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34篇
  免费   9285篇
  国内免费   13660篇
测绘学   5135篇
大气科学   6882篇
地球物理   9644篇
地质学   27016篇
海洋学   6622篇
天文学   1184篇
综合类   4177篇
自然地理   6019篇
  2024年   426篇
  2023年   1190篇
  2022年   2331篇
  2021年   2924篇
  2020年   2367篇
  2019年   2667篇
  2018年   2640篇
  2017年   2522篇
  2016年   2757篇
  2015年   2716篇
  2014年   2843篇
  2013年   3141篇
  2012年   3307篇
  2011年   3219篇
  2010年   3161篇
  2009年   3054篇
  2008年   2943篇
  2007年   2748篇
  2006年   2543篇
  2005年   2258篇
  2004年   1635篇
  2003年   1361篇
  2002年   1422篇
  2001年   1274篇
  2000年   1235篇
  1999年   1287篇
  1998年   892篇
  1997年   938篇
  1996年   863篇
  1995年   707篇
  1994年   592篇
  1993年   545篇
  1992年   436篇
  1991年   304篇
  1990年   258篇
  1989年   190篇
  1988年   182篇
  1987年   141篇
  1986年   124篇
  1985年   98篇
  1984年   61篇
  1983年   56篇
  1982年   48篇
  1981年   36篇
  1980年   45篇
  1979年   38篇
  1978年   19篇
  1975年   18篇
  1958年   21篇
  1954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慢地震慢前兆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岩石高温高压破裂实验与有机玻璃破裂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对比、地震波形记录(观测资料)与试样破裂波形(实验资料)对比、地震前后定点应变与主破裂前后应变形态变化的对比,认为慢地震是临界或亚临界破裂或预先滑动所致,是低频应变波动。它是材料屈服、弱化或塑性变化的必然结果。而慢前兆则是临近大地震(大破裂)前出现的诸如形变、低频地震波(破裂弹性波)等的短期及临震前兆现象,它比较可靠。但由于许多岩石主破裂前并无明显的临界破裂或预滑动现象,也并非所有岩石都一定出现明显屈服,所以也并非每个地震前都有慢地震,因此,也就不一定都出现低频波动。从而,也并不一定都出现相同的短期、临震前兆现象。  相似文献   
822.
2001年11月14日在昆仑山口西发生了8.1级地震,震中位置为90.9E、36.2N.分析表明,8.1级地震前一些主要地震活动性异常都出现了,例如空区、条带、增强、平静和震群等,且与7级大震比较,这些前兆图象的演变具有类似的过程,所不同的是8.1级地震的前兆地震活动图象涉及的区域范围更大、地震震级更高,这为特大地震的前兆识别和预报提供了依据.最后回顾了对这次大震的粗略预测,并讨论了有关大震预测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823.
中国地震台网数字化改造的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九五期间(1996~2000年)中国地震台网数字化改造的进展和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1999~2001年)的建设情况,重点介绍了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数字地震台网的台站分布、仪器配备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824.
1906年玛纳斯7.7级地震孕震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玛纳斯 7 7级强震区的构造格架 ,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 190 6年玛纳斯 7 7级地震的强震区进行了应力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玛纳斯地震的震源区不仅位于应力集中的部位 ,而且该部位集中的应力还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大。数值模拟较好地再现了 190 6年玛纳斯 7 7级地震震源区的应力积累过程  相似文献   
825.
一种新的卫星热红外遥感信息数据源:EOS/MODIS数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略介绍了四川省地震局近年来所开展的卫星遥感热红外辐射信息用于地震监测预报的研究工作及其进展;对目前地震系统卫星遥感热红外辐射信息研究工作所使用的数据源进行了比较;着重介绍了一种新的卫星热红外遥感信息数据源——搭载于美国地球观测系统(EOS)的Terra和Aqua极轨卫星上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这一唯一进行直接广播的对地观测仪器的基本参数及数据特性。对MODIS数据与目前正在使用的AVHRR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认为,EOS/MODIS数据的产生,将进一步推动利用卫星热红外辐射资料研究强震前的热异常场的工作,并可望在我国地震监测预报实践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826.
2002年南海季风建立及其雨带变化的天气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南海海 气通量观测试验资料结合NCEP ,GPCP以及GMS - 5云图资料 ,综合分析了 2 0 0 2年 5~ 6月南海西南季风建立过程及其雨带变化 ,确定 5月 14日西沙及北部海区西南季风爆发 ,5月 15日整个南海季风爆发 ,季风爆发时间属于正常年 ;季风爆发时风向、风速、云量、降水、湿度、辐射及海面温度等要素都发生突变。这种突变是由大气环流的突变造成的。季风爆发前后大气环流变化过程是 :80~ 90°E越赤道气流加强 ,同时印缅低压加深 ,孟加拉湾南北向气压梯度增大 ,而后东亚大陆上气旋发展东移 ,副热带高压东撤 ,孟加拉湾低压槽前的赤道西风突然加强越过中南半岛 ,南海北部首先出现强西南风 ,继而南海季风迅速地全面爆发。孟加拉湾西南风加强到南海季风爆发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大陆冷空气南下起了重要的作用。南海季风爆发时呈现单雨带型 ,而后由单雨带型转变为双雨带型 ,雨带受副热带高压和季风系统共同影响 ,并且随着副热带高压移动位置变化。  相似文献   
827.
地表非均匀性对区域平均水分通量参数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次网格尺度地表非均匀性对于网格区平均通量具有重要影响。若将网格区视为均一地表 ,并不能真实描述地 气通量交换过程 ,且可造成很大误差。文中从理论上证明 ,区域平均水分通量的变化率可分解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区域水分通量的算术平均变化率 ;第二部分为非均匀性所引起的水分通量变化率扰动 ,它与区域内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变差系数有关。数值试验表明 ,地表土壤水分的水平空间变差系数集中反映了区域内土壤水分分布的非均匀程度 ,不同土壤对同样的非均匀程度其敏感性是不同的。变差系数愈大 ,非均匀性愈强 ,在相同的土壤水分平均值下 ,不同土壤类型对地表非均匀程度的敏感性并不相同。例如沙土和粘土受非均匀性的影响就可相差数十倍。  相似文献   
828.
单程波方程偏移算子高阶辛格式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地震偏移算法中单程波算子中e指数项的近似,提出一种高阶辛格式算法. 与非辛格式的近似、一阶辛格式近似和两步法进行数值对比表明,文中提出的高阶辛格式具有更高的精度. 脉冲响应的计算也表明文中的近似方法具有降低频散效应和适应横向变速的能力. 用Marmousi模型验证了对复杂构造的成像的能力,实际资料计算表明本文方法适合于较大深度的稳定准确成像.  相似文献   
829.
通过大量钠层荧光激光雷达观测数据的分析研究,给出我国武汉地区钠层平均分布形态的基本特征. 结合钠层模型分析,指出大气微量元素分布的纬度变化可能是导致不同纬度地区钠层平均分布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同时给出武汉地区随季节变化的钠层平均分布形态. 对武汉地区钠层分布形态时间变化的分析,发现其短期变化与重力波活动及夜间变化与潮汐波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830.
地球物理问题的自适应模拟退火方法求解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对应用模拟退火方法来处理具有多参数性和非线性特点的地球物理问题时,温度参数和退火过程难以选取,需通过反复试验,不便于应用的缺陷,通过对晶体生长过程的分析,提出了温度参数的确定方法,不同的参数退火速度可以调节.使得本文所述算法具有自适应的特点,便于实际应用,通过理论和实际试算,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