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6篇
  免费   1022篇
  国内免费   1866篇
测绘学   780篇
大气科学   753篇
地球物理   705篇
地质学   3388篇
海洋学   791篇
天文学   43篇
综合类   317篇
自然地理   637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313篇
  2021年   379篇
  2020年   302篇
  2019年   312篇
  2018年   289篇
  2017年   243篇
  2016年   312篇
  2015年   333篇
  2014年   303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463篇
  2011年   420篇
  2010年   426篇
  2009年   390篇
  2008年   406篇
  2007年   344篇
  2006年   365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11.
从岩体特征、构造条件、围岩蚀变,以及矿石类型等方面总结了大坪里—向阳坪地区铀成矿特征,开展了铀成矿条件分析。并与沙子江铀矿床铀成矿特征相比较,确定找矿类型为受脆-韧性走滑断裂带控制的硅质脉型热液铀矿,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12.
柴达木盆地侏罗系分布的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探讨了柴达木盆地现今上、中和下侏罗统的残余分布及控制因素,指出侏罗纪为连续的沉积过程,下侏罗统的断陷盆地原始沉积中心集中在阿尔金、红山和冷湖构造带以南的地区;中侏罗世为坳陷型盆地,沉积面积大于早侏罗世;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为范围广阔的大型坳陷盆地。晚白垩世大面积隆升,侏罗系剥蚀量最大的地区位于冷湖一带。新生代晚期的走滑冲断作用对于侏罗系的分布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赛什腾山和北部的南祁连山隆升使侏罗系被分割成南北两个残余分布区。  相似文献   
913.
The moving-window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utumn Indian Ocean Dipole (IOD) events and the synchronous autumn precipitation in Huaxi region, based on the daily precipitatio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an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data from 1960 to 2012. The correlation curves of IOD and the early modulation of Huaxi region’s autumn precipitation indicated a mutational site appeared in the 1970s. During 1960 to 1979, when the IOD was in positive phase in autumn, the circulations changed from a “W” shape to an ”M” shape at 500 hPa in Asia middle-high latitude region. Cold flux got into the Sichuan province with Northwest flow, the positive anomaly of the water vapor flux transported from Western Pacific to Huaxi region strengthened, caused precipitation increase in east Huaxi region. During 1980 to 1999, when the IOD in autumn was positive phase,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presented a “W” shape at 500 hPa, the positive anomaly of the water vapor flux transported from Bay of Bengal to Huaxi region strengthened, caused precipitation ascend in west Huaxi region. In summary, the Indian Ocean changed from cold phase to warm phase since the 1970s, caused the instability of the inter-ann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OD and the autumn rainfall in Huaxi region.  相似文献   
914.
山东半岛地下水库建设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建设和管理地下水库是我国北方缺水地区增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有效途径.为了有效利用暴雨洪水资源,同时阻止海水沿河道下游入侵地下水含水层,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山东半岛陆续兴建了多座地下水库.介绍了山东半岛地下水库建设成就、地下水库建设的潜力、采取的技术措施和主要研究进展.指出地下水库环境保护是亟待引起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15.
石口金矿位于钦杭成矿带,是新近发现的具有一定找矿潜力的金矿。为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该文通过对石口金矿Ⅲ-②矿体原生晕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对找矿前景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主成矿元素Au与元素As、Ag、Sb密切相关,挥发份F可作为特征指示元素;Ⅲ-②矿体有可能为多期叠加形成,尾晕元素出现在原生晕分带序列前端,指示深部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这些研究成果暗示Ⅲ矿化带沿走向及Ⅲ-②号矿体深部具有进一步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916.
肖潇  李峰  秦李斌  侯庆明 《北京测绘》2021,35(10):1250-1255
严厉打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能保护国土资源不受侵害、提升城市形象、维护社会公平和国家法律法规.利用卫星影像监测"两违"行为,具有覆盖范围广、监测频率高、成本低、受限制条件少等优势,随着卫星影像空间、时间分辨率的逐渐提高,使月度亚米级卫星影像在"两违"监测中的应用成为可能.研究利用月度亚米级卫星影像开展"两违"监测应用的方法,以北京市为例介绍了具体应用情况,并总结了技术关键点.利用高空间分辨率、高频次卫星影像可以有效提高"两违"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内业变化检测和外业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可为"两违"执法提供更为客观准确的数据基础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17.
古亚洲构造域侵入岩时——空演化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许多著名学者提出众多模型,讨论古亚洲构造域的构造演化和造山(带)结构样式。但是,认识上的分歧很大,特别是关于主洋盆的空间位置和闭合时间。本文主要基于中国侵入岩大地构造编图(1∶250万)和研究这个侧面,参与讨论。1侵入(岩)弧,碰撞和后造山岩石组合,随时间由西向东变新,同时,主构造带走向从近东西向转为近南北向,暗示古亚洲洋的闭合最终转化为太平洋构造域。2位于主洋盆北侧的是宽阔的西伯利亚克拉通南缘的沟——弧——盆系统;位于南侧的西面为南天山被动陆缘,中部为塔里木克拉通北缘的窄的沟——弧——盆系统,东面为华北克拉通北缘的活动陆缘。3主体侵入(岩)弧的内部分散地分布着从Pt3开始的残留弧和残留oφ,被看做是主体弧的基底。4传统上认为的构造相对稳定的"地块",本文基于它们的侵入(岩)组合归为残留弧,认为不是构造上相对稳定的性质,并未采用"地块"的术语,而把它们看作洋陆转换过程中早期残余岛弧处理。5提出主洋盆的识别有三个标志,(a)洋闭合最晚,(b)或为双向俯冲(当两侧均为活动大陆边缘时),或单向俯冲(当一侧为被动陆缘,另一侧为活动陆缘时),(c)长寿命的洋以及洋闭合带常常发育地中海式残余洋发育的陆——陆碰撞早阶段。6该构造域主要发育Pt3——T的侵入(岩)弧和oφ,支持S¨engor等关于大量新生陆壳的推测,亦与大量花岗岩类为εNd(t)"+"值符合。新生陆壳的形成又暗示,长时间的洋俯冲必导致地幔的冷却,以及大量榴辉岩进入地幔,最终导致高密度的地幔下降流形成,必导致洋的闭合与随后的陆——陆碰撞,形成最初的东亚大陆。  相似文献   
918.
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岩性、古生物、成像测井、地震资料等综合分析,珠三坳陷北部珠海组—韩江组经历了一个海侵逐渐发展的过程,其中珠海组、珠江组二段发育潮坪、海岸平原、小型三角洲,珠江组一段发育滨海、浅海,韩江组主要发育浅海、大型三角洲。珠三坳陷北部珠海组—韩江组形成了3套储盖组合,分别为珠海组、珠江组二段潮坪相砂岩与珠江组一段底部浅海相泥岩所形成的下组合,珠江组一段中、下部滨海相砂岩与珠江组一段上部浅海相泥岩所形成的中组合,韩江组下部三角洲相砂岩与韩江组中部浅海相泥岩所形成的上组合。目前在3套储盖组合中均发现了油层,证实了储盖组合的存在及其储集油气的能力。  相似文献   
919.
许德如  吴俊    肖勇  陈福雄  王力    刘朝露  王智琳   《地质通报》2011,30(04):553-564
海南石碌铁矿曾被誉为“亚洲最大的富铁矿”,其形成、定位与褶皱变形及伴随的剪切、塑性流动等构造密切相关。石碌矿区构造变形大致分为早期(D1)复式向斜的形成时期、晚期(D2)褶皱叠加和剪切变形时期。后者又进一步分为韧-脆性变形(D2a),脆-韧性变形、层间滑脱断层形成(D2b)和脆性变形、矿体破坏(D2c)3个阶段。石碌铁矿床受NW—SE向复式向斜及其与NE—NNE向褶皱叠加所形成的横跨或斜跨褶皱的严格控制;褶皱过程所伴随的剪切变形和高温塑性流动是富铁矿形成的重要机制。复式向斜轴部,尤其是2期向斜褶皱轴的叠加部位往往可发现厚大的富铁矿体。  相似文献   
920.
利用GPS多普勒观测值精确确定运动载体的速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利用GPS多普勒频移观测值确定运动载体速度的基本原理,估计了这一方法可以达到的精度。为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做了两个试验:静态试验和动态试验,试验中实测动态数据处理采用VAES软件。理论研究和数据处理结果均表明,在卫星分布较好的情况下,载体速度的确定精度可达m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