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0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175篇
测绘学   90篇
大气科学   135篇
地球物理   169篇
地质学   373篇
海洋学   109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64篇
自然地理   1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石磊  周涛发  范裕  张一帆  阎磊  梁贤 《岩石学报》2023,39(4):1144-1156

钴是中国极度短缺的关键矿产资源, 我国矿床中报道的钴资源量大部分以伴生形式产出, 因此估算伴生钴资源量及评价其综合利用前景十分必要。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铁矿床、铜矿床及硫铁矿床中普遍伴生钴, 但不同类型矿床中钴资源特征及差异、钴资源量及可利用性评价等研究尚未开展。目前大部分矿山伴生钴综合利用水平较低, 钴资源浪费严重。本文通过全面收集整理近年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相关研究资料, 系统总结了成矿带不同类型矿床中钴的赋存状态, 阐明钴在各类矿床中的富集特征, 并估算了伴生钴资源量, 评价了伴生钴的可利用性。研究结果表明,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铁矿床和硫铁矿床中主要载钴矿物为黄铁矿, 少量为磁黄铁矿、磁铁矿等; 铜矿床中载钴矿物以黄铁矿、黄铜矿为主, 少量为磁黄铁矿、斑铜矿等; 独立钴矿物在各类矿床中均有报道, 主要有辉砷钴矿、硫铜钴矿、铁硫砷钴矿、硫镍钴矿、辉钴矿、斜方砷钴矿等。钴在铁、铜和硫铁矿床中发生了不同程度富集, 其中矽卡岩型铁矿床中钴较为富集, 总体达到了伴生钴边界品位; 矽卡岩型铜矿床中的钴多数接近或达到伴生钴边界品位, 少数未达到伴生钴边界品位; 玢岩型铁矿床、斑岩型铜矿床、矽卡岩型和玢岩型硫铁矿床中钴的富集程度低, 普遍未达到伴生钴边界品位。成矿带伴生钴资源丰富, 具备形成中-大型富钴矿床的资源条件, 初步估算规模达到大型的矿床有3个(程潮、铁山、罗河), 规模达到中型的矿床有22个(龙桥、朱冲、白象山、金山店、安庆、武山、城门山、丰山洞、铜绿山、铜山口、大包庄、新桥、泥河、高村、梅山、和尚桥、姑山、沙溪、茶亭、姚家岭、冬瓜山、黄屯); 具有良好综合利用前景的伴生钴资源量约10.8万t, 具有一定综合利用前景的伴生钴资源量约4.6万t, 可作为未来潜在接替伴生钴资源量约12.5万t。成矿带主要矿床通过磁选、浮选可获得含钴>0.20%的硫精矿, 冶炼过程中可得到含钴达0.22%的转炉渣。对于含钴硫精矿或含钴转炉渣, 可通过浮选法、火法冶炼法、湿法分离法、萃取法和微生物浸出法等工艺实现钴的高效回收利用, 且回收率可达80%以上, 预期可以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本文的研究方法对热液矿床中伴生钴资源量的评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42.
2008年1月中国气候异常的动力学预测及效果检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IAP数值气候预测系统(IAP DCP-Ⅱ)和IAP 9层大气环流模式(IAP9L-AGCM)对2007年冬季我国气候异常进行了预测,并检验了两个不同系统和模式对2008年1月我国气候异常的预测能力。首先利用IAP ENSO预测系统进行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的预测,然后对2007年中国冬季气候进行了实时预测。结果表明:IAP ENSO预测系统较好地预报出了2007年冬季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的演变情况;IAP DCP-Ⅱ和IAP9L-AGCM对于2008年1月月平均环流异常以及我国气候异常均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尤其是对偏强的冬季风,冬季南方地区的异常低温多雨,以及东北的高温少雨,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43.
利用GSFC/NASA/USA的GEODYNⅡ软件,并引入JPL/NASA/USA最新的165×165阶次的月球重力场模型LP165P,通过对该模型进行截断,仿真计算了不同阶次的月球重力场模型对轨道演化的影响,在相同的重力场模型下,计算了不同轨道高度、不同倾角和不同轨道偏心率的轨道演化情况。大量的仿真计算表明,高倾角、圆轨道的中低轨(150 km或200 km)绕月飞行器具有相对稳定的轨道演化特征,在不进行任何调整的情况下,其轨道持续运行时间超过1 a。同时计算表明,轨道积分过程中可以截断月球重力场模型至100阶次而不损失精度。  相似文献   
844.
张家口—渤海断裂带西缘壳幔过渡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复杂性系数、频谱分析和小波变换方法处理了穿过张家口—渤海断裂带西缘的地震测深剖面的Pm波形资料,研究不同构造单元壳幔过渡带的多参数特征以及它们在岩石圈构造演化中的意义. 结果表明: 不同构造单元Pm波的复杂性系数和频谱特征有较大差异,内蒙地轴复杂性系数小,莫霍面具有明显的一级间断面特征,怀安—张北位于张家口—渤海断裂带的西缘,该区域Pm波复杂性系数大并且频谱为多极值,Moho面为复杂的壳幔过渡带. 利用小波分析和反射率理论地震图得到该壳幔过渡带由2~3层组成,总厚度约为6~9km,最大厚度位于怀安盆地下方. 该壳幔过渡带是大陆裂谷环境中底侵作用的产物,壳幔过渡带的分层特征与该区域中新生代的多期岩浆活动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45.
东濮凹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集层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岩心观察、测井、氧碳同位素和包裹体测试等方法,对东濮凹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集层进行研究,得出本区下古生界储集层发育特征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即兰聊断层上升盘为Ⅰ类储集层发育区,高平集断层以南为Ⅱ类储集层发育区,高平集断层以北为Ⅲ类储集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846.
龙门山甘溪剖面是我国泥盆系重要典型剖面之一,倍受中外同行关注。本文着重对生态地层、事件地层、层序地层进行研究,为研究全球海平面变化提供区域背景资料。龙门山甘溪剖面含十分丰富的底栖生物化石,从洛赫柯夫阶-弗拉斯阶自下而上可识别出24个腕足动物群落,另外还建立了若干礁复体群落和浮游群落
本文对以上群落的特征、性质、分异度、成分、底栖组合及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作了分析和讨论,并识别了11个海进海退事件(生物的或非生物的)
本区泥盆系是加里东构造旋回后的第一个沉积盖层,属海平面主体上升和海侵同步条件下的旋回超覆地层,由砂质海岸环境向碳酸盐台地环境推进,构成了区内泥盆纪沉积层序序列的组合特征。根据海平面的变化及其相旋回的变迁,划分出6个三级沉积层序。6个沉积层序代表6次海平面的相对升降周期,大致相当于Vail,P.R.(1977)划分的三级地层旋回的海平面变化周期(延续时限1-12Ma),包括4个较大的海平面上升周期与2个较大的海平面下降周期,即洛赫柯夫期、布拉格晚期至埃姆斯早期,吉维中期及弗拉斯早、中期的海平面上升期与艾费尔期中晚期至法门期的海平面下隆期。
上述沉积层序特征和海平面变化,说明区内泥盆纪台缘断陷盆地的形成经历了由陆向海转化和盆地发展演化过程,反映了上扬子地台西缘陆架沉积发展的历史大致可划分为:盆地的雏形阶段(碎屑岩陆架的形成阶段),盆地的发展阶段(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混积陆架的形成阶段)和盆地形成与消亡不同性质的三个阶段。它们的形成与演化主要是构造断陷活动和龙门山海水不断向东侵进、古特提斯海北支向东扩展的结果,展示了由滨岸陆架转变为碳酸盐台地,由陆源碎屑充填转化为碳酸盐岩沉积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847.
本文回顾了测量控制网优化设计研究在我国的进展,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些问题,对今后的研究和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48.
正交最小二乘法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玉武  刘咸德 《岩矿测试》2001,20(4):257-262
介绍了一种线性模型参数回归分析方法-正交最小二乘法,并以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分析环境样品的数据为例,对正交最小二乘法和经典最小二乘法的结果进行了详细比较。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当变自量和因变量都同时存在测量误差时(或自变量的测量误差与因变量的测量误差相比不能忽略时),正交最小二乘法获得的回归系数优于经典最小二乘法。对正交最小二乘法中的线性模型能解释的方差与经典最小二乘法中的相关系数的关系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49.
闫晔轶  胡家菊 《岩矿测试》2000,19(3):224-227
采用1号降铬剂酷少量重铬酸钾进行汞锑分离,替代纯重铬钾汞分离工艺,在相同技术指标前提出下,大大降低了重铬酸钾药剂用量和选矿成本,使选矿废水排放中Cr(VI)的含量达到了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850.
麦显 《地质通报》1986,(2):175-184
广西侵入岩发育、活动频繁,主要分布于桂北、桂东及桂东南等地,大多为酸性岩。时代有四堡、雪峰、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及喜山等七期,其中,加里东、华力西、印支及燕山期是本区侵入岩主要形成时期,也是小岩体活动较多的时期。这些小岩体在遥感象片上标志明显。本文选择典型航、卫片为实例进行解译。由于解译条件所限,采用手段是目视判读,主要的解译标志为影象的色调、形状、纹形、结构等。解译的内容主要是圈定小岩体的边界线、色调及形状(图形),其次是探讨隐伏小岩体所反映的地质信息与内生矿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