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07篇 |
免费 | 61篇 |
国内免费 | 37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9篇 |
大气科学 | 659篇 |
地球物理 | 65篇 |
地质学 | 1098篇 |
海洋学 | 11篇 |
天文学 | 10篇 |
综合类 | 26篇 |
自然地理 | 3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82篇 |
2020年 | 57篇 |
2019年 | 68篇 |
2018年 | 76篇 |
2017年 | 76篇 |
2016年 | 76篇 |
2015年 | 35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113篇 |
2010年 | 110篇 |
2009年 | 53篇 |
2008年 | 73篇 |
2007年 | 102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33篇 |
2001年 | 81篇 |
2000年 | 281篇 |
1999年 | 51篇 |
1998年 | 48篇 |
1997年 | 54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54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6篇 |
1975年 | 5篇 |
1969年 | 3篇 |
1958年 | 3篇 |
1952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前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仍很肤浅,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对于地球动力学问题仍在探索过程中,Science杂志2005年公布的125个重大科学问题中的第10个问题是“地球内部是如何运行的”,提出地球动力来源还尚未解决。 2017年出版的《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板块构造与大陆动力学》认为板块构造理论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该学说依然存在其形成以来就存在的难题,即板块动力、板块起源及板块上陆三大问题,驱动板块运动的动力机制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讨会分两个环节,一是主要观点报告环节,二是讨论争鸣环节。
在报告环节,涉及动力机制的主要有5位报告人,分别阐述了他们的主要观点。梁光河提出了新大陆漂移说,通过大量证据分析认为传统的海底扩张驱动大陆漂移的模式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地质和地球物理观测事实说明持续推动大陆漂移的动力不是海底的持续扩张,而是大陆板块后下方持续的岩浆上涌推动大陆板块向前漂移,那是一个自发的连锁反应。万天丰认为传统的海底扩张传送带模式很难解释大陆板块漂移速度远远大于地幔对流速度这个问题,提出了陨击说。陨石撞击诱发地幔底劈推动大陆板块运动这个新的驱动模式。唐春安提出了地球龟裂说,认为地球内部热能的积累与释放,使得地质历史上岩石圈地幔具有冷热交替的周期。毛小平分析认为,目前所提出的地球动力中,只有周向应力具有足够数量级的应力,可以推动板块运动;周向应力在岩石圈薄弱处释放从而产生地壳相对运动;长期以来解释不了的“地壳异常压力”其实就是周向应力,而可独立于重力的构造力、碰撞力并不存在。
在讨论争鸣环节,大家针对地壳运动的动力来源自由发言。梁光河指出万天丰提出的陨石撞击可以较好地解释超大陆裂解的初始动力,但不同意陨石撞击可以提供持续的大陆漂移的动力,以印度板块的北漂为例,因为地幔的巨大黏滞阻力,需要无数个陨石定点撞击印度板块后面才可能持续推动印度板块漂移。唐春安提出地球的锅盖效应,因此上地幔具有冷热周期,在热周期地壳才会大规模漂移,按照力学机制,大洋中脊和转换断层不可能是海底扩张产生的,应该是大陆漂移拉开产生的断裂系统。最后杨巍然总结发言,认为陨石撞击是一个重要因素,地球上的构造运动都可以归结为开合运动,海底扩张和大陆漂移都是存在的,地体构造也是科学的。研讨会取得的共识是:大陆的确存在大规模水平运动,传统的地幔对流传送带驱动模式存在很多与观测事实不符的问题,需要重新认识驱动机制和驱动力的问题,对板块俯冲问题多数持怀疑甚至反对的观点。其驱动力应该来自重力和地球内部热力,但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仍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DEEP SEISMIC SOUNDING EVIDENCE FOR TECTONIC INTERACTION BETWEEN TARIM AND WEST KUNLUN MT1 MatteP ,TapponnierP ,ArnaudN ,etal.TectonicofWesternTibet,betweentheTarimandtheIndus[J] .EarthPlanetSciLett,1996 ,14 2 :311~ 330
2 GaoRui,LiDexing,LuDeyuan ,etal.DeepseismicreflectionprofileacrosscontactzoneofwestKunlunandTarimalongtheXinjianggeotransectinNWChina[C] .14 thHKTworkshop ,1999.4 9~ 50 .…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CRUST AND UPPER STRUCTURE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ITS ADJACENT REGIONS FROM SURFACE WAVEFORM INVERSION 相似文献
17.
系统采集安徽五河地区天井湖铅金矿床16个钻孔的岩石、矿石样品,选择钻孔数量较多、矿体连续性较好的90勘探线为研究对象,绘制原生晕地球化学剖面图,建立了5个铅金矿体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结合相关指示元素的分布规律,对铅金矿体的深部延伸进行预测。通过研究,总结出矿床前缘晕元素为As,主成矿元素为Au、Pb,尾晕元素为Bi。根据矿体原生晕特征和相关指示元素的分布规律,推测该矿床为多期成矿的中低温热液矿床,预测Ⅰ号和4号矿体的延伸方向及ZK9004、ZK9006孔深部As异常的延伸方向有盲矿体存在。 相似文献
18.
TECTONIC FEATURES AND HYDROCARBON POTENTIAL OF THE EASTERN QAIDAM BASIN 相似文献
19.
抽水地面沉降预计的随机介质模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视抽水引起的地面沉降为一随机过程,应用随机介质理论和土力学基本原理,建立了随机介质模型,对抽水地面沉降及变形分布进行了分析预测,计算实例表明,该模型是有铲的。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14年到2016年汕头市O_3的逐日浓度资料,分析了O_3污染的时间变化特征,并结合汕头市国家基准气象观测站的同期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风、混合层厚度、降水、大气环流等气象因素对O_3污染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影响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不同于北方多数城市夏季O_3污染严重,汕头市的O_3污染秋季(9—11月)最严重,初夏(6月)污染较小,这与汕头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O_3浓度呈单峰型日变化,午后15:00左右浓度最高,夜间浓度较低。风速对O_3既有扩散作用,又有混合作用,当日均风速为1.7 m/s时O_3的平均浓度最大;O_3日均浓度与14时混合层厚度呈显著正相关,午后混合层厚度对O_3日内峰值有很大影响;O_3平均浓度在相对湿度60%时达到最大,高相对湿度不利于O_3体积分数的积累;降水对O_3的去除效果随着降水量级的增大而增大,汛期降水的去除效果与总体去除效果基本一致,而非汛期强降水(中雨以上)去除效果更加显著;出现轻雾时O_3浓度接近平均,出现霾时O_3浓度较高,出现大雾时不利于O_3的生成;当汕头市地面为冷高压脊、850 hPa为东北风场、500 hPa为副热带高压控制时,有利于光化学反应,易造成O_3污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