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总结了复杂形体重、磁异常各种正演方法,并对各种方法所具备的优点和存在的缺点进行了分析说明。据此讨论了复杂形体重、磁异常正演方法将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2.
原子力显微镜在粘土矿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粘土矿物表面组成与表面结构的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但由于粘土矿物特殊的晶体结构,这些手段和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原子力显微镜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能达到原子分辨能力的表面结构分析仪器,能够分辨粘土矿物硅氧四面体片上的六方环结构及八面体片的羟基团,是研究粘土矿物表面反应、表面改性及表面溶蚀作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3.
As a widely‐developed mineral in various types of rocks, pyrite features important geolog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during its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An et al., 2014; An et al., 2018). It is an important geological formation for studying the origins of rocks, mineralization, and deposits (Xue et al., 2014; An et al., 2016). The study of the genesis of gold deposits is a research hotspot in current geology and mineral deposits not only because of high economic value, but also because of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 et al., 2017; Yang et al., 2014). Shandong Zhaoyuan, as the third largest gold production area in the world, has important research significance of the origin and generation of gold‐bearing minerals (Xue et al., 2014; Wen et al., 2014). In this study, pyrite from augen granite (figure 1a), syenite (figure 1b), basite (figure 1c) and gold ore (figure 1d) at Zhaoyuan gold deposit Shandong Province, wa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morphological and structural micro‐fabrics were analysed by polarized light microscopy (PLM) and Raman spectroscopy to reveal the source and process of gold further.  相似文献   
64.
王志云  王忠涛  栾茂田  王栋 《岩土力学》2008,29(6):1545-1550
作为新型的深水海洋基础型式,吸力式沉箱基础被广泛地用于系泊深水海洋设施中,从而承受巨大的倾斜上拔荷载。在上拔荷载水平分量与竖向分量的共同作用下,吸力式沉箱的承载特性及其工作性能评价是海洋工程设计与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然而现有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并不能满足工程实践的需要,因此,对吸力式沉箱基础的极限承载力分析建立了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当沉箱基础在快速拔出过程中,正常固结黏土处于完全不排水状态,沉箱基础发生整体破坏时表现出反向地基承载力失稳模式,此时沉箱基础所发挥的极限承载能力往往最大。为此,在数值计算中直接假定沉箱基础及其周围土体处于完全不排水状态,针对不同的沉箱长径比,分别确定了在竖向上拔荷载和水平拉拔的单独作用下沉箱基础极限承载力。对比发现:竖向上拔极限承载力有限元解能够较好地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合,而水平极限承载力解与理论计算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5.
以0.10mol/L NaH2PO4和0.50mol/L NaHCO3为浸提剂,试验了其对土壤样品中As、Se、Sb的浸提效果;以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HG-AFS)测定了浸提液中As、Se、Sb的含量。方法在武汉、宁镇测区应用试验表明:采用0.50mol/L的NaHCO3为As、Se、Sb的有效态浸提剂,以HG—AFS法测定其含量的方案可行,检出限分别为:0.006mg/kg、0.001mg/kg、0.002mg/kg。精密度试验,6个标准样品的RSD(n=12)As、Se、Sb均≤10.15%。  相似文献   
66.
桩板墙土拱效应及土压力传递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治云  张永兴  董捷 《岩土力学》2013,34(7):1887-1892
为更深入地研究桩板墙背侧的土拱效应,分析其土压力荷载的作用规律及传递特性,进一步揭示桩板墙土拱效应与荷载分配之间的联系,采用现场大型试验及室内模型试验开展相关的监测研究工作。基于对土拱结构承载机制的认识,将作用于桩背侧与桩间挡板中部土压力的比值作为衡量土拱效应作用效果的直观标准。在某一自然边坡上,设计施工桩板墙堆载试验的模型槽,在挡土板与抗滑桩背侧分别安装土压力计,并开展持续21 d的现场试验监测。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发展,该土压力的比值呈现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的特点,时间效应相对较显著。还设计多工况室内模型推桩试验,为深入分析桩板墙背侧土拱效应与土压力传递特性之间的关系,试验重点对挡板刚度、桩间距、填料性质和挡板布置方式对桩板墙土拱效应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并揭示被动状态下桩板墙背侧的土压力传递特性。  相似文献   
67.
分析了北太平洋海温与黑龙江省夏季降水的关系,表明黑龙江省夏季降水与东太平洋海温相关。重点分析了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对应的500hPa大气环流异常及其对黑龙江省夏季旱涝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利用水文气象要素因子的变化趋势预测南海区赤潮的发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有关文献指出:“赤潮发生起因因种而异……,但大体上气候气象条件诸如温度、风力、风向,季风转换、气-压等;海况、潮汐、流等以及海水的理化特征,如盐度、营养元素等,这些皆会成为某种赤潮爆发的因子或诱导因素”。根据赤潮监控区监测资料分析: 在南海赤潮多发区,海水富营养化条件已经具备,因此气象、水文要素条件就成为赤潮爆发的重要启动因子,而大气环流的维持与变化决定了气象、水文要素因子的稳定与变化,然而根据赤潮生物培养试验,从初期繁殖到后期的爆发性繁殖,直至达到赤潮生物密度,这一过程一般都需要4-5d的时间。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对近10a的赤潮发生个例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其生成前期的大气环流形势和水文气象要素,分析出赤潮生成前期的环流模式和筛选出诱发赤潮爆发的重要因子,并以此来作为预报赤潮生成的方法。依照此方法对2003年的赤潮进行预报,其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69.
武科  栾茂田  范庆来  王志云 《岩土力学》2006,27(Z2):903-908
在竖向和水平力共同作用的复合加载条件下地基承载性能及其破坏模式是吸力式桶形基础设计与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此,以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系统ABAQUS为基础建立了桶形基础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运用位移控制法确定了均质软黏土地基极限承载力系数与位移之间的归一化关系;采用Swipe试验加载方法,确定了桶形基础在竖向力与水平力平面上的地基破坏包络图,从极限分析上限方法的角度探讨了由数值计算所揭示的桶形基础破坏机制。  相似文献   
70.
刘新荣  杜立兵  邓志云 《岩土力学》2020,41(11):3797-3809
天然岩土体具有复杂的细观结构和组成特征,现有细观建模方法难以解决任意粒径、长短轴比、倾角以及平面分布特征的多因素岩土体细观建模问题。为此基于椭圆的4段圆弧等效,结合改进的分组波前堆叠法,实现了任意粒径、长短轴比、倾角以及平面分布的快速高体积率椭圆堆叠,并以此建立了与堆叠椭圆粒径、长短轴比、倾角以及平面分布一致的凸多边形结构。与现有的椭圆堆叠ALA法和圆盘堆叠ODR方法相比,提出的方法具有更高的椭圆堆叠体积率和堆叠效率,MATLAB环境下椭圆堆叠效率为500~600个/s。与现有仅能考虑颗粒粒径分布的岩土细观建模GBM法相比,提出的方法可以同时考虑颗粒的粒径、长轴、倾角,以及平面分布4个因素,快速生成任意粒径、长短轴比、倾角以及平面分布的颗粒堆积,并建立与椭圆分布一致的岩石细观结构。通过两个岩土体细观建模案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提高岩土体模型的细观建模精度与生成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