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储油气构造模式,认识这一点对于盆地深层的油气勘探,特别是寻找隐蔽油气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7.
STUDY ON MIXED MODEL OF NEURAL NETWORK FOR FARMLAND FLOOD/DROUGHT PREDICTION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The paper concerns a flood/drought prediction model involving the continuation of time seriesof a predictand and the phys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hange of predictand.Attempt is made toconstruct the model by the neural network scheme for the nonlinear mapping relation based onmulti-input and single output.The model is found of steadily higher predictive accuracy by testingthe output from one and multiple stepwise predictions against observations and comparing theresults to those from a traditional statistical model.  相似文献   
258.
本文对主要取自于西太平洋我国调查区内不同海山、不同水深、不同产状的13个磷酸盐样品进行了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测定,以探讨与大洋富钴结壳密切伴生的磷酸盐的常、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区磷酸盐中主要氧化物的平均值与赤道太平洋的相近,暗示两者可能有相似的形成环境和形成机制。磷酸盐中微量元素Sr、Ba、Co、Cu、Ni及U丰度分别变化于862×10~(-6)~2181×10~(-6)、29×10~(-6)~3429×10~(-6)、6.3×10~(-6)~115×10~(-6)、23×10~(-6)~263×10~(-6)、12×10~(-6)~825×10~(-6)及4×10~(-6)~11×10~(-6),丰度多数低于泥质岩平均值,其CaO/P_2O_5、F/CO_2、Sr/P_2O_5值及常量、微量元素间的相关关系,清晰地显示了磷酸盐的种类、成分与结构、形成的地质背景和元素的主要组合特征。磷酸盐的稀土丰度为136.50×10~(-6)~853.70×10~(-6);Ce~*变化于0.01~0.18之间;(Ce/Yb)_N值变化于0.01~0.21之间。研究证实,不同产状磷酸盐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基本一致,曲线相互平行,基本不呈现交叉现象,均呈Ce强烈亏损,轻、重稀土分馏程度大及重稀土富集的型式。调查区、赤道太平洋、中太平洋磷酸盐的稀土元素丰度、Ce~*、Ce/Yb值以及它们与海水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似的特征,也进一步显  相似文献   
259.
Studies of the deformation styles, formation types and isotopic ag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Altaides has successively experienced 5 stages of orogeny: (1) the Kanas orogeny forming the angular unconformity between the Baihaba Formation (O_3) and the Habahe Group (Z-O_2); (2) the Daqiao orogeny (S_3-D_(1-2) giving rise to the early Hercynian quasi-aulacogen extensional continental crust of the area; (3) the Altay orogeny (middle-late Hercynian) leading to the oblique intracontinentai collis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large shear arc-shaped thrust system and representing a strong orogeny stage; (4) the pan-Altay orogeny (latest Hercynian-Indosinian) resulting in the uplifting and erosion of the mountains as a whole; (5) the Himalayan movement causing the rejuvenation of fault systems and block uplift of the Aitaides since the Cenozoic.  相似文献   
260.
相山铀矿田成矿机理研究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4  
本文重点研究了相山铀矿田的成矿时代及成矿环境 ,并剖析了典型矿床在垂向上物质成份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相山矿田主要经历了两期铀矿化作用 ,第一期为铀 赤铁矿化阶段 ,成矿年龄为 1 1 5± 0 6Ma ;第二期为铀 萤石 水云母化阶段 ,成矿年龄为 99± 6Ma。两期成矿作用分别形成于不同的地质环境 ,第一期成矿作用主要与大规模火山塌陷及次火山岩侵位有关 ,第二期成矿作用则主要与因太平洋板块的松弛作用而形成的区域性伸展、裂解及中基性脉岩的活动有关。相山矿田的热液蚀变类型不仅在平面上存在东碱、西酸的演化趋势 ,而且在垂向上还存在上酸、下碱的演化规律。通过对相山矿田成矿机理的深入探讨 ,认为相山矿田是成矿元素多阶段富集、成矿热液多期叠加以及多种地质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