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探索大学生地方认同的组成结构,以武汉大学为例,通过非结构访谈手段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运用扎根理论分析大学生地方认同维度,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大学生地方认同维度结构特征。研究发现:武汉大学大学生地方认同具有认知、情感、行为、自我效能和承诺5个维度的结构特征;学生对学校的地方认同较高;入学时间、所属学部、高考志愿、籍贯是地方认同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大学生的个人背景(年级、所属学部、高考志愿、籍贯)不同,在地方认同及其各个维度上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2.
冰岛位于北大西洋北部地区,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对其周边海域古海洋环境的深入研究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冰的大面积分布是该地区的显著特点之一,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意义。此外,冰岛周边海域大量火山灰沉积,也为古海洋环境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年代资料。本文以冰岛为中心,回顾了冰岛周边海域末次冰消期以来古海洋环境及海冰研究的现状,探讨了该海域不同记录之间的差异,并通过分析末次冰消期以来古环境研究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展望。  相似文献   
43.
何跟巧  常秋君 《内陆地震》1990,4(4):367-373
观测断层气体的动态,研究它的异常变化与地震的相关性,是一种新的短临预报方法。1990年青海茫崖6.7级地震、共和6.9级地震前,断层气Rn、Hg的异常变化特点是临震突变幅度大、异常反应范围广。  相似文献   
44.
渤海湾盆地西部保定凹陷构造-地层层序与盆地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保定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内冀中坳陷的西部, 西侧以太行山山前断层为界与太行山隆起相隔.凹陷内构造-地层层序的划分, 对研究其构造演化和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探讨太行山山前断层的发育特征也有一定的帮助.按照井、震结合的思路, 利用最新的钻井和地震资料, 并结合周缘的地质填图成果, 建立了保定凹陷的地层系统; 根据区域性不整合面的发育特征, 对保定凹陷构造-地层层序进行了划分; 利用平衡剖面技术, 分析了保定凹陷的构造演化.研究发现, 保定凹陷内发育了古近系孔店组底部和新近系馆陶组底部两个区域性角度不整合面, 据此将保定凹陷在纵向上划分为3个构造层: 基底构造层、断陷期构造层和拗陷期构造层.保定凹陷的形成演化经历了基底形成、古近纪断陷、渐新世末反转和新近纪-第四纪拗陷4个阶段, 其中, 古近纪断陷期又可以分为强烈断陷期、持续断陷期和断陷末期.  相似文献   
45.
江苏地区一次罕见持续性强浓雾过程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13年11月30日—12月9日,江苏出现持续10 d的强浓雾天气。利用秒级探空资料、能见度资料、江苏省高速公路沿线高时空密度的交通气象观测站资料以及NCEP/NCAR的1°×1°的分析资料,结合天气形势、气象要素、物理量场,对这次持续性强浓雾的特点和形成、维持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雾过程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污染重。(2)在大陆高压控制下,江苏长时间处于高压带的均压区内是这次连续性强浓雾过程的重要天气条件。(3)地面辐射冷却、低空下沉气流以及东南暖湿气流是强浓雾形成的重要原因。(4)双层逆温和深厚的逆温层是出现强浓雾的重要热力条件。(5)弱冷空气入侵,是雾体爆发增强的促发因子。   相似文献   
46.
针对2000国家大地坐标到海南独立坐标系需要保密参数的局限性,该文利用三次曲面拟合坐标移动转换法进行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到海南独立坐标转换,解决了在没有海南独立坐标系参数的情况下无法进行坐标转换的困扰,确保参数保密性。测试比较结果表明,三次曲面拟合法移动坐标转换法能够提高坐标转换精度。  相似文献   
47.
东北高空湿度变化特征及其与地面气温和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71~2005年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东北地区高空比湿和相对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比湿和相对湿度与地面气温、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比湿空间分布主要受到水汽来源的影响,地面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高空由南向北递减;相对湿度受水汽、海拔高度和纬度的共同影响,地面和对流层下层由南向北先减后增,对流层中层由南向北递增,赤峰向通辽延伸的西南-东北向干舌地面最明显,随高度增加逐渐减弱。1971~2005年,东北地区比湿从地面到高空均为增加趋势,对流层中下层的增加趋势更加显著;相对湿度在地面呈显著减小趋势,对流层中层呈显著增加趋势。大气比湿与地面气温在年、季尺度上存在一致的显著正相关关系,大气相对湿度与地面气温在季节尺度上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对流层中下层相对湿度与降水量相关最显著;地面气温升高对东北气候趋于干旱化起了重要作用,高空相对湿度增加有利于降水增加,气温与比湿的相互消长,影响了气候的干、湿变化。  相似文献   
48.
在以往水文地质编图中,岩浆岩地区地下水富水性等级划分较为笼统,不利于找水定井工作。该文利用已开展的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分析了颜庄幅、赵格庄幅相关基础数据资料,总结了地下水的富集规律,考虑地形地貌、岩性、构造等影响因素,以小流域单元为思路进行富水性划分,将岩浆岩区富水性等级划分为<10m^3/d,10~50m^3/d,50~300m^3/d,>300m^3/d 4个等级。分析了断裂型、岩脉型、不同期次岩体接触带型和复合型4种主要蓄水构造富水机理,为下一步水文地质编图及找水定井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9.
亚洲季风区大气热源汇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陈玉英  巩远发  魏娜 《气象科学》2008,28(3):251-257
用1950-2005 a共56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倒算法计算了全球的大气热源、热汇,分析了亚洲季风区的大气热源、热汇的基本气候特征和年变化气候特征,主要结论包括:(1)从气候平均看,亚洲季风区的南亚-热带印度洋-热带西太平洋地区是全球范围最大的大气热源区,西太平洋暖池区是最强的热源中心.(2)在亚洲季风区,大气热源、热汇的季节差异明显.从青藏高原南侧和孟加拉湾北部到中国东部和南海地区,冬季是较强的热汇区,夏季则是强的热源区;而在北太平洋中纬度和澳大利亚北部洋面上,冬季是强热源区,夏季是弱的热源或热汇.(3)亚洲季风区中,青藏高原、东亚大陆、西太平洋地区三个经度带内热源、热汇的年变化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0.
应用调和分析的方法对朝阳台地倾斜的观测值和理论值进行了实际和模拟计算,分别给出了地表慢形变、长周年变以及固体潮幅值变化对调和分析结果的影响,并就计算结果讨论和提出了该方法用于地震预报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