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16篇
  免费   2233篇
  国内免费   3264篇
测绘学   1067篇
大气科学   3234篇
地球物理   2739篇
地质学   5520篇
海洋学   1998篇
天文学   437篇
综合类   1147篇
自然地理   1471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566篇
  2021年   672篇
  2020年   530篇
  2019年   680篇
  2018年   633篇
  2017年   619篇
  2016年   691篇
  2015年   684篇
  2014年   712篇
  2013年   834篇
  2012年   718篇
  2011年   792篇
  2010年   756篇
  2009年   769篇
  2008年   655篇
  2007年   623篇
  2006年   572篇
  2005年   531篇
  2004年   341篇
  2003年   354篇
  2002年   341篇
  2001年   374篇
  2000年   400篇
  1999年   530篇
  1998年   375篇
  1997年   382篇
  1996年   357篇
  1995年   330篇
  1994年   267篇
  1993年   235篇
  1992年   190篇
  1991年   148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122篇
  1988年   108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8篇
  1976年   6篇
  1973年   7篇
  195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钛胶海水提铀动力学研究Ⅱ——吸附机理的推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水提铀机理的研究,已逐渐受到重视,然而,至今研究还不是很深入,观点也各有差别.例如,Keen等[1]认为钛胶从海水中吸附铀是阳离子交换过程,即海水中的铀是UO22+离子的形式与钛胶进行交换;尾方升等[2]则倾向于阴离子吸着,即铀是以UO2(CO3)34-的形式被吸附.我们曾于1973年在海洋局系统的一次会议上提出阳离子给合交换的看法,并在后来的两次专业会议上予以补充发展.张正斌[3]认为是阳离子交换或一价阳离子失水络合.最近崔清晨[4]提出可能是UO2(OH)3-的络合吸附.根据几年来的工作,我们仍认为,钛胶从海水中的吸铀机理可能是一种阳离子形式的络合交换过程.  相似文献   
102.
A Preliminary Study of Shear Wave in Seafloor Surface Sedimen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article preliminarily reports and analyses the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nd behaviors of shear wave in the offshore seafloor surface sediments in China,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features of the shear wave and the compression wave, and compares the testing results with that of Hamilton and Chen et al.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shear wave can be tested if the seafloor surface sediment has tangent modulus. The shear wave velocity ranges from 50-600 m/s and the measuring frequency from 50-200 kHz. The sound velocity rate of shear wave and compression wave can be used to appraise the stress-strain feature of seafloor surface sediments. This study provides a basis for further describing and appraising the seafloor sedimentary acoustic-mechanical feature and building a geological-acoustic model on China's offshore sea area.  相似文献   
103.
卤虫的发育与蜕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北方孤雌生殖卤虫在盐度为60,水温为19—28℃的条件下,自卵内孵出无节幼虫长成至性成熟产仔(无节幼虫或卵),需经蜕皮12—15次,其中多数为14次,历时15—18天,随后每次产仔即行蜕皮一次,本文描述了卤虫各个不同令期发育的外部形态变化,并根据其蜕皮次数和形态特征,将卤虫的发育分为十五令(15th instar)。此外还观察到在孤雌生殖的卵中有发育成为雄性的个体。  相似文献   
104.
李英 《海洋预报》2005,22(Z1):183-188
作为海洋环境预报公益服务的窗口自开播至今,经历了20年的风风雨雨,海洋电视节目的内容从单一性的项目到海浪、海温、海冰、风暴潮、海水浴场综合性预报,电视视频信号从复合、分量信号到数字信号,通过光缆采用基带的方式传送视频信号到中央电视台.  相似文献   
105.
从野外采集鹤鸪菜Caloglossaleprieurii(Mont.)J.Ag.幼体,在室内控制条件下,以温、盐、光等不同条件进行模拟培养试验。所获得的数据经生物统计检验表明:鹧鸪菜幼体生长最适水温为23℃;光照强度为4000lx;海水盐度为18。此结果与我们多年来在汕头港内观察鹧鸪菜的生长及其季节变化相似。  相似文献   
106.
黄麒 《海洋与湖沼》1992,23(5):492-497
讨论了~936)Cl的成因、~(36)Cl断代法的原理及测试方法。自1987年以来,应用该方法测得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湖和大浪滩湖石盐的沉积年龄,并与~(14)C,~(230)Th和古地磁测年法所测得的年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均在误差(1δ)范围内相吻合,表明石盐的~(36)Cl断代法是可行的,获得的年龄数据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7.
本文选择酒石酸消除海水基体对铜信号的干扰,用塞曼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海水中的铜。从Cu的原子化曲线可知,加入酒石酸后,背景值减小,Cu原子吸收信号增强,且出现时间提前,表明酒石酸是有效的海水基体改进剂。用P.E.Z3030光谱仪测得双蒸水及海水中的元素Cu的特征质量(m。)分别为12.5pg及12.7pg;检测限分别为0.18μg/L和0.19μg/L,表明基体效应已消除,符合海洋监测要求。可用纯Cu标准溶液作校正曲线,以国家海洋局的两个标准海水样品中的Cu评定本法的准确度,相对偏差为0及-4.6%,与经典的经富集后的FAAS法的结果相比,相对偏差在3.0—6.5%范围内。用不同类型的光谱仪测定了30个海水样品,回收率在89—104%范围内。本法操作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08.
东太平洋柱状沉积物的古气候和古环境记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太平洋深海盆地的远洋沉积物在物质组成和来源上远较大陆边缘简单.由于远离大陆,又有海沟与周边大陆分隔,太平洋深海沉积物中通常不包含由河流水系搬运而来的悬浮物,因此从深海沉积物中提取古气候、古环境信息可以避免诸多地质因素相互叠加和干扰[1].深海远洋沉积物中的主要组分是风成陆源碎屑(包括火山碎屑)和来自上层海水的生源组分(降落到洋底的生物壳体)以及由海解作用形成的自生矿物[2],其中陆源碎屑的相对含量、粒度及矿物成分可以反映大气环流的强度及物源区的气候环境[1],生源组分的组成、相对含量和丰度以及种属含量变化则与表层海水的生产力和溶解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9.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海洋地球化学循环,特别是微生物环研究方面的发展现状,探讨了浮游植物,细菌,病毒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海洋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丁贤荣  张鹰 《海洋科学》2003,27(2):8-12
在1981、1991(1990)和1998年3次海洋环境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相同水质要素时空比较分析,江苏海域的溶解氧、磷酸盐、硝酸盐和亚硝酸 盐这4种主要海水化学因子具有时空变化特征,其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灌河口、扁担港口、射阳河口、川东港和长江北支口北侧,且河口、近岸值高,向海含量渐小,不同年份、季节也有变化。沿海水化学性质主要受陆源排污(农田化肥等)影响,主要是入海河流携带污染物、海洋生物作用和本海域水体运动特征的影响,此外,溶解氧变化还受到水温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