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74篇
  免费   6621篇
  国内免费   9873篇
测绘学   4732篇
大气科学   3592篇
地球物理   5343篇
地质学   17674篇
海洋学   5130篇
天文学   340篇
综合类   2347篇
自然地理   4410篇
  2024年   259篇
  2023年   644篇
  2022年   1615篇
  2021年   2153篇
  2020年   1636篇
  2019年   1996篇
  2018年   1721篇
  2017年   1672篇
  2016年   1707篇
  2015年   2055篇
  2014年   1851篇
  2013年   2362篇
  2012年   2580篇
  2011年   2477篇
  2010年   2461篇
  2009年   2298篇
  2008年   2297篇
  2007年   2112篇
  2006年   2097篇
  2005年   1717篇
  2004年   1280篇
  2003年   874篇
  2002年   917篇
  2001年   869篇
  2000年   667篇
  1999年   388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4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7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71.
中国震积岩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震积岩是具有特殊震积构造和震积序列的一种灾变性事件岩。近十几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在研究、对比现代和古代震积岩成因沉积物后,逐渐认识到震积岩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沉积岩,震积岩的主要识别标志有震裂缝、地裂缝、断裂递变层、微同沉积断裂、层内褶皱、假结核、液化砂(泥)岩脉、火焰构造及振动液化卷曲变形构造等。对中国震积岩和震积作用、地震——海啸序列、碳酸盐岩振动液化序列与萨布哈震积岩序列、震积岩与震积不整合序列、大陆边缘震积岩序列、陆相断陷湖盆震积岩及垂向序列等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通过岩心观察和描述开展陆相震积岩研究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特别是生油断陷湖盆震积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石油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972.
Comparing with lithofacies palaeogeography of several great plains, the authors analyzed four great plains in Quaternary diastrophism, the sedimentary facies,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their evolution from the independent embryonic and river system of ancient Heilongjiang finally to the Halar highland, Songnen Plain, Sanjiang Plain, the Xingkai Lake Plain and various river systems, collected the unification outside the system of Heilongjiang River to release into the sea, south ancient Xialiao River finally piracy Dongliao River, Xialiao River had released into the sea the ancient water law vicissitude and the evolved rule.  相似文献   
973.
三维CT成像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维CT成像广泛应用于放疗模拟定位等临床实践。当扫描运动物体时三维图像存在的位移和形变,与扫描参数设置和被扫描物体的运动状态等关系密切。本文通过理论分析CT扫描过程,建立三维成像的数学模型,计算三维图像的时间分辨率、位移和形变等指标,并分析其变化规律,为将来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74.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及恶性肿瘤化学治疗与胃壁增厚的关系。材料与方法:胃以外身体其它部位恶性肿瘤患者140例,均行腹部CT扫描,男性81例,女性59例。140例中,化疗病人110例。原发肿瘤为肺癌,肝癌,结肠癌,乳腺癌,血管肉瘤,小肠恶性间质瘤,子宫颈癌等。当日晨禁食、扫描前口服2%-3%的泛影葡胺300ml~500ml或清水300ml~500ml后行腹部CT扫描。结论:通过对140例恶性肿瘤和化学治疗背景的患者胃壁厚度的分析,胃以外身体其它部位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胃壁往往增厚。胃壁增厚与恶性肿瘤及与化疗存在正关联的关系。  相似文献   
975.
从虚拟现实的概念出发,分析了虚拟现实的3个特征,论述了虚拟现实技术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及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最后,我们以小区为研究对象,将3D数据作为数据源,采用VRMap软件平台进行将VR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中的研究与试验。  相似文献   
976.
南海现代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组合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98年6~9月南海海洋环境调查及1987年SO-50中德联合调查中所取得的资料,对南海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组合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将南海与渤海、黄海、东海现代沉积过程中的正构烷烃碳分子组合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南海北部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分布范围为nC15~nC33,双峰群,居前的低碳数主峰碳为nC19~nC22,居后的高碳数主峰碳为nC27,nC24以后奇碳的优势明显,OEP为2.13,nC23-/nC24 值平均为1.53,沉积物中陆源输入居多;南海南部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分布范围为nC15~nC33,呈双峰群,居前的低碳数峰群以nC19~nC23为主峰碳,居后的高碳数峰群以nC27或nC29为主峰碳,OEP为1.58,nC23-/nC24 值平均为2.15,沉积物中海洋生物来源居多。南海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为海洋和陆源两种有机质来源。(2)南海南部处于典型热带海洋环境,生物生产力较高,大量硅质、钙质生物在海域繁殖,生物效应降低了陆源物质的丰度。物源效应和生物效应的差异是南海南、北部现代沉积物的碳分子组合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3)南海现代沉积物各站位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P r/Ph值基本小于1,说明沉积物沉积时为缺氧还原的沉积环境,但局部海域沉积环境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受到涌升的南极底层水的影响。(4)南海与东海、黄海、渤海不同海域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组合特征对比可知,各海域沉积物均显示出物源效应。  相似文献   
977.
姚安地震序列与大姚地震序列震源参数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丽芳  刘杰  苏有锦 《地震》2006,26(1):10-18
2000年1月15日在云南省姚安县发生了MS6.5地震, 2003年7月21日和10月16日在云南省大姚县发生了MS6.2、 MS6.1地震。 这两个地震序列均发生在滇中块体, 震中位置相距42.5 km, 构造、 应力背景相似, 但序列类型不同, 时间间隔短。 为深入研究姚安地震和大姚地震序列的特征, 根据昆明区域数字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波资料, 利用遗传算法计算了2000年姚安地震和2003年大姚地震序列的震源参数。 研究结果表明, 姚安地震序列和大姚地震序列的地震矩和近震震级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它们的地震矩M0均在1012~1014 N·m, 地震矩与震源半径之间呈线性关系。 应力降随震级变化不明显。 拐角频率和地震矩之间有明显的依赖关系, 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拐角频率和地震矩的关系式, 利用此关系式可计算出给定地震矩的拐角频率估计值fa, 进而可分析实际计算的拐角频率与估计值之差(fc-fa)的时间变化曲线。 姚安地震序列和大姚地震序列实际计算的拐角频率与估计值之差(fc-fa)及应力降随时间的变化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 姚安地震序列的应力降和拐角频率差值在4.3级和4.6级强余震前均有一个上升-下降过程, 反映余震区应力场有一个增高-下降过程; 大姚地震序列应力降和拐角频率差值在MS≥4.6强余震发生之前均会出现高值异常, 但在MS4.6~4.7地震之前出现的高值异常持续时间短, 在MS6.1地震前出现的高值异常持续较长。 文中结合两个地震的发震构造, 序列类型等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78.
2003年云南大姚6.2级和6.1级地震余震S波分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邬成栋  付虹  刘杰 《地震》2006,26(1):1-9
利用2003年云南大姚6.2、 6.1级两次地震的余震资料对该区进行了S波分裂研究。 结果表明, 云南大姚地区的快剪切波偏振的优势方向约为N33°W, 与该区域的区域主压应力的方向一致。 通过对比6.2级余震和6.1级余震的偏振方向和延迟时间, 可以看到6.1级地震后明显的应力释放现象, 在几次强余震前, 均观测到延迟时间呈现增加的特征, 并且几次地震在即将发生之前的短时间内还观测到延迟时间有减小的现象, 这一现象符合震前应力长时间积累和短时间应力释放的结论, 时间延迟在强震前会出现下降具有重要的地震短临预测意义。 研究认为S波分裂参数可以反映区域应力场的动态变化信息, 为应力场研究与地震预测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979.
根据1999年岫岩地震序列的活动特点, 将其划分为前震、 余震密集、 余震平静、 余震衰减4个时段, 利用收集整理的1999年6月至2000年9月间该序列中161次2.5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Gephart的应力反演方法, 研究了震源区各时段内构造应力场的总体特征和时序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序列的主压应力方向与华北地区的构造应力场基本一致, 而且最大主压应力的空间取向经历了主震前相对稳定—主震后分散—最大余震前相对稳定—最大余震后分散的全过程。 该结果对主震和最大余震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80.
系统分析了北京及其邻区多年积累的震例资料, 提出该区的地下流体异常分为趋势上升型中期异常、 转折型中短期异常、 突发型短期异常和短临异常等类型。 运用“同一化”思路、 从属函数、 剩余曲线及原始曲线均方差等异常判定方法, 提取了中等以上地震, 特别是5级以上地震的中、 短、 临异常实例。 通过对流体异常特征的统计分析, 给出了北京及邻近地区的中期、 中短期、 短期和短临异常的时间分布特征, 并对地震前各阶段异常的超前时间进行了总结, 该时间可作为发震时间的预测指标。 在实际应用中可为该区的震情判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