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681篇 |
免费 | 12178篇 |
国内免费 | 1920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875篇 |
大气科学 | 6684篇 |
地球物理 | 9475篇 |
地质学 | 34714篇 |
海洋学 | 9987篇 |
天文学 | 581篇 |
综合类 | 4214篇 |
自然地理 | 75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81篇 |
2023年 | 1719篇 |
2022年 | 3485篇 |
2021年 | 4168篇 |
2020年 | 3409篇 |
2019年 | 3787篇 |
2018年 | 3275篇 |
2017年 | 3158篇 |
2016年 | 3206篇 |
2015年 | 3867篇 |
2014年 | 3591篇 |
2013年 | 4371篇 |
2012年 | 4779篇 |
2011年 | 4657篇 |
2010年 | 4607篇 |
2009年 | 4237篇 |
2008年 | 4267篇 |
2007年 | 4064篇 |
2006年 | 3874篇 |
2005年 | 3212篇 |
2004年 | 2445篇 |
2003年 | 1742篇 |
2002年 | 1793篇 |
2001年 | 1579篇 |
2000年 | 1303篇 |
1999年 | 535篇 |
1998年 | 209篇 |
1997年 | 152篇 |
1996年 | 97篇 |
1995年 | 71篇 |
1994年 | 59篇 |
1993年 | 53篇 |
1992年 | 54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54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37篇 |
1987年 | 53篇 |
1986年 | 60篇 |
1985年 | 45篇 |
1984年 | 40篇 |
1983年 | 31篇 |
1982年 | 30篇 |
1981年 | 23篇 |
1979年 | 28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6篇 |
1963年 | 6篇 |
1957年 | 19篇 |
1954年 | 3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1.
山西龙泉关韧性剪切带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泉关韧性剪切带位于山西、河北两省分水岭两侧的狭长地区内,全长约100 km,宽2~14km,总体呈北北东向带状展布.据其变形特征在横、纵向上的明显变化,可分北、中、南三段:北段由眼球状片麻岩、长英质糜棱岩及构造透镜体组成,片麻岩中发育各类旋转碎斑构造,指示上盘(西盘)左旋剪切;中段由强直片麻岩组成,发育平直的片麻理及矿物拉伸线理,为S-L构造岩;南段由一系列线状强变形带及所挟持包绕的弱应变域所组成,变形岩石发育条带状、杆状构造.该剪切带内含有不同时期的变质岩系,主体为中太古代阜平期变质岩系,其构造形迹为一多期多相叠加的韧性剪切带;五台早期表现为伸展型近水平韧性剪切变形,是五台海盆早期扩张或裂解阶段的直观反映;吕梁期韧性剪切变形表现为逆冲推覆型.其形成及构造演化是区内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的缩影. 相似文献
912.
913.
AN Zhisheng WANG Ping SHEN Ji ZHANG Yixiang ZHANG Peizhen WANG Sumin LI Xiaoqiang SUN Qianli SONG Yougui AI Li ZHANG Yechun JIANG Shaoren LIU Xingqi WANG Yong 《中国科学D辑(英文版)》2006,49(8):851-861
1 Introduction in China, with an area of 4400 km2 and a drainage area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global change study, peo- of nearly 29,660 km2[2]. Occurring at a “climatic triple ple are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ti- junction” among the East Asian monsoon, Indian nental environment (in which we reside), its evolution Monsoon and the Westerly Jet Stream, it lies in the and its future tendency. As a component of the global transitional belt of the east monsoonal humid areas sys… 相似文献
914.
青藏高原东缘作为高原生长的东边界,其新生代以来隆升剥露与扩展模式备受关注.高原内部平缓的地貌和边界构造带不显著的缩短变形被认为是下地壳流作用的重要证据.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低温热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中-晚新生代以来跨不同断裂带存在显著的差异性隆升剥露,指示了断裂体系在青藏高原东缘构造变形与演化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系统收集区域内现有不同封闭温度体系的低温热年代学数据,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隆升剥露及生长扩展与整个高原抬升具有准同步性.最为广泛和显著的剥露主要发生在~30 Ma以来,且高原东缘的最大侵蚀量区受控于断裂活动,快速侵蚀带的空间分布与鲜水河断裂带相一致.在区域尺度上,现有数据所揭示的剥露事件启动、持续时间及速率的显著差异性揭示了断层活动对青藏高原东缘地表剥露过程的控制作用.本文提出青藏高原向东扩展是多阶段、非均匀过程,新生代以来不同断裂带在青藏高原向东扩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支持"下地壳流假说"强调的"东缘上地壳变形不显著"的认识. 相似文献
915.
916.
珠江河口磨刀门的整治与地貌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排洪通道、航运通道、排水通道的形成以及浅滩围垦等方面阐述磨刀门10 a综合整治的效 果.口门延伸、平原扩展及地貌类型、沉积构造及冲淤变化反映了近20多年来磨刀门从浅海 湾演变为三角洲的过程.“磨刀门外水下三角洲”未来的发展趋势受沉积基础、水动力条件 、泥沙运动和沉积作用的影响.由于水动力从径流优势型转变为径流-潮流优势型,沿岸流 、风暴潮、波浪的作用增强,使得口外海域的滩槽向西南方向延伸.未来“磨刀门外水下三角洲”治导线的布设应为南偏西,并保持大喇叭口态势. 相似文献
917.
918.
根据2009年8月、2010年5月和9月3个航次的监测数据,探讨了小清河口水质污染程度及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小清河口水体污染严重,DO%平均值小于80%,其中盐度小于10的区域仅为40%;DIN平均值7.00mg/L,超过二类海水标准的23倍,CODMn平均值为7.98mg/L,是二类海水标准的2.6倍。亚硝酸盐浓度偏高,平均值大于0.1mg/L,最高值达0.55mg/L。易降解有机物占总有机物的比例为30%左右。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评价显示,小清河口盐度小于15的水体TLI值大于70,处于重度富营养级,盐度15~25之间仍为中度至轻度富营养水平。因此小清河口污染治理十分迫切,应从源头加强对小清河口污染物排放的控制。 相似文献
919.
水体吸收系数是影响水体光场分布的重要参数,在水色遥感探测中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利用2012年9月辽东湾区域航次调查数据分析该区域水体各组分吸收系数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辽东湾水体中浮游植物含量相对较高。并利用该航次数据,建立了区域性半分析算法,该算法基于相邻波段间固有光学量的线性关系,首先通过遥感反射率反演得到550 nm波段的水体总吸收系数,再通过后向散射波段相关关系外推得到其他波段的总吸收系数。经独立测试数据检验,3个波段(412、443、550 nm)总吸收系数反演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9.71%,17.99%,9.35%,说明区域性半分析算法能较好地估算研究区域的水体总吸收系数。本文还通过引入随机误差对算法稳定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算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