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113篇
地质学   98篇
海洋学   7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青藏高原板块缝合带为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两大陆块的缝合区域,带区地质条件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川藏线拉林铁路几乎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展布,高地应力问题十分突出,但目前针对板块缝合带隧道的地应力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采用空心包体法对拉林铁路沿线隧道进行了原位地应力测量,并与成兰、兰渝和锦屏等几个典型工程的地应力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拉林铁路沿线隧道埋深大,构造应力突出,总体表现为最大水平主应力 > 垂直主应力 > 最小水平主应力;平均侧压系数(1.0~1.5)分布较为集中且处于较高水平;最大主应力量值大多在20~50 MPa之间,最大主应力与埋深的梯度为0.033 7 MPa/m,方向以北北西-北北东向为主。建议采用仰拱结构减小隧道墙脚处的应力集中现象。  相似文献   
62.
To-date few research has successfully integrated big data from multiple sources to characterize urban mixed-use buildings.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a probabilistic model to integrate multi-source and geospatial big data (social network data, taxi trajectories, Points of Interest and remote sensing images) to characterize urban mixed-use buildings. The usefulness of our model is demonstrated with a case study of the Tianhe District in megacity Guangzhou, China. The model predicted building functions at 85% accuracy based on ground truth data from field surveys. We further explored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the identified building functions. Most mixed-use buildings are located along major streets. Our proposed model can identify mixed-use buildings in a city; information is useful for planning evaluation and urban policymaking.  相似文献   
63.
利用MICAPS系统上的实时报文资料,以物理量场诊断为动力相似的主要依据,综合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及登陆范围来订正,以人机结合方式完成梧州及贺州地区的热带气旋暴雨24h落区预报工具在MICAPS系统上的移植,直观形象地显示预报结果。该工具利用1979~1980年7~9月、1995年7~9月3a的热带气旋实例进行试报,1997~1998年7~9月试运行,均取得较好的预报效果,目前已可以在后汛期台风季节中投入准业务试用。  相似文献   
64.
分析了研究区内钙积层、风成沙等制约因素对铜多金属元素表生地球化学异常发育的影响,总结了该类特殊景观条件下铜多金属元素表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在垂向和侧向上的迁移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该类景观区铜多金属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异常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5.
A new approach to GPS ambiguity decorrelation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Ambiguity decorrelation is a useful technique for rapid integer ambiguity fixing.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east-squares ambiguity decorrelation adjustment (Lambda) method. An approach to multi-dimension ambiguity decorrelation is propos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a new concept: united ambiguity decorrelation. It is found that united ambiguity decorrelation can provide a rapid and effective route to ambiguity decorrelation. An approach to united ambiguity decorrelation, the HL process, is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HL process performs very well in high-dimension ambiguity decorrelation tests. Received: 9 March 1998 / Accepted: 1 June 1999  相似文献   
66.
青藏高原现代气候与环境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高原西北部的西昆仑山甜水 海地区是高原上气候最干旱的区域。作者于1995年6月在该区海拔4840m的湖盆首次打钻取芯(TS95孔),获得57m湖泊岩芯,经对样品的实验室测年和多项环境指标分析,表明,TS95孔岩芯覆盖了距今240-17ka间的时间尺度。期间,经历了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次间冰期,末次冰期早期,末次冰期间冰阶和末次冰盛期几个气候变化阶段。岩芯中  相似文献   
67.
以一维分层连续介质大地电磁有限元模拟为例,应用Mathematica软件计算系数矩阵。节约了大量的推导时间。确保快速、准确地得到有限元系数矩阵。展示了mathematica软件在计算有限单元系数矩阵中的强大功能。  相似文献   
68.
Stochastic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Risk Assessment - Conventional landslide analyses, based on deterministic methods or simple random variable methods, cannot consider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相似文献   
69.
伶仃洋河口泥沙絮凝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枫  欧素英  杨昊  刘锋 《海洋学报》2017,39(3):55-67
泥沙絮凝对河口细颗粒泥沙运动过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LISST-100激光粒度仪等仪器实测伶仃洋河口2013年洪季悬浮泥沙絮凝体现场粒径及水动力、泥沙条件,结合实验室悬沙粒径分析,研究大小潮期间伶仃洋河口泥沙絮凝特征,探讨紊动剪切强度、含沙量、盐度分层及波浪等因素对伶仃洋河口泥沙絮凝的影响。结果表明:伶仃洋河口水体中现场粒径平均值为148.53 μm,大于实验室悬沙分散粒径36.74 μm,河口絮凝现象明显;沉速与有效密度、粒径呈正相关,絮团平均有效密度为153.49 kg/m3,平均沉速达1.13 mm/s;小潮时絮团平均粒径大于大潮,垂向上表底层絮团粒径小、中层大,中底层絮团沉速大于表层。伶仃洋河口水动力、泥沙条件是影响其泥沙絮凝的重要因素,低剪切强度(小于5 s-1)、低含沙量(小于50 mg/L)及高体积浓度有利于细颗粒泥沙之间的相互碰撞,促进絮凝作用;当剪切强度与颗粒间碰撞强度高于絮团所能承受的强度时,絮团易破碎分解成小絮团或更细的泥沙颗粒;伶仃洋河口盐度层化引起的泥沙捕获现象增大中层泥沙体积浓度,有利于中层絮凝体的发育;观测期相对较大的波浪增强水体紊动,增大了水体细颗粒泥沙的碰撞几率,表层絮团粒径随波高峰值的出现而增大。  相似文献   
70.
石岛湾四种常见鱼类的热耐受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作者分别采用动态法和静态法两种实验方法,以石岛湾4种常见鱼类(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和矛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在4个季节基础水温(5.0~26.0℃)和9个温升速率(0.5~15.0℃/h)下这些鱼类的热耐受性。结果表明,4种鱼类的CTM(最大临界温度)和24 h UILT_(50)(24 h高起始致死温度)均与基础水温呈显著正相关,温升速率对鱼类耐热性的影响因鱼种和季节基础温度而异;相同基础水温下4种实验鱼类的CTM值均高于24 h UILT_(50)。4种鱼类的24 h UILT50依次为:矛尾虎鱼许氏平鲉褐菖鲉大泷六线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