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98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83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历史文献、古地图和现代遥感数据,引入历史学古代城镇形态复原方法,复原(提取)明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113座城镇7个时间断面(1461年、1820年、1930年、1970年、1980年、2000年和2010年)下的城镇边界,采用扩张速率、扩张效率、首位度指数和位序-规模法则,分析了近六百年来区域城镇空间与城镇体系等级规模演变格局。取得以下研究结果:研究时段内,区内城镇用地总规模由205.98 km2增加到6442.19 km2,扩大了31.27倍;城镇扩张经历了萌芽阶段(明清时期)、起步阶段(民国至改革开放前夕)、成长阶段(改革开放至2000年)和加速阶段(2000—2010年),城镇扩张速率不断加快,但扩张效率有待提升;在城镇等级规模空间格局上,明清时期南京与苏州为区内的一级城镇,民国后,上海逐渐取代其地位,从五级城镇发展成为区域核心城镇,四级以上城镇主要集中在长江干流沿岸和太湖流域,五级以下城镇大多集中在安徽;城镇体系呈首位型分布,城镇首位度较高,且改革开放后的城镇首位度较明清与民国时期要高,不同等级规模城镇之间差距扩大,大城镇优势较强。近30年,长江沿岸城镇发展加速,苏锡常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等逐渐形成并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报道了一批新的海底底水温度(BWT)数据,其中南海(SCS)158个站位、东印度洋(EIO)30个站位及西太平洋(WPO)37个站位。基于这批新的BWT数据,获得南海和西太平洋海域底水温度与水深经验关系,可为地球物理和物理海洋提供准确、可靠的海底温度边界。这将有助于海底油气资源调查与评估。同时,这批实测数据表明:1)水深超过3500m的海域,其底水温度在南海约为2.47℃,比东印度洋(~1.34℃)和西太平洋(~1.60℃)稍微偏高。这与大洋传送带模式所预测的情况比较吻合。该模式认为:低温高盐的海水,从北大西洋格陵兰岛和冰岛附近海域下沉到深层,然后向南流动,再与南极洲周围海域的低温高盐海水一同向北进入印度洋和太平洋。而南海是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热带边缘海,其内部海水与印度洋和菲律宾海交换有限,导致海水温度整体高于印度洋和太平洋。2)台西南盆地水深在2700~3000m的部分站位,其底水温高达约3.00℃,明显高于其周边同水深海域底水温度(平均值约为2.33℃)。这可能是台西南盆地海底水热活动导致的结果。3)在东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水深超过4800m海域,底水温度随着水压增大稍有升高,其升高率分别为10.6mK·MPa~(-1)和12.0mK·MPa~(-1)。这与理论估算的深层底水绝热压力温度梯度范围较为吻合。这也意味着东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深层底水,主要由绝热自压作用导致其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13.
用非色散红外气体分析仪进行大气CO2本底浓度的测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按WMO关于开展全球CO2监测的要求,在对引进设备进行改进的情况下,建立了我国开展大气CO2本底浓度连续测量的红外气体分析测量系统及有关方法。系统的测量精度优于0.1ppm,完全满足全球本底测量的要求,并具有较好的国际可比性。在此基础上,首次取得了我国大陆上空大气CO2的本底浓度资料。  相似文献   
14.
A CASE STUDY ON SANDSTORM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The favourable synoptic situation and climate background for a sandstorm process,which occurred in theperiod 9—16 April 1988,have been studied through analyzing weather maps,meteorological elements,satellitecloud pictures and sandstorm trajectories.The sand dust origin area,the directions and the paths of sanddust transport,and the extent the sand dust reached are also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of measurments andanalysis indicate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sand dust particles is 10 times greater than the normal.It is also shownthat the elements in the sand dust are lithophylic and come from natural source through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the sand dust,so that the sand dust has not been polluted by human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5.
对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弧形构造区(105deg;~107deg;E,36deg;~37.5deg;N)的5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进行处理分析和二维反演,得到研究区内东西宽约160 km、深约60 km范围的地壳电性细结构. 结果表明: 研究区呈现南西——北东的带状分布特征. 由南西——北东可分为6个电性区块,依次为西吉盆地(Ⅰ)、西、 南华山隆起(Ⅱ)、兴仁堡-海原盆地(Ⅲ)、中卫-清水河盆地(Ⅳ)、中宁-红寺堡盆地(Ⅴ)和鄂尔多斯西缘带(Ⅵ). 各区块在平面上呈北西撒开、 南东收缩的ldquo;扫帚状rdquo;形态;弧形构造区弧顶附近构造完整、规模大,自弧顶向北西、南东两端构造规模逐渐减小. 地表到深度10 km左右,西、南华山隆起和鄂尔多斯西缘带呈高阻特性,西吉、兴仁堡-海原、中卫——清水河和中宁-红寺堡4个盆地的电阻率较低且呈盆地凹陷形状. 其中兴仁堡-海原盆地电性基底最深,显示为南西深北东浅的ldquo;簸箕状rdquo;起伏形态. 研究区发育不连续的壳内低阻带,与该区中、强震活动密切相关. 1920年海原大震区存在明显的电性结构差异,震区南西侧和上部区域为相对高阻,北东侧和下部区域为相对低阻.   相似文献   
16.
Living with floods: victims' perceptions in Beijiang, Guangdong,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study revealed the collective values of the flood victims in the Beijiang area, Guangdong, China, as a result of a hazardous flood in 1994. The victims were sceptical of large flood-prevention engineering structures. They believed that flooding was unavoidable, but by extending support networks, applying hazard-resistant designs, and developing loss-sharing adjustments the disastrous effects of a flood could be mitigated. Seemingly, victims were prepared to live with floods and adopted functional adjustments to lessen flood impact.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夏季背景气溶胶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初步揭示了北京地区夏季背景气溶胶的一些特征,其中包括元素浓度及其变化、富集因子和气溶胶来源等。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图斑空间关系的遥感专家分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光谱均质单元——图斑作为空间对象粒度的基本单元,采用图斑邻域搜索算法,获取不同类别图斑间的空间关系。在ERDAS专家分类系统中,根据图斑相邻关系以及DEM信息对初始分类结果进行了修正,提高了湿地、草地和农业用地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9.
飞机航迹分析是飞机云物理和大气环境探测中进行飞行探测资料整合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GPS航迹资料分析中,资料的不连续和经纬度数据进制换算是飞机探测作业分析中常遏的问题。根据北京2004年增蓄型飞机人工增雨探测作业试验期间GPS航迹数据特点,通过Matlab分析讨论其中的问题,利用Matlab良好的矩阵运算功能,对航迹经纬度数据进行换算,并根据航迹记录时间的连续性特点,提出了对不恰当、丢失和重复数据的判断分析方法。分析使用表明,在飞机探测作业航迹分析中,Matlab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并能将结果进行多维可视化显示。  相似文献   
20.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at four-times ice age happened during the Quaternary epoch on the Tibetan Plateau. However, the research on the chronology of the four-times ice age is far from enough. The Shaluli Mountain on the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is an ideal place for plaeo-glacier study, because there are abundant Quaternary glacial remains the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ges of the Quaternary glaciations, based on the exposure dating of roche moutonnée, moraines and gla- cial erosion surfaces using in situ cosmogenic isotopes 10Be. It is found that the exposure age of the roche moutonnée at Tuershan is 15 ka, corresponding to Stage 2 of the deep-sea oxygen isotope, suggesting that the roche moutonnée at Tuershan is formed in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The expo- sure age of glacial erosion surface at Laolinkou is 130―160 ka, corresponding to Stage 6 of the deep-sea oxygen isotope. The oldest end moraine at Kuzhaori may form at 421―766 kaBP, corre- sponding to Stages 12―18 of the deep-sea oxygen isotop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limate charac- teristic of stages 12,14,16 and 18 reflected by the deep-sea oxygen isotope, polar ice cores and loess sequence, the oldest end moraine at Kuzhaori may form at stage 12 or stage 16, the latter is more possi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