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56篇 |
免费 | 2531篇 |
国内免费 | 486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05篇 |
大气科学 | 1284篇 |
地球物理 | 2660篇 |
地质学 | 8581篇 |
海洋学 | 1836篇 |
天文学 | 258篇 |
综合类 | 1064篇 |
自然地理 | 116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9篇 |
2023年 | 232篇 |
2022年 | 427篇 |
2021年 | 504篇 |
2020年 | 396篇 |
2019年 | 433篇 |
2018年 | 366篇 |
2017年 | 340篇 |
2016年 | 339篇 |
2015年 | 432篇 |
2014年 | 395篇 |
2013年 | 548篇 |
2012年 | 564篇 |
2011年 | 1041篇 |
2010年 | 813篇 |
2009年 | 942篇 |
2008年 | 621篇 |
2007年 | 791篇 |
2006年 | 1006篇 |
2005年 | 1046篇 |
2004年 | 1449篇 |
2003年 | 988篇 |
2002年 | 738篇 |
2001年 | 619篇 |
2000年 | 403篇 |
1999年 | 312篇 |
1998年 | 325篇 |
1997年 | 297篇 |
1996年 | 194篇 |
1995年 | 152篇 |
1994年 | 131篇 |
1993年 | 319篇 |
1992年 | 295篇 |
1991年 | 140篇 |
1990年 | 51篇 |
1989年 | 78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59篇 |
1986年 | 34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9篇 |
1978年 | 12篇 |
1977年 | 20篇 |
1976年 | 17篇 |
1940年 | 9篇 |
1937年 | 15篇 |
1934年 | 8篇 |
1933年 | 13篇 |
1928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81.
在某吹填软黏土岸坡上修建码头时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滑坡,待滑体稳定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工程措施,实现了码头的重建。详细阐述了岸坡发生滑动的全过程,通过现场勘察和有限元模拟分析了岸坡发生滑动破坏的原因。分别考虑了打桩与交通荷载作用,导致地基土中产生超静孔压,从而对岸坡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岸坡发生失稳破坏是多种不利工况叠加的结果,其主要原因是在低潮位时的超挖引起的,打桩及交通荷载作用也是造成滑坡的不利因素。在破坏的岸坡上重建码头,采用了振动砂桩加固地基,同时在地表铺碎石垫层作为预压荷载,加速地基土的固结。有限元分析和码头的成功重建表明,使用砂桩加固地基可以同时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加速土体排水固结的目的,对于码头的重建是有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2.
江西永平铜矿田构造地球化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在对永平铜矿田构造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矿田主要控岩控矿构造——F_1断裂构造地球化学和候家—嵩山倒转背斜褶皱构造地球化学,以及构造应力对矿液和成矿物质的运移与富集的影响——成矿构造地球化学。最后还提出了永平铜矿田构造地球化学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83.
内蒙古东五分子地区韧性剪切变质作用的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五分子地区花岗-绿岩地体经受了三种类型变质作用的改造。韧性剪切带不仅控制了区域变质岩组合的分布,而且也导致其变质作用的强度出现了逆转序列。根据岩石的结构、碎斑含量及矿物成分,韧性剪切变质岩划分为三类,其共同特点是具有碎斑结构。其变形结构分为单矿物型及组合型。同一块韧性剪切变质岩由处在单变平衡的一组矿物组成。根据岩石变形及重结晶的特点,结合其产状,确定出两种不同类型韧性剪切变质带。共生矿物对的研究证明它们形成于地壳不同深度及温度、压力条件。本区的金矿化、运移、沉淀与韧性剪切变质带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84.
Yang Wunian Zhu Zhangsen 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GIS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Liu Xinzhu Yang Wencai 《《地质学报》英文版》1997,71(3):344-354
The structural feature shown on a remote sensing image is a synthetic result ofcombination of the deformations produced during the entire geological history of an area.Therefore, the respective tectonic stress field of each of the different stages in the complexdeformation of an area can be reconstructed in three steps: (1) geological structures formed atdifferent times are distinguished in remote sensing image interpretation; (2) structuraldeformation fields at different stages are determined by analyz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microstructures (joints and fractures) and the related structures (folds and faults); and (3)tectonic stress fields at different stages are respectively recovered through a study of the featuresof structural deformation fields in different periods. Circular structures and related circlular and radial joints are correlated in space to con-cealed structural rises. The authors propose a new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natural model ofthe concealed structural rises and calculating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by using quantitative dataof the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of circular structures and related linear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85.
YUE Ping NIU ShengJie HU YinQiao & ZHANG Qiang Key Laboratory of Arid Climate Change Reducing Disaster of Gansu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Arid Climate Change Reducing Disaster of CMA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英文版)》2010,(5)
Macroscopic reas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urbulences in fluid is the conjunction action of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shears. We use the 2008 spring flux observations in the surface layer over Inner Mongolian grassland, obtain the similarity functions of turbulent intensity under different stratification stability conditions, and calculate the clear day turbulent intensity in the spring, which is then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observed values of turbulent intens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Inner Mo... 相似文献
186.
187.
长江口邻近海域溶解态铝的分布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6年6、8、10月对长江口邻近海域的大面调查资料,分析了溶解态Al的分布及季节变化,讨论了水团混合、悬浮颗粒物及浮游植物水华对溶解态铝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航次溶解态铝的水平分布规律相似,都是近岸浓度最高,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浓度降低,6、8、10月溶解态Al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19±77)、(109±80)和(138±73)nmol/L,统计结果表明该海域的溶解态铝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影响溶解态铝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水团混合、底沉积物的再悬浮以及浮游植物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8.
下蜀组在长江下游分布很广,与农副业生产关系密切,是许多大型工程建筑的地基持力层。虽然几十年来许多地层古生物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使之成为晚新生界的典型层位,但对其成因和代表的环境等尚存在分歧看法。本文讨论一例五十年代可能发现于下蜀组底部的、近年来生境研究得十分清楚的生物化石,认为下蜀组沉积初期的环境可能是温湿、低平、多水域的,沉积成因类型可能是水成的。在生物证据不多的情况下,哪怕增加一点点说明问题的生物线索都显得异常珍贵,因为往往生物反映的环境面貌比较地全面和具体。 相似文献
189.
以青藏高原黄河源玛多为实验区, 基于TRM-ZS1气象生态环境监测仪2009年1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辐射及能量通量观测数据, 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 进行了该区域潜热和感热通量的估算, 分析了黄河源区高寒草甸下垫面辐射收支, 潜热、 感热和土壤热通量在不同季节的分配, 对该区域冬季地面加热场强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域总辐射、 净辐射较强, 总辐射平均日积分值为18.06 MJ·m-2·d-1, 净辐射平均日积分值5.95 MJ·m-2·d-1, 曾观测到高达979.5 W·m-2的净辐射通量.全年地表平均反射率为0.30, 接近于荒漠和半荒漠下垫面的反射率.植物生长季土壤湿度和冬、 春季地面积雪是影响该区域地表反射率的两个最主要因素.该区域感热通量年积分值为742.68 MJ·m-2·a-1, 潜热通量年积分值为1 388.58 MJ·m2·a-1, 全年中地表以潜热方式传递热量为主.分季节分析, 冬季感热潜热强度相当, 春季以感热为主, 夏秋季则以潜热为主.土壤热通量年积分值为38.06 MJ·m-2·a-1, 全年热通量在热量平衡中约占1.8%, 但季节分配不平衡, 在冬季, 有|G|>H+LE, 土壤热通量是热平衡最大的分量.该区域地表全年向大气释放热量, 地表对大气而言是热源. 相似文献
190.
浅层地下水补给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响应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数据整理分析,查明滹沱河流域平原区1976-2005年以开采量、灌区引水量和河道过水量为代表的人类活动逐渐增强,分析了浅层地下水补给在大气降水减少和人类活动逐渐增强背景下大幅减少的响应特征:综合补给量所占比率由1976-1980年的21.6%下降到2000-2005年的11.3%.随后,从开采量、河道过水最和灌区引水量三个方面分析了浅层地下水补给响应人类活动的变化特征:地下水补给量与开采量呈y=65.412x-0.2576模式随降水量增减而负相关变化;河道渗漏补给量和渠水入渗量在地下水位不同埋深条件下表现出随来水量、引水量增加而增大的态势,但在不同埋深条件下,河道渗漏补给量与来水量之间、渠水入渗量和引水量之间关系不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