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27篇
  免费   6546篇
  国内免费   8925篇
测绘学   2923篇
大气科学   7866篇
地球物理   9075篇
地质学   17835篇
海洋学   4283篇
天文学   1574篇
综合类   4094篇
自然地理   4848篇
  2024年   135篇
  2023年   473篇
  2022年   1547篇
  2021年   1785篇
  2020年   1452篇
  2019年   1739篇
  2018年   1930篇
  2017年   1780篇
  2016年   2102篇
  2015年   1835篇
  2014年   2180篇
  2013年   2148篇
  2012年   2085篇
  2011年   2175篇
  2010年   2299篇
  2009年   2177篇
  2008年   2017篇
  2007年   1904篇
  2006年   1519篇
  2005年   1417篇
  2004年   1072篇
  2003年   1098篇
  2002年   1061篇
  2001年   1107篇
  2000年   1263篇
  1999年   1759篇
  1998年   1478篇
  1997年   1409篇
  1996年   1248篇
  1995年   1103篇
  1994年   973篇
  1993年   866篇
  1992年   681篇
  1991年   565篇
  1990年   393篇
  1989年   373篇
  1988年   335篇
  1987年   187篇
  1986年   182篇
  1985年   114篇
  1984年   128篇
  1983年   90篇
  1982年   83篇
  1981年   62篇
  1980年   45篇
  1979年   39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6篇
  1958年   3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晴空时大气红外遥感及其反演问题 I. 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先研究了晴空情况下大气温、湿廓线及表层温度等参数的同步反演问题。利用一阶变分原理,从红外辐射传输方程中得到了大气温度、水汽权重函数的解析形式,然后利用牛顿非线性迭代法求解大气温度廓线、大气水汽廓线和表层温度。并从“最佳信息层”的概念出发,指出水汽遥感反演的两个特点。  相似文献   
992.
本文数值模拟研究揭示了台风外区热力不稳定非对称结构对其异常路径的影响问题,提出了台风运动非对称结构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台风涡旋动力结构特征上,而且反映在台风外区三维非对称热力结构特点方面,即包括温、湿不稳定层结分布特征及其强弱程度因素。台风外区不同热力非对称分布特征将导致台风移动轨迹的显著差异,且构成各类“旋转”、“打转”、“转向”等复杂异常路径。  相似文献   
993.
Mesoscale surface turbulent fluxes over a complex terrain surrounded by ocean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a 3-D numerical mesoscale model, under conditions with and without synoptic flows.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under synoptically calm condition, the allocation and intensity of mesoscale surface turbulent fluxes (MSTFs) were greatly impacted by the thermally forced mesoscale circulation (TFMC) over mesoscale heterogeneous landscape. The max-imum values of sensible (Hs) and latent (LE) heat fluxes were located over the convergent zones and considerably im-pacted by the soil wetness (M), but did not depend strongly on the atmospheric background thermal stability (β0). The simulated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sensible heat flux was clo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square of wind speed in the surface layer. By the action of synoptic flow, the allocation of LE was shifted to downwind, its intensity increased.  相似文献   
994.
华北夏季旱涝的前期环流异常及其与北太平洋海温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文章分析了华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前期春季大气环流和北太平洋海温异常(SSTA)分布特征,探讨SSTA与异常环流的关系,并用OSU-AGCM进行黑潮地区热源异常强迫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当春季北极低涡明显减弱,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区纬向环流加强,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北偏西,且存在负PNA型异常环流时,华北地区夏季多雨涝;反之则少雨干旱.此时,西北太平洋和赤道东太平洋SST分别存在较大的正、负异常,它们与春季环流异常密切相关,黑潮区SSTA对北半球副热带及其以北的大气环流产生显著影响,正的SSTA是造成华北夏涝年的前期春季异常环流形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5.
楚雄盆地下侏罗统磨拉石楔沉积与含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楚雄盆地为一中生代周缘型走滑前陆盆地,通过对下侏罗统冯家河组沉积特征的详细研究与对比,作者认为早侏罗世是楚雄前陆盆地强烈坳陷与沉降的主要发展时期从早期到晚期经历了一个变深又变浅的典型前陆盆地充填过程。在前陆冲断块体的不断逆冲和加载条件下,楚雄盆地西部早侏罗世沉积物的来源主要为哀牢山造山带隆起,其沉积环境以滨,浅湖或湖泊三角洲为主。  相似文献   
996.
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研究至今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文献屈指可数。扬子西经缘龙门山地区盆纪发育了了这类良好的混合沉积。作者根据实际材料,首次从这一思路出发,识别该区泥盆纪Emsian期到Givetian早期的混积相四种,混积亚相约14种,阐明了其优势混积作用;根据混积作用特征、沉积背景关系,划分出两大混积类型,即泥质背景下的混积1型和砂灰质背景下的混积Ⅱ型;对混积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不同级次  相似文献   
997.
楚雄复式盆地演化及形成的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楚雄盆地处于中国云南省中部,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南西界以红河断裂为界与哀牢山造山带相连,北西界为程海断裂,东边为绿汁江断裂。盆地基底包括结晶基底和褶皱基底双重结构。盆地内发育了中三叠世以后的沉积盖层,西部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早、中期为海相沉积,晚期为海陆交互相和陆相沉积;盆地东部为陆相沉积。侏罗—白垩纪整个盆地为巨厚的陆相沉积。楚雄盆地的构造格架分为4个带:(1)哀牢山造山带;(2)褶皱逆冲带;(3)中部沉降带;(4)东部隆起带。盆地形成与演化分为六个阶段:(1)被动大陆边缘沉降阶段;(2)拉张热隆起边缘——裂谷盆地阶段;(3)沟-弧-盆系阶段;(4)残洋-周缘前陆盆地阶段;(5)走滑-拉张盆地阶段;(6)走滑-挤压-改造阶段。楚雄盆地的形成与演化体现了盆地动力学性质转化和复合,在多种动力系统作用下或经过多旋回构造阶段产生了复式盆地  相似文献   
998.
下扬子区中生代(231Ma)玄武质火山岩全岩εNd(t)值-8.62~1.92,87Sr/86Sr 值0.7074~0.7179,206Pb/204Pb值为17.786~18.323。岩石中含有前寒武纪捕虏晶锆石。研究表明玄武质岩石可能是由亏损地幔与元古宙地壳岩石混染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9.
扬子地台周缘钾镁煌斑岩 Nd、Sr同位素特征介于南非Ⅰ、Ⅱ型金伯利岩和西澳与北美钾镁煌斑岩两种变化趋势之间,不同岩区间同位素组成差异反映地台周边构造性质不同,Pb同位素特征表明晚太古代地幔岩石圈具U亏损特征。  相似文献   
1000.
扬子与华北太宙基底差异的 Sm-Nd 同位素和 REE 新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文黎  高山  赵祖斌  张利 《地球学报》1997,18(Z1):24-27
本文通过对扬子崆岭杂岩和华北太华群和阜平群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斜长角闪岩、TTG片麻岩 Sm-Nd同位素和REE对比研究,讨论了同时代岩石对地壳主体增生时代、地幔性质和演化规律的揭示,表明两克拉通属不同大陆岩石圈陆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