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1.
基料一滤层利用数码可视化跟踪技术、计算机信息实时处理技术和土体变形无标点量测技术,对宽级配基料一滤层系统进行了渗透室内模型试验。探讨了滤层准则的适用性,研究了不同滤层厚度和加压速率对管涌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太沙基滤层准则不适用于宽级配砂土,建议采用可移动颗粒中的d85s进行滤层准则设计;增加滤层厚度可提高系统的抗渗透破坏能力,但提高滤层厚度对提高整个系统抵抗渗透能力作用不大;水力梯度增加较快不利于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42.
一个适用于描述中国大陆冬季气温变化的东亚冬季风指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朱艳峰 《气象学报》2008,66(5):781-788
利用1951年1月-2007年2月的NCEP V1格点资料和中国台站观测资料,定义了一个冬季风环流指数(IEAWM),并分析其与中国冬季气温和东亚大气环流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该指数能够很好地反映东亚冬季风系统各成员的变化,兼顾北方和南方的环流状况和东西部热力差异的影响,改进了原有冬季风指数大多针对单一的冬季风环流成员及对中国冬季气温变化反映能力的不足,能够很好地反映中国冬季平均气温的异常变化.分析表明,当该指数为正值时东亚冬季风偏强,对应着地面西伯利亚高压和高空东亚大槽均偏强,东亚地区对流层中层的高-低纬度之间的纬向风经向切变加强,有利于中高纬度冷空气向南侵入,导致中国大陆地区气温偏低,反之亦然.IEAWM的年代际变化表明东亚冬季风在1985年之前偏强,1985年之后明显偏弱,这与1985年之后中国冬季变暖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3.
针对传统的测量技术无法满足超高复杂结构建设的要求,根据超高层建筑工程的特点和难点,通过对我国范围内的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技术的总结,本文研发了新仪器设备并提出了超高层标高高精度自动传递工艺方法,探索了一套我国“千米”超高层建筑精密施工测量的关键技术。结合GNSS 定位技术与智能化全站仪等多项新技术,获得高质量高精度测量基准、精确施工控制点及快速高精度的监测点位,将GNSS技术应用于超高层建筑施工监测是精密工程测量的突破,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4.
地形地表的不规则起伏对雷电电磁场传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地形地表的不规则起伏(简称粗糙地表)对雷电电磁场传播的影响,首先利用二维分形方法模拟了粗糙地表,然后利用Barrick表面阻抗理论和Wait近似算法研究了粗糙地表对雷电电磁场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粗糙地表对地闪首次回击垂直电场的影响较小,但对继后回击存在明显的影响。随着粗糙度的增加,继后回击垂直电场峰值的衰减程度明显增加,且时域脉冲波形上升沿时间增大。如继后回击电磁场传播100 km,均方高为30 m的粗糙地表(电导率σ=0.1 S/m)引起时域电磁场波形上升沿时间额外增约1.5μs,电场峰值额外减小约12%,且其影响随着地面电导率的减小而增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考虑复杂地形地表对闪电定位系统探测精度和效率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45.
半个世纪以来鞍山市春夏季降水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1~2004年计54 a鞍山市逐年春夏季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估计法、小波分析方法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鞍山市半个世纪以来春夏季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鞍山市春季降水线性变化趋势为增加趋势,其线性变率为2 mm/10 a,夏季降水线性变化趋势为减少趋势,其线性变率为5 mm/10 a,并且从80年代开始春夏季降水的不稳定性开始增强。春季降水存在着4~6 a和16~18 a的主要变化周期,夏季降水有18~20 a和6~8 a的主要变化周期,各周期变化在不同时期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6.
华北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华北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布测现状及监测效能,继而依据跨断层流动形变测量规范及监测的可控性、均匀性、目的性以及监测场地监测效能等,结合该区域断裂活动及地震活动性研究结果,给出华北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拟优化布设结果。该优化布设结果消除了华北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网监测地震活动盲区,有助于提高该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网监测地震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7.
松辽盆地深层侏罗系-下白垩统生物组合和沉积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描述了松辽盆地探井揭露的深层地层序列及其所产的5个牛物门类化石组合特征.9个孢粉组合是Monosulcites-Cyathidites组合、Pinaceae-Cyathidites-Osmundaeidites组合、Classopollis-Piceites组合、Lophotriletes-Cicatricosisporites组合、Paleoconiferus-Lygodiumsporites组合、Cyathidites-Leiotriletes-Clavatipollenites组合、Cicatricosisporites-Leiotriletes-Polyporopollenites组合、Leiotriletes-Schizaeoisporites-Classopollis组合和Trilobosporites-Cyathidites-Tricolpollenites组合.3个藻类组合是Vesperopsis-Australisphaera组合、Balmula granorugosa组合和Vesperopsis zhaodongensis组合.2个介形类组合是Cypridea unicostata-Limnocypridesadscondida组合和Mongolocypris limpida-Paracandona planiuscula组合.4个植物组合是Elatocladus submanchurica-Ginkgoites orientalis组合、Acanthopteris gothani-Pterophyllum组合、Sphenopteris johnstrupii-Coniopteris nympharum组合和Platanus septentrionalis-Protophyllum undulaturn组合.3个大孢子组合是Minerisporites sp.组合、Ricinospora leavigata-Galamospora sp.组合和Arcellites组合.还介绍了叶肢介、轮藻、双壳类和鱼类化石的产出情况.结合同位素资料认为:大庆群时代为中侏罗世,火石岭组可能为贝里阿斯期,沙河子组为凡兰吟期-欧特里夫期,营城组为欧特里夫期-巴列姆期,登娄库组为巴列姆期-阿普第期早期,泉头组一-二段为阿普第-阿尔卑期,并对各组沉积环境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8.
刘亢  李岩峰  郭辉文  张迎峰 《地质学报》2021,95(8):2346-2360
1948年川西理塘M 7.3地震是川滇菱形块体内部近一个世纪以来发生的震级最大的走滑型地震。在对此次同震地表破裂进行详细调查基础上,利用差分GPS对同震地表破裂带进行了精确测量与统计分析。结果揭示该地表破裂的现存长度为36 km,北端始于无量河以北,往东南沿藏坝盆地北东缘、德巫盆地东南缘,延伸至德巫乡北,分为南、北两段,而在交德附近存在约3 km长的地表破裂空区。对同震地表破裂的线密度和同震水平位错量进行分段统计后揭示,此次地震的宏观震中应位于德巫盆地中部交德东南约4~5 km处。对理塘同震地表破裂的Riedel剪切分析结果指示,该破裂带主要由R剪切组成,以发育雁列状排列的挤压鼓包(Push-up)为主要特征,伴有少量R′剪切与T裂缝,缺少P型与X型剪切。其中R剪切占95%以上,其在藏坝段(北段)的优势方向为318°,德巫段(南段)为315°,整条地表破裂带的R剪切平均方向为316°。同时发现,此次地震形成的雁列状挤压鼓包主要以平缓的"弧形"为主,这与1981年道孚MS 6.9地震和2010年玉树MS 7.1地震地表破裂带中出现大量反"S"形...  相似文献   
49.
孔隙尺度多孔介质流体流动与溶质运移高性能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入探究孔隙尺度下的流体流动特性和溶质运移规律对石油开采、农田养分管理、地下水污染修复有着重要意义。以人工构建的多孔介质结构和同步辐射X射线显微CT扫描的土壤团聚体(分辨率3.7 μm)为研究对象,在空间节点数多达64 000 000的情况下,基于格子Boltzmann模型和GPU并行技术计算得到多孔介质流体运动和溶质运移过程的关键参数,并据此探究多孔介质空间异质性对水力学特性的影响。通过对3组不同结构的多孔介质比较发现,结构复杂程度最高的土壤样品和不规则堆叠的圆球结构的渗透率在100 mD(即10-13m2)量级,远低于规则堆叠的圆球结构(>20 000 mD);土壤的迂曲度为1.40~1.60,明显高于规则堆叠的圆球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渗透率大的样品具有较小的迂曲度,这与结构的空间异质性有较强的关系;土壤的渗透率和迂曲度呈现各向异性;在水力梯度一定的前提下,渗透率较大的样品,纵向弥散系数也较大;同时,结构的异质性也会影响溶质的穿透曲线。本研究提出的模拟方法可在土壤结构中进行高效的水流运动和溶质运移模拟,可用于土壤多孔介质在孔隙尺度下的水力学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50.
准噶尔盆地侏罗纪含铀岩系的层序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对比分析准噶尔盆地侏罗纪含铀岩系的特征,在盆地北部、东部、南部筛选了3个钻透中下侏罗统西山窑组(J_2x)和八道湾组(J_1b)的钻孔,以岩性组合、沉积特征和测井曲线为基础,结合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前人研究成果,对其含铀岩系进行了划分与对比。选择12个铀矿化异常孔编制了层序沉积连井模式图,讨论了层序充填及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盆地不同位置地层层序差异较大,北缘从侏罗系下统三工河组到侏罗系上统齐古组(J_1s—J_3q)发育了3个三级层序和7个体系域。盆地东缘从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到上统齐古组(J_1b—J_3q),发育了5个三级层序和12个体系域,整体经历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湖侵过程,4个次级的湖侵湖退使湖平面达到最高位。南缘从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到上统齐古组(J_2x—J_3q)发育了3个三级层序和7个体系域,经历一次构造隆升作用造成了大规模湖退事件和一次完整的湖侵事件。八道湾期至齐古期至少经历了两次完整的湖退、湖侵事件,整体上经历了一个先退积、后进积、再退积的过程。头屯河期湖退过程中形成的扇三角洲、辫状河砂体是主要的铀储层,也标志着一次重要的构造隆升事件。研究区岩相主要有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湖泊三角洲和扇三角洲5种沉积相类型和10种沉积亚相,含铀岩系亚相主要有辫状河道、扇三角洲平原、湖泊三角洲平原。西山窑组(J_2x)含煤建造上下发育2个区域性平行不整合面,界面之下发育大规模湖泊三角洲相的粘土层圈闭了上下两侧的砂体,是寻找砂岩型铀富集的有利区带。这些认识,不仅提高了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的对比划分的精度,而且对盆地控铀要素和形成环境研究及全面开展铀矿找矿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