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2篇
  免费   580篇
  国内免费   860篇
测绘学   433篇
大气科学   401篇
地球物理   479篇
地质学   1578篇
海洋学   411篇
天文学   50篇
综合类   216篇
自然地理   464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244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227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691.
为探究湖北清江和尚洞岩壁放线菌物种组成及其与碳酸盐岩相互作用的关系,分别采集该洞穴无光区风化岩壁样品2份(W1和W2)和弱光区风化岩壁样品1份(W3),采用经改良的5种已知放线菌分离培养基及1种自主设计的风化岩壁浸汁培养基两种策略优化设计分离培养基。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放线菌,并选择放线菌特异引物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从3份风化岩壁样品中共纯化到放线菌72株,分属于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的4个属:链霉菌属(Streptomyces,69株)、红球菌属(Rhodococcus,1株)、冢村氏菌属(Tsukamurella,1株)和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1株),其中链霉菌属为优势菌属。无光区样品W1和W2分离到菌株较少,分别为9株和10株,而弱光区样品W3分离到菌株较多,为53株。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放线菌与洞穴碳酸盐矿物相互作用的潜在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92.
通过对新疆农业地质资料的研究,指出了当前新疆农业地质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阐述了区域农业地质研究的意义,提出了在新疆进行区域农业地质研究的方向、内容,以及工作部署建议.  相似文献   
693.
解决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占地突出的新方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根据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的主要特点和局限 ,针对该系统占地突出这一问题 ,提出了通过采用人工填料 ,提高水力负荷 ,加快污水在系统中的渗透速度 ,从而减小系统占地面积的新方法。对随水力负荷的提高使系统可能产生的出水水质变差、介质堵塞以及投资费用增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且对在涿州进行的现场小型工程的试验进行了验证。得出结论认为改进的人工构建快速渗滤系统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94.
高岭土/聚丙烯酸高吸水材料合成及表面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高温快速的水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高岭土/聚丙烯酸高吸水性复合材料,探讨了复合材料合成过程中各种因素,如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中和度、高岭土超细粉用量等对复合材料吸水倍数的影响,还对该高吸水性复合材料进行表面亲水改性研究,结果表明表面亲水改性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吸水速率。  相似文献   
695.
江西自垩纪晚世地层中发育一套湖相细碎屑岩系,前人称之为周田组,一直沿用至今。作者认为前人对该岩石地层单位的定义不够准确或不够贴切。该组并不是“普遍含膏盐层”,而是仅在该组中部发育“膏盐层”,所以,有必要重新厘定;鉴于“膏盐层”的特殊性、且明显区别于组内其余部分岩性,因此,建议将该岩系新建为段级岩石地层单位——“会昌膏盐段”。这对当地乃至华南地区的陆相红盆的研究和地层划分对比、野外地质填图都具有重要意义,对寻找膏盐矿产资源也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96.
西藏甲玛-卡军果推-滑覆构造系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矿区填图和路线调查,结合室内研究,指出:①甲玛-卡军果推-滑覆构造系由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引发,具有递进变形、自盆地中心向边部推覆、新盖老等特点,强变形于50Ma±。②推覆体下盘为叶巴组构造岩系;推覆体由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碳酸盐-碎屑沉积岩系构成,主体为轴面北倾的复式褶皱,自南而北分为前部带、中部带和后部带。滑覆构造系推覆形成的复背斜轴部高位岩块失稳向北滑覆形成,自南而北分为后部带、中部带和前部带。③导致矿区蚀变的主要岩浆活动发生于推覆强变形后的松弛期,上侵受近南北向基底断裂和推覆断裂联合控制,就位受控于前部带推-滑覆褶断系,其后发生多次构造-岩浆-成矿液叠加,造就甲玛铜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697.
研制了一种新型硫化物及硫酸盐中硫同位素制样装置及其反应器。实验证明,采用该装置及其反应器制样具有真空度好、使用方便、无污染、制样效率高和成本低等优点。所生成的二氧化硫具有纯度高,分析结果准确、可靠等特点,完全能满足硫化物和硫酸盐中硫同位素分析测试的制样要求。  相似文献   
698.
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钟佐燊 《地学前缘》2005,12(Z1):3-13
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是环境规划和决策的有用工具,国外已有许多研究,也提出了各种计算防污性能指数模型。文中着重介绍使用最广泛的DRASTIC模型,并指出其不足之处。根据中国情况,提出用DRTA模型评价潜水的防污性能,用DLCT模型评价承压含水层的防污性能。DRTA模型包含有地下水埋深、包气带评分介质、包气带评分介质的厚度和含水层厚度4 个因子;DLCT模型包含有承压含水层埋深、隔水层岩性、隔水层的连续性和隔水层厚度4个因子。  相似文献   
699.
Shale gas has currently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during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Fractures in shale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enrichment and preservation of shale gas. This work studied the developmental period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ectonic fractures in the Longmaxi Formation shale in the Dingshan area of ??southeastern Sichuan Basin based on extensive observations of outcrops and cores, rock acoustic emission (Kaiser) experiments,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 of fracture fill inclusions, apatite fission track, thermal burial history.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fracture types of the Longmaxi Formation include tectonic fractures, diagenetic fractures and horizontal slip fractures. The main types are tectonic high-angle shear and horizontal slip fractures, with small openings, large spacing, low densities, and high degrees of filling. Six dominant directions of the fractures after correction by plane included NWW, nearly SN, NNW, NEE, nearly EW and NW. The analysis of field fracture stage and fracture system of the borehole suggests that the fractures in the Longmaxi Formation could be paired with two sets of plane X-shaped conjugate shear fractures, i.e., profile X-shaped conjugate shear fractures and extension fractures. The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geological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experimental testing techniques indicates that the tectonic fractures in the Longmaxi Formation have undergone three periods of tectonic movement, namely mid-late Yanshanian movement (82–71.1 Ma), late Yanshanian and middle Himalaya movements (71.1–22.3 Ma), and the late Himalayan movement (22.3–0 Ma). The middle-late period of the Yanshanian movement and end of the Yanshanian movement-middle period of the Himalayan movement were the main fracture-forming periods. The fractures were mostly filled with minerals, such as calcite and siliceous. The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 of fracture fill inclusions was high, and the paleo-stress value was large; the tectonic movement from the late to present period was mainly a slight transformation and superposition of existing fractures and tectonic system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tectonic analysis and theory of geomechanics, we clarified the mechanism of the fractures in the Longmaxi Formation, and established the genetic model of the Longmaxi Formation. The research on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techniques of the fracture-phase study could be effectively used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 marine shale gas fractures in the Sichuan Basin. The research findings and results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s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furthe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ine shale gas in South China.  相似文献   
700.
大别山碧溪岭地区超高压变质岩构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大比例尺 (1∶10 0 0 0 )构造制图及构造分析表明 ,碧溪岭地区超高压变质岩石含有丰富的构造演化历史记录。同碰撞或挤压组构只保留于榴辉岩及其它超高压变质岩透镜体内部 ,表现为高角度网络状超高压剪切带与弱应变透镜体域规律组合格式。前者由面理或糜棱岩化榴辉岩组成 ,后者由块状榴辉岩及石榴橄榄岩组成。碰撞期后伸展构造表现为区域性的假单斜状 ,内部呈低缓角度的网络状强应变带及所环绕的透镜状弱应变域组合格式 ,强应变带的岩石为由榴辉岩退变成的角闪岩相高压片麻岩及部分熔融形成的含榴花岗岩 ,透镜状弱应变域的岩石为弱角闪相改造的榴辉岩及石榴橄榄岩。不同尺度上同碰撞或挤压组构及碰撞期后伸展组构所显示的这种残斑基质流变学结构样式 ,虽然与先期原岩成分、结构、流变学的不均一性有关 ,但主要是多期递进应变分解作用的结果 ,支持榴辉岩“原地”成因模式。依据构造学证据和可利用的岩石学及同位素年代学资料 ,分析了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形成及折返过程 ,指出碧溪岭地区超高压变质岩石是在 2 45~ 2 10Ma形成的 ,碰撞期后伸展作用主要发生在 2 0 0~ 170Ma。在超高压变质岩石向地壳表层折返过程中 ,张扭作用可能有重要功能 ,不支持碧溪岭地区遭受过多期超高压变质作用的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