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The Tianjin fault includes South Tianjin fault and North Tianjin faul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artificial seismic exploration,four borehole profiles were laid out respectively west of Jinghai county town,Chaomidian village of Xiqing district,Xiaonanhe village of Xiqing district and Zhutoudian village of Ninghe county,to implement the exploration of these faults. Through identification of microfossils,the locations of marine beds in boreholes were obtained in this work,and through stratigraphic dating,the ages of the first,second and third marine beds were determined. Through strata correlation with the marine beds as key marker beds and integrating with the test results of paleo geomagnetism of boreholes BZ2 and TN3,the activity in the North and South Tianjin faults was analyzed and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no evidence of movement of the South Tianjin fault 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but may have had weak activity before the Middle Pleistocene. No evidence of activity in the North Tianjin fault was found 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 either,but might have been active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Early Pleistocene. These show that the activity of the South Tianjin fault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the North Tianjin fault. At the same time,we find that the second,third and fourth marine beds are lacking to some extent in different areas. So,before they are used in strata correlation, the age of marine beds must be determined,otherwise the results of strata correlation may lead to errors. For the second marine bed,where there has been dispute about its age,we consider the age to be about 70ka.  相似文献   
112.
对临夏地震台分量钻孔应变2008—2018年观测数据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发现S1+S3和S2+S4的年相关系数均值达到了0.98以上;计算的主应力和主方向结果表明:主方向在2013年岷县6.6级地震前存在明显的趋势转折,主应力的变化趋势在去除趋势漂移后,存在先降后升的变化特征,岷县6.6级地震就发生在趋势转变当中。  相似文献   
113.
自动站点雨量数据到格点化雨量数据的插值方法一直在气象业务中有着重要应用,但传统插值法一般只考虑距离对估测点的影响,不能够真实地反应降水的落区分布.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对雨量插值结果进行校正,可使得插值后的结果较好地反映雷达反射率分布特征,也可以较好地克服反距离加权插值法的尖点问题.经过业务测试检验,基于雷达校正的雨量插值方法效果较为稳定,可以在业务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14.
利用阿尔山市的气象资料,分析了1971—2007年地表潜在蒸散量和湿润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阿尔山市地表潜在蒸散量一直呈增大的趋势。(2)从对湿润指数(K)、潜在蒸散量(Eti)、年降水量(R)、年平均气温(T)的趋势分析看,阿尔山市干旱化有加重的趋势,降水有集中的趋势,阶段性干旱有增多加重的发展趋势,从而导致阿尔山市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相似文献   
115.
基于逐时气象观测资料和一日4次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1月4一7日(第一次过程)和24—27日(第二次过程)安徽省南部(简称皖南)两次冻雨过程中冻雨分布、时间演变及环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自动气象观测仪器的风速突然降为0 m·s~(-1)、风向固定不动,可大致推测出冻雨出现时间,比人工观测到冻雨出现时间早。两次冻雨天气均是在准静止锋天气下出现的,但导致冻雨形成的机制不同。第一次过程为典型的"冰相融化"机制,第二次过程为典型的"过冷暖雨"机制。东亚大陆近地面冷高压使两次冻雨天气中皖南处在东北气流之下,其带来的冷温度平流形成近地面到地面的冷垫,而750 hPa高度附近南支槽槽前暖湿气流带来暖温度平流是融化层或逆温层维持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当高空温度层结满足冻雨出现条件时,地面0℃线的位置会直接影响冻雨出现的范围。  相似文献   
116.
针对固定滤波长度公式得到的LIC图像显示效果不理想的缺点,利用纹理流线上所有点亮度值的统计方差来衡量可视化精度,提出了一种滤波长度随矢量变化的改进FLIC算法。用颜色信息表示重力异常大小或者真实垂线偏差大小,纹理方向表示重力方向,基于改进FLIC算法实现了重力矢量场的可视化,结果表明,重力矢量场的可视化具有表达多维信息和矢量方向细节、图形直观易读等优势。  相似文献   
117.
马振海 《山东国土资源》2006,22(6):64-64,66
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储备工作中的风险防范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土地使用权是一种特殊物权,其表现形式是分散地被各土地使用人占有,在收购工作中因单位(特别是企业)、市场等情况复杂,存在着诸多风险,尤其是企业用地存在的风险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企业内部风险、土地处置风险、资金支付风险和土地交付风险。如何防范这些风险成为土地储备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8.
胶东招-掖金矿带金矿化蚀变带Rb-Sr等时线的研究及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招-掖金矿带已得出三次金矿化的年龄。最早的一次金矿化发生在距今188.94±4.24Ma;第二次金矿化距今100.74±3.58Ma,这两次均属燕山期。最晚的一次金矿化发生在距今46.52±2.290Ma,当属喜山期。几次矿化年龄证明,招-掖金矿带的成矿作用是多次的,每次矿化又是多阶段的,可互相叠加。这充分反映了含矿热液的脉动性。矿体围岩蚀变是金矿化的同步产物,是一个锶均一化的封闭体系。用Rb-Sr等时线法测出其同位素年龄,即为一次金矿化的年龄。几条等时线给出的87Sr/86Sr初始比说明:招-掖金矿带成矿热液来源于大陆壳。  相似文献   
119.
利用ECMWF 0.25°×0.25°再分析资料,对照浙中西的强对流概念模型,对2019年3月21日发生在浙江中西部地区(简称"浙中西")的一次雷暴大风为主的强对流过程(简称"3·21"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经验总结。结果表明:该过程符合浙中西锋生切变型的强对流概念模型,出现该过程的环境条件是700 hPa西南急流脉动、850 hPa偏北和偏南两支气流强烈发展、地面低压倒槽和低层湿舌增强;探空曲线表现为上干下湿,对流层中层有明显的干侵入,大风指数Iw、对流有效位能 (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 CAPE)和500 hPa以下垂直风切变异常偏强形成动力强迫;对比不同强对流天气有不同的预报着眼点,设定阈值或可提高预报警报效率,如雷暴大风天气大风指数Iw > 18.5 m·s-1CAPE> 1 700 J·kg-1、500 hPa的相对湿度小于46 %,冰雹天气则0 ℃层、-20 ℃层高度低于4.6 km和7.6 km且850 hPa与500 hPa气层温差高于26 ℃等,深刻理解该类强对流概念模型,是做好此类致灾性强对流潜势预报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20.
本文通过图像辐射恢复处理消除了大范围航空短波红外分光谱扫描图像的辐射畸变。以土壤吸附烃的光谱特性为依据,通过对训练区图像的因子分析,在主因子空间上,确定出土壤吸附烃异常的特征方向。通过确定方向因子分析的处理,实现了大范围的油气异常信息的识别、提取与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