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6篇
  免费   637篇
  国内免费   828篇
测绘学   255篇
大气科学   670篇
地球物理   817篇
地质学   1581篇
海洋学   390篇
天文学   143篇
综合类   293篇
自然地理   41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206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234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6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1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91.
多参数生物标志物法已被广泛用于重建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种群结构.但目前还缺乏这一应用的现代证据,尤其是西太平洋边缘海地区.文中作者对东/黄海的表层沉积物中的浮游植物生物标志物的分布进行研究,发现东海表层沉积物中菜子甾醇、甲藻甾醇、长链烯酮的总含量变化范围为357~3 115 ng/g,黄海的总含量变化范围为2 898 ~6 714 ng/g,硅藻、甲藻和颗石藻生物标志物总量基本具有近岸高、离岸低的趋势,与现场调查资料所得到的趋势基本一致.生物标志物比例结果显示在东海的长江口方向离岸越远硅藻相对比例下降,而在长江口以南则是离岸越远硅藻比例升高.在东海和黄海颗石藻所占比例都很低,但是有离岸越远比例升高的趋势.用生物标志物所重建的种群结构的变化趋势与现场调查资料相符,但其绝对值却与现场资料存在差异.本研究为生物标志物重建种群结构提供了现代数据,但是此方法的定量应用还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2.
????????????δ?????????????????????????????????·?????????????????????????????????????????????????????????÷?Χ???ó?????:????γ??????Χ??С??8???,??x??y???????????????1 cm??????????侫???????γ??(?????γ??)??Χ????С??????????  相似文献   
193.
天然气藏勘探的成功或失利,取决于气藏圈闭的封堵系统和散失系统。介绍了四川盆地气藏圈闭封堵系统和散失系统的类型、分布范围和对气藏圈闭的保存和破坏作用。气藏圈闭封堵系统的优劣取决于圈闭的有效封堵面与区域盖层的有效整体封闭条件和区域水动力停滞带环境条件,封堵系统良好的圈闭,勘探成功率高。气藏圈闭散失系统由缺乏区域盖层有效整体封闭条件的剥蚀区、区域水动力自由交替带环境、通天断层或潜伏通天断层组成。散失系统导致圈闭失效,从而造成勘探失利。通过对四川盆地天然气藏的破坏与保存条件的多个实例剖析,提出在四川盆地及我国南方海相天然气勘探中应当重视对天然气藏破坏与保存条件的研究,以利于天然气藏勘探区块、目标的选择和勘探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4.
Regional high-precision velocity models of the crust are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examining seismic activity, seismogenic environments, and disaster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Hefei-Chao Lake area contains the main geological units of Hefei Basin, with thick sediments and the Chao Lake depression. Several major concealed faults of the southern NNE-trending Tanlu Fault Zone cross this area. To further explore the undergrou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ults and their tectonic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 with adjacent tectonic units, this study used ambient noise data recorded by a seismic array deployed in Hefei City and Chao Lake, constructing a 3-D velocity model at the depth of 1–8 km. Then a multi-scale high-resolution 3-D velocity model of this area was constructed by this new upper crustal velocity model with the previous middle and lower crustal model. The new model reveals that a high-velocity belt is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strike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and a low-velocity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 is consistent with the Hefei Basin and Chao Lake depression. The distribution morphology of high and low velocity bodies shows that the sedimentary pattern of Hefei-Chao Lake area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since the Mesozoic. This study also identifies multiple low-velocity anomalies in the southeastern Hefei City. We speculate that strong ground motion during the 2009 Feidong earthquake (magnitude of 3.5) was related to amplification by the thick sediments in the Hefei Basin. We also discuss further applications of multi-scale high-resolution models of the shallow layer to strong ground motion simulations in cities and for earthquake disaster assessments.  相似文献   
195.
EEA——一种新的、重要的海洋生态学参数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天凌  徐美珠  张瑶  王斐 《台湾海峡》2001,20(4):453-461
细菌胞外酶作为海洋环境中有机物与细菌相互作用的中介,其活性高低反映了细菌对相关有机组分的改造程度及该有机组分对细菌生长繁殖的营养贡献。胞外酶活性(extracellular enzyme activity,EEA)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海洋生态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胞外酶活性特性、影响因素及调控机制;台湾海峡胞外酶活性研究原理,现场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了台湾海峡β-葡萄糖苷酶与细菌产量、生物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6.
刘赛  杨庶  杨茜  孙耀 《海洋学报》2018,40(1):47-56
对取自桑沟湾北西南三根柱样近200 a碳来源及埋藏通量的解析,分析了湾内不同站位各形态碳的差异性,进而对全湾碳埋藏进行了估算。湾内环流、贝藻养殖等造成湾内不同区域碳埋藏的差异;桑沟湾总碳(TC)平均量1.79%,有机碳(TOC)平均量0.54%,无机碳(TIC)平均量1.25%,TOC含量相对较小,为海陆混合来源,以陆源有机碳(Ct)为主,大规模人工养殖后,海源有机碳(Ca)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桑沟湾碳埋藏通量平均为228.9 g/(m2·a),以无机碳为主要埋藏形式(约占70%),高的沉积速率及生物残骸沉降使桑沟湾养殖区碳的来源及埋藏区别于其他陆架海域。  相似文献   
197.
根据2015年夏(8月)、秋(10月)2季在诏安湾及毗邻海域开展的30个站浮游动物监测资料,研究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多样性.结果显示:共鉴定浮游动物103种和浮游幼体24类,桡足类为绝对优势的类群.优势种有14种,锥形宽水蚤(Temora turbinata)、异体住囊虫(Oikopleura dioica)和强额孔雀水蚤(Parvocalanus crassirostris)是该海域重要的优势种群.生态类群以近岸暖水类群和外海广布类群为主.夏季浮游动物丰度平均为761个/m3,秋季为81个/m3;夏季浮游动物生物量平均为237mg/m3,秋季为52 mg/m3.夏季浮游动物种类数、丰度、生物量及变化幅度均明显高于秋季,夏季湾外浮游动物种类数、丰度、生物量及变化幅度均明显大于湾内,秋季湾外浮游动物种类数、丰度及变化幅度均明显大于湾内,夏、秋季浮游动物种类数和丰度总体分布均呈现由湾内往湾外逐渐增加趋势.夏季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46,秋季为3.14.与历史资料比较:本次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种类数和平均丰度均有较大幅度升高,但平均生物量有较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98.
桑沟湾扇贝养殖对甲藻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了1983-1984年和1999-2000年桑沟湾的扇贝养殖区内、外甲藻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扇贝养殖区内甲藻细胞的绝对密度和相对密度均低于养殖区外;在扇贝存养生物量高且摄食活跃的8月,扇贝养殖区内浮游植物的主要优势种也由甲藻变为硅藻。这表明桑沟湾的扇贝养殖对于甲藻的密度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9.
基于海口站1976~1997年逐时潮位和逐日最大风速资料,利用阿基米德Copula函数构建海口年最大增水与相应日期最大风速的联合概率分布模型。结果表明:1)广义极值分布可作为海口站年最大增水和相应日期最大风速的边缘分布。两个序列之间存在强正相关关系,G-H Copula函数更适用于作为海口站年最大增水和相应日期的最大风速联合概率分布的连接函数。2)两变量联合作用的同频率增水高度设计值与增水的单变量边缘分布设计值之间的相对差值约为7.5%。3)条件概率1(P(Y≥y|X≥x))中同频率的年最大增水和相应风速的遭遇概率介于78.2%~80.9%,条件概率2(P(Y≥y|X≤x))中同频率的年最大增水和相应风速两者的遭遇概率小于4.8%。  相似文献   
200.
本研究以分离自西北印度洋深海热液硫化物的铁还原栖热腔菌(Thermosipho ferrireducens) JL129W03T为研究对象,在以四方纤铁矿(β FeOOH)为电子受体条件下,测定了不同培养时间的细胞生长量和主要的代谢产物,并结合其基因组信息预测了主要代谢途径。结果表明,厌氧糖酵解是该菌的主要代谢途径,发酵代谢产物包括乙醇、乙酸、乳酸、丁酸和CO2。同时,该菌含有\[Fe Fe\]型氢酶,可以利用厌氧发酵过程产生的还原态铁氧还蛋白获得电子产生H2。在培养基中添加四方纤铁矿后,促进了菌株的最大细胞生长量(3.17×107 cells/mL至2.19×108 cells/mL),也促进了菌株对淀粉和纤维素的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00%和34%)。同时,培养基中添加四方纤铁矿后,菌株JL129W03的乙醇产量增加了76%,而丁酸的产量却降低了73%,对H2、乙酸、乳酸的产生影响较小。本研究对了解Thermosipho ferrireducens JL129W03T的生理代谢特点和进一步应用开发清洁能源(H2、乙醇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