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26篇 |
免费 | 1741篇 |
国内免费 | 125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37篇 |
大气科学 | 1583篇 |
地球物理 | 1691篇 |
地质学 | 3551篇 |
海洋学 | 750篇 |
天文学 | 316篇 |
综合类 | 660篇 |
自然地理 | 73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篇 |
2024年 | 126篇 |
2023年 | 176篇 |
2022年 | 324篇 |
2021年 | 342篇 |
2020年 | 329篇 |
2019年 | 302篇 |
2018年 | 357篇 |
2017年 | 350篇 |
2016年 | 380篇 |
2015年 | 270篇 |
2014年 | 379篇 |
2013年 | 363篇 |
2012年 | 286篇 |
2011年 | 320篇 |
2010年 | 345篇 |
2009年 | 348篇 |
2008年 | 335篇 |
2007年 | 301篇 |
2006年 | 279篇 |
2005年 | 252篇 |
2004年 | 175篇 |
2003年 | 208篇 |
2002年 | 207篇 |
2001年 | 178篇 |
2000年 | 224篇 |
1999年 | 335篇 |
1998年 | 295篇 |
1997年 | 308篇 |
1996年 | 281篇 |
1995年 | 226篇 |
1994年 | 207篇 |
1993年 | 146篇 |
1992年 | 131篇 |
1991年 | 99篇 |
1990年 | 76篇 |
1989年 | 71篇 |
1988年 | 69篇 |
1987年 | 49篇 |
1986年 | 32篇 |
1985年 | 30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17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4篇 |
1958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研究贵州盘县大寨地区煤系Ga资源的富集特征,以区内9口钻孔中采集的219件岩芯样品的测试分析数据为基础,运用地球化学及数理统计方法,对区内各煤层及围岩、顶底板、夹矸中Ga的赋存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大寨矿区Ga主要富集在煤层顶底板、夹矸中的黏土矿物中,赋存状态以无机结合态类质同象替代为主;底板、夹矸中的Ga含量最高,平均含量分别为37.86、36.42 μg/g;顶板中Ga含量次之,平均含量为29.94 μg/g;煤层中的Ga含量最低,平均含量为8.74 μg/g;龙潭组中下部较上部更为富集,顶板Ga含量平均值最大的为17 2号煤层,底板和夹矸Ga含量平均值最大者为24号煤层,均达到工业品位,表明贵州地区龙潭组煤中Ga具有一定的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42.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盐下深部储层是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白垩系储层岩盐广泛发育,储层含盐特征的精细表征和评价对该区勘探区带优选具有重要意义.以库车坳陷大北克深井区白垩系砂岩储层72件岩心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与QEMSCAN(岩石矿物定量分析)等技术手段,对研究区白垩系砂岩储层的含盐特征、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及来源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岩盐晶体主要赋存在碎屑颗粒间、碎屑颗粒表面和溶蚀孔与裂缝中,呈格架状、晶粒状和团块状集合体等3种赋存状态,不同状态岩盐晶体Na和Cl等元素的原子分数存在差异;岩盐分布规律为,平面上表现出西高东低的特点,垂向上距上覆膏盐岩层越近,岩盐体积分数越高;不同的盐源供给条件、储层埋藏深度、砂岩粒级、分选性等制约岩盐晶体的集合体形态;岩盐来源主要为古近系膏盐类沉积物的溶蚀渗流,也可能与含盐流体沿构造断裂的侧向渗入有关. 相似文献
43.
44.
泥火山在新疆北天山地区有广泛的分布,泥火山活动时可将大量深层有价值的信息带到地表,通过跟踪分析其活动特征和喷涌物化学组分变化,为区域中强地震预测提供可靠依据。本文首先介绍新疆北天山地区泥火山分布及活动特征,简述泥火山监测的发展历程: 连续监测方式由1990年的喷涌“脉冲”记录,到2011年的视频实时监控,再到2023年实现了特定气体流量的连续在线监测。总结周边300km范围内天山中段发生的9次5级和4次6级地震震例发现,泥火山异常活动特征为“背景值—上升—转折—下降—背景值”的时间进程变化,异常开始距发震时间为6~12个月,地震多发生在转折后,可将其作为天山中段中强震震情跟踪的中期指标; 泥火山喷涌物中的地球化学组分为高值异常,离子(F-、CO32-等)可作为中强震震情跟踪的短期指标,逸出气体(CH4、Rn等)可作为中期指标。最后,利用新源—和静6.6级、呼图壁6.2级和精河6.6级3个地震回顾了乌苏艾其沟等泥火山在震情跟踪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5.
基于生态系统方法的海洋空间规划是专注于特定的生态系统及其影响活动的范围,以对整个空间的所有用海活动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规划。目前我国规划体系尚处在不成熟阶段,而国外发达国家的规划先进经验可为我国基于生态系统方法的海洋空间规划带来启示性建议。文章选取了英国、比利时、澳大利亚、美国4个国家,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其基于生态系统方法的海洋空间规划模式和实践进行总结后,运用对比分析法从规划目标、体系及分区分类模式、用途管制策略3个方面对各国进行对比以及差异性分析,并总结我国海洋空间规划存在的相关问题,基于以上研究提出对我国海洋空间规划的相关启示性建议。结果表明:为进行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以实现多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应在规划中对规划数据及信息来源进行全面完善;加速推进陆海统筹发展、着重进行海岸带的规划;提高对监测和评估体系的重视、建立弹性指标;注重跨边界的统筹规划、进行综合的管理,以满足新形势下我国海域发展管理的需求,保障我国的生态系统安全。 相似文献
46.
中亚地震目录震级转换及其完整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编制能够应用于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中亚地区统一震级标度为矩震级的地震目录,从国际地震中心(ISC)下载得到该地区1907-2012年的地震数据,该数据包含众多机构不同震级标度的地震记录.以MW,GCMT为参考机构震级标度,并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其他机构震级标度与MW,GCMT之间的转换关系.在挑选某次地震事件的唯一震级记录时,以对应转换关系的相关系数大且剩余标准差小为准则进行筛选.对于少量没有震级转换关系或者拟合优度过差的地震记录,使用间接转换关系或者全球转换关系予以补充转换.震级转换后,用时空窗法删除前余震,并考虑构造环境和地震活动水平的空间差异性将研究区划分成5个子区域.采用地震记录时间累积曲线法、最大曲率法(MAXC)和拟合优度检验法(GFT)综合分析各个分区的最小完整震级(MC),并在此基础上用极大似然法拟合相应的地震活动性参数.结果表明,每种完整性分析方法各具一定的优缺点,但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能够得出最佳的MC.地震记录时间累积曲线法能分析出高质量地震目录的起始时间,以作为后两种方法的基础,但容易受到地震活动水平随时间波动的影响.由于研究区目录质量较差,最大曲率法误差过大以至于只能作为其他方法的补充,拟合优度检验法的GFT参数也普遍只能达到80%左右.GFT最大值点可能并不对应MC,但是MC通常都在GFT极大值点取得.5个分区1964-2012年的MC普遍在Mw4.8左右,b值在1.136-1.514之间波动. 相似文献
47.
Zosterophyllum(工蕨属)是早期陆生植物的代表性类群之一,全球广泛分布。Z.australianum(澳大利亚工蕨)产自华南和澳大利亚,是东北冈瓦纳古植物地理区系的典型分子。文中描述了产自贵州都匀包阳剖面蟒山群中的Z.australianum新材料。该标本的孢子囊具短柄,呈椭圆形或扇形,宽2.6~4.1 mm,高可达3.9 mm,加厚带宽约0.6 mm,紧密螺旋排列形成孢子囊穗,与云南文山早泥盆世坡松冲植物群中的Z. australiaunum极为相似。依据目前对Z. australianum时代延限的认识,并结合蟒山群其他植物属种的发现(如Adoketophyton subverticillatum),推断该群下段的时代为早泥盆世布拉格期。Z. australianum在蟒山群中的发现,扩展了该植物的地理分布范围,反映出蟒山群中的植物组合与坡松冲植物群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48.
综合运用岩心、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对潍北凹陷古近系孔一段的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潍北凹陷孔店组一段可以划分为3个亚段、11个砂层组。在西部鄌郚—葛沟断裂和东部昌邑—大店断裂控制下,地层东西向发育稳定,仅在北部洼陷带地层显著加厚;在北部古城—潍河口断层控制下,地层向南部超覆,地层由北向南变薄。潍北凹陷孔店组一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南部斜坡带发育小范围三角洲相。孔一下亚段,物源供给充足,北部洼陷带、瓦城断阶带和灶户断鼻带发育大规模的扇三角洲相;孔一中亚段,湖盆水体变浅,物源供给减少,北部洼陷带、瓦城断阶带和灶户断鼻带继承性发育扇三角洲相,但分布范围变小;孔一上亚段,湖盆水体最浅,物源供给少,全区发育滨浅湖亚相,仅在央斜4井区和昌11井区发育小范围的扇三角洲相沉积。 相似文献
49.
070703天长超级单体龙卷的多普勒雷达典型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主要使用南京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07年7月3日发生在安徽天长和江苏高邮的龙卷风天气,着重分析了中气旋和龙卷涡旋特征(TVS)等产品的典型特征.龙卷发生在飑线回波带的北端强烈发展的超级风暴单体中,回波带前沿存在强烈的水平风切变,使得回波带上不断有中气旋生成.对产生龙卷的超级风暴单体,龙卷发生30min前,雷达给出了中气旋(M)产品,该中气旋持续了7个体扫的时间(42min),在中气旋出现后第5个体扫,雷达给出龙卷涡旋特征(TVS)产品,龙卷涡旋特征持续了3个体扫,综合切变产品也给出了显著的提醒.实地调查结果,龙卷风和第2个TVS同时发生,龙卷风位置与TVS位置对应,但位于TVS的南侧,位于中气旋最大风速圈的南缘.虽然CINRAD/SA雷达的TVS产品有虚警的情况,但结合反射率因子、平均径向速度、中气旋、综合切变等产品的分析,对于龙卷监测和预警会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