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8篇
  免费   921篇
  国内免费   1500篇
测绘学   544篇
大气科学   540篇
地球物理   560篇
地质学   2717篇
海洋学   683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261篇
自然地理   594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245篇
  2021年   273篇
  2020年   225篇
  2019年   282篇
  2018年   262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255篇
  2015年   238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344篇
  2011年   316篇
  2010年   323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320篇
  2007年   306篇
  2006年   272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杭州湾大型底栖动物季节分布及环境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杭州湾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夏(2006年7-8月)、冬(2006年12月-2007年1月)、春(2007年4月)、秋(2007年10-11月)季调查,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的季节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海域四季共鉴定出113种大型底栖动物,多毛类、软体动物和甲壳类是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主要优势种为双鳃内卷齿蚕、西方似蛰虫和多鳃卷吻沙蚕等多毛类。方差分析表明,除甲壳类丰度外,杭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参数无显著季节差异,群落分析表明,杭州湾群落特点比较单一,未分辨出显著差异的群落;丰度/生物量比较法分析表明,秋季杭州湾海域受到了污染的扰动;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多毛类主要受物理因子(如温度、盐度、水深等)影响,而软体动物、甲壳类和其他类动物主要受生物化学因子(如叶绿素、总有机碳、浮游生物等)影响。从典范对应分析的结果,可以推断出杭州湾大型底栖动物受自然环境特征的影响较人类活动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202.
台湾海峡海表面温度的遥感反演及精度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表面温度(SST)是海洋-大气系统中一个十分关键的物理量。SST为海洋学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直观的指示量[1],在海洋捕捞中SST是寻找中心渔场的指标之一,可为渔业部门提供鱼类的回游路线和渔场的位置信息[2]。SST制约着海面和大气的热量、动量和水汽交换,是研究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3]甚至台风移动路径[4]等气象学课题的一个重要因子。因此,SST在海洋学和气象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此外SST对海洋运输、海洋污染、海上油气资源开发、海滨核电站建设等方面的影响近年来也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203.
冲绳海槽轴线地质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冲绳海槽位于东海大陆架与琉球岛弧之间,海槽中发育着一系列平行轴向延伸的地堑型正断层。穿越海槽的地震剖面证实了海槽扩张中心的存在,扩张轴沿海槽轴线方向延伸。由于地堑构造中心的扩张速率较大,由某引起的海槽中心下陷的速率大于沉积作用的补偿速率,使海槽中心海底出现明显的下陷。在轴线的大陆坡一侧,陆源沉积占绝对优势;轴线的岛坡一侧,以火山坡碎屑、浮岩、有孔虫软泥为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204.
山东沿海海藻抗肿瘤活性的筛选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8  
于1997年4月和2000年5月对山东沿海海藻进行较系统的采集,对其中39种海藻的96个样品采用高通量方法进行选择性细胞毒筛选,结果表明,小粘膜藻(Leathesia dif-formes)、多管藻(Polysiphonia urcedata)、萱cytosiphon lomentarius)、海萝(Gloiopeliis fur-cata)、叉开网翼藻(Dictyopteris diuaricata)、点叶菜(Punctaria latifolia)等对KB细胞或HT-29细胞具有选择性抑制活性。局醇、氯仿的提取效率较高,多管藻的乙醇、氯仿提取物,萱藻的乙醇提取物和叉开网翼藻的正己烷提取物都有强的选择性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205.
海洋生态红线制度是我国"五位一体"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为进一步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联结点上探求深入开展生态红线工作的可能性,文章对比了实施多年的海洋功能区划与历史新阶段提出的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的概念和内涵,剖析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指出海洋功能区划与海洋生态红线区划在法律地位和管控制度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在划分目标、空间管理及划分方法上具有差异性,海洋功能区划以"使用"为主,海洋生态红线以"保护"引领。在此基础上,建议未来海洋生态红线工作的开展可从海洋功能区划借鉴经验,建立完善的管控评估制度,确立生态保护红线的优先地位,处理好海洋功能区划与海洋生态红线区划的关系。同时,海洋生态红线区划应以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结构稳定和提高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目标,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作为一项参考指标,限制低承载区的开发利用,保证海洋生态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6.
根据国家海洋局印发的《海籍调查规范》,填海工程用海范围算至填海边坡水下坡脚线。在填海工程竣工验收中,水下坡脚线主要使用侧扫声纳获取。通过对侧扫声纳探测水下坡脚线位置的误差来源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提高侧扫声纳水下坡脚线位置探测精度的措施,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对侧扫声纳水下坡脚线位置探测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侧扫声纳在填海工程水下坡脚线探测中的位置精度满足《海籍调查规范》中水下坡脚线平面位置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07.
研究了TRMM/TMI海表降水率资料的四维变分同化在热带气旋(TC)数值模拟中的作用.使用中尺度气象模式MM5设计了若干数值试验模拟了TC Danas(2001)由热带低压初生到台风生成的发展过程.在满足MM5模式动力约束的前提下,将TRMM海表降水率资料直接同化进入较高分辨率(18 km)的模式初始场.结果表明,使用MM5模式的4D-VAR同化系统直接同化TRMM/TMI海表降水率资料是可行的.这种做法提高了TRMM资料的利用率,不仅在模式初始场中加入了更多实测信息,而且避免了两次同化(1DVAR+4DVAR)可能引起的误差.直接同化TRMM资料通过调整气压、温度、湿度等要素初始场,改善了模式对热带气旋结构(如暖心、涡度、散度)的描述和降水的模拟.在此基础上,同化不仅改进了对Danas强度的模拟,而且成功地模拟了热带气旋环境场的演变过程,因而改进了路径的模拟.  相似文献   
208.
西门岛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浙南乐清湾西门岛红树林区是中国红树林的最北分布地,为研究该区红树林与底栖动物的生态关系,于2004年5月和8月对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进行现场采样,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42种,其中软体动物20种、甲壳类11种、多毛类5种、其它类6种。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74.26g/m2和340个/m2,软体动物和其它类动物分别占总生物量的43%和39%,它们的栖息密度分别占动物总栖息密度的66%和30%。红树林区底栖动物的特征种为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esculenta,在中潮区其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高达84.33g/m2和304个/m2。该红树林区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底栖动物种类与红树林发育状况呈负相关、底栖动物生物量与红树林发育状况呈正相关,红树林主分布区(中潮区)底内群落结构较低潮区简单、生物量高、物种多样性低,而无红树林的低潮区则与之相反,生物量低、种间分布均匀、多样性高。多样性指数低潮区(2.44)>中潮区(1.21)>高潮区(1.0);均匀度指数为0.30~0.73,中潮区为最低。  相似文献   
209.
生物礁碳酸盐岩油气藏储层具有丰度大、产能高的特点,一直以来是油气勘探重点探索的目标。南海北部大部分的油气发现均位于新近系,生物礁油气田也是该区勘探发现最大的亮点。其中东沙隆起区LH11生物礁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同类型油气田。但其作为复杂的一类岩性油气藏,其非均质性和隐蔽性,使得在常规地震剖面上往往难以识别。本研究从地震频域属性角度出发,通过提取地震剖面频域图谱并结合测井孔隙度数据,分析生物礁储层频域特征,并结合正演模拟加以验证,认为研究区生物礁碳酸盐岩储层总体偏薄,导致了频率和衰减的异常,另外也证实薄层调谐效应方法可以较准确地估计层厚。  相似文献   
210.
An Antarctic sea ice identification algorithm on the HY-2A scatterometer(HSCAT) employs backscattering coefficient(σ0) and active polarization ratio(APR) for a preliminary sea ice identification.Then standard deviation(STD) filtering and space filtering are carried out.Finally,it is used to identify sea ice.A process uses a σ0,STD threshold and an APR as sea ice indicators.The sea ic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are verified using the sea ice distribution data of the ASMR2 released by the 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 as a reference.The results show very good consistence of sea ice development trends,seasonal changes,area distribution,and sea ice edge distribution of the sea ic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obtained by this algorithm relative to the ASMR2 sea ice results.The accuracy of a sea ice coverage is 90.8% versus the ASMR2 sea ice results.This indicates that this algorithm is reli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