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43篇
  免费   3982篇
  国内免费   5770篇
测绘学   2694篇
大气科学   5867篇
地球物理   9410篇
地质学   21164篇
海洋学   3472篇
天文学   2397篇
综合类   3936篇
自然地理   3655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360篇
  2022年   1007篇
  2021年   1149篇
  2020年   957篇
  2019年   1121篇
  2018年   5722篇
  2017年   4857篇
  2016年   3571篇
  2015年   1240篇
  2014年   1366篇
  2013年   1237篇
  2012年   2175篇
  2011年   3885篇
  2010年   3153篇
  2009年   3347篇
  2008年   2852篇
  2007年   3173篇
  2006年   843篇
  2005年   895篇
  2004年   925篇
  2003年   929篇
  2002年   733篇
  2001年   567篇
  2000年   635篇
  1999年   811篇
  1998年   715篇
  1997年   630篇
  1996年   608篇
  1995年   520篇
  1994年   482篇
  1993年   432篇
  1992年   362篇
  1991年   233篇
  1990年   198篇
  1989年   173篇
  1988年   140篇
  1987年   111篇
  1986年   79篇
  1985年   56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33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10篇
  1958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991.
沈阳近百年的温度变化特征及其环流形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小珊  李辑  杨森  周广胜 《气象科学》2004,24(4):424-431
沈阳地处全球温度变化的敏感带,在近百年的温度观测记录中,沈阳的温度变化呈逐渐上升之势,近百年增高约1.7℃,这种上升趋势在冬季远比夏季明显。沈阳的年平均温度变化有一个12a的周期,各周期温度基本呈阶梯状上升,20世纪末的周期冬季平均温度比世纪初的周期升温2.8℃左右。从近50a的极端温度的变化趋势来看,极端最低温度明显升高,而极端最高温度并没有上升,变化趋势甚至略下降,以致冬、夏两季温差缩小。从沈阳的最低平均温度和最高平均温度变化来看,两者均随时间逐渐升高,说明沈阳市的增温不仅是最低温度升高造成的,最高温度的增温作用亦十分重要。从冬季环流形势分析来看,东亚大槽及其后弱脊和地面蒙古高压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明显减弱,使得冷空气向南侵袭的径向气流减弱,是导致位于冷空气通道中的沈阳冬季增温明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2.
国家气象中心气象要素的客观预报——MOS系统   总被引:24,自引:16,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面向全国2000多个台站,应用数值预报产品释用MOS技术制作温度、降水、相对湿度、风、云量及能见度等要素预报,并实现了预报业务运行。通过建立MOS预报系统,表明预报因子和预报对象的处理,建方程前的参数选择以及预报因子的选取都会影响要素预报的质量,需要做大量的细致工作。预报检验结果显示,降水预报尚未达到可用程度,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短期预报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用的或是可参考的,但还有待进一步改进。降水预报尚需在预报因子和充分运用多种探测信息方面着手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993.
深圳湾公路大桥设计风速的推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资料的完整性和合理性、方法的规范性等几方面着手,对深圳湾公路大桥设计风速进行推算。利用深圳市气象站1954~2001年逐年年最大风速资料,通过时距、高度、地形等订正后得到相当于开阔平地上方10 m高度10 min年最大风速48年序列,使之符合建筑抗风指南或规范的要求。再利用极值Ⅰ型计算出不同重现期的基本风速,同时用耿贝尔的参数估算法和修正后的矩法参数估计法计算出不同重现期(200、120、100、60、50、30、10年)的基本风速。研究发现桥位区自动气象站与深圳市气象站最大风速正相关显著,前者是后者的1.1倍,从而可将基本风速外推到桥位区,进一步根据规范将该值放大1.11/2(1.049)倍至海面上,最终得到设计风速。还利用近地层风的指数和对数曲线推算出150 m内每10 m高度层的最大风速。  相似文献   
994.
国家级气象资料存储检索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国家级气象资料存储检索系统的需求进行了分析,进而对系统进行了功能设计,并在技术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功能实现的技术路线:在数据管理方面采用数据库和文件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在存储管理方面采用分级存储管理模式,并解决了数据库的分级存储管理技术;在检索应用方面提供了程序调用式检索方式,并通过采用中间件技术实现了基于B/S结构的程序调用式检索;通过选用HPSS技术解决了由异种机型构成的高性能计算机群存储池问题;通过分别建立实时数据库和综合数据库解决了气象资料的规范化存储和实时业务使用需求之间的矛盾;在应用软件开发方面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进行。  相似文献   
995.
相空间中划分大尺度异常雨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文中针对以往雨型研究中的不足 ,从动力学角度将相空间引入到大尺度异常雨型的划分 ,通过估计EOF相平面上的概率密度函数、并确定局部极大值区域来划分主要雨型。分析表明 ,新雨型不仅再现了传统的 3类雨型特征 ,还得到了其他分型 ,并且能够反映出异常降水分布的季节内低频变化 ;分别采用 10和 2 0d低通滤波数据划分的雨型形态比较接近 ,但其种类、持续性和季节内分布等特征存在一定差异 ;雨型的气候分布与季风雨带有一定对应关系 ,其形成与夏季风异常关系密切。通过对简单直观的二维相平面问题的探讨 ,不仅证实了在相空间中划分大尺度雨型的可行性 ,也为进一步在高维空间中讨论雨型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6.
Dust sediments collected from 1995 to 1998 in Beijing, Dunhuang, Inner Mongolia, Kashi, the Kunlun Mountains, Lanzhou, Ningxia, the Taklimakan Desert, and Xi‘an, China, were characterized in terms of their physical, chemical, and mineralogical properties. Most aerosols and dust analysed ranged in texture from silty clay to clay loam. Their median particle diameters (Mds) generally ranged between 5 to 63μm,coinciding with those of loess from central China and the finest sand from northwestern China. The dust sedimen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 predominance of SiO2 and Al2O3, followed by K2O. Their SiO2/Al2O3and K2O/SiO2 molar ratios ranged from 5.17 to 8.43 and from 0.009 to 0.0368, respectively. The mass concentration spectrum during a dust storm showed a single peak, rather than the triple peak generally observed under clear sky conditions. The dominant minerals were chlorite, illite, calcite, and dolomite.These physical, chemical, and mineralogical propertie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aeolian soils and loess in western and central China.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erosols and fine-gained fractions of dust sediments collected in northern China are mainly composed of soil material transported from the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of China and Mongolia by prevailing winds. The rate of deposition and properties of dust falling on eastern China we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season, latitude, longitude, and altitude of the sampling sites.  相似文献   
997.
The present paper focuses on land cover dynamics pattern in Balkhila sub-watershed situated in Garhwal Himalayas. This study contributes example from human shaped ecosystem in mountainous regions where fragment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is active. The remote sensing and GIS has been used to understand the land cover dynamics along the topography. The results report that the land cover dynamics is dependent on the aspect due to sun illumination. The altitude and slope are no more a barrier for resource extraction and the human activity zone is shifting towards higher altitudes and slopes. The changes are also defined along the road and settlements.  相似文献   
998.
Panchromatic data of pixel resolution 5.8 m obtained from IRS-1C and IRS-1D satellites proved to be very useful for mapping purposes. One of the popular data product is the 70 km swath mosaic which is covered by a combination of 3 CCD line sensors, each with 4096 pixels. Each CCD-line sensor with different imaging times causes geometric problems of mosaicing three strips data together.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the details of the design elements of system that caters to the need for accurate and automatic multi strip image registration without any second resampling of the data. The systematic geometric correction grid mapping is improved to facilitate accurate mosaicing by automatic image registration task that makes use of the overlap data within image strips and image registration is achieved up to sub-pixel level.  相似文献   
999.
非静力中尺度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高性能计算机与大气探测技术的发展 ,使得非静力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的业务化成为可能 ,世界上主要的气象中心最近几年纷纷发展非静力中尺度模式 ,并取得了重要进展 ,这其中尤以英国气象局新发展的非静力通用模式最为突出。基于此 ,介绍了近年来国际上发达国家的非静力中尺度预报模式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并对该类模式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00.
南京-镇江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初步成果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报道了南京—镇江地区开展的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以来所取得的初步成果,讨论了如何确定土壤中元素的背景值、如何检查评价地球化学异常、如何针对农业地质的需要开展深入研究等问题,并提出了开展调查工作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