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861篇 |
免费 | 5527篇 |
国内免费 | 366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148篇 |
大气科学 | 2693篇 |
地球物理 | 3770篇 |
地质学 | 10465篇 |
海洋学 | 2350篇 |
天文学 | 870篇 |
综合类 | 1631篇 |
自然地理 | 212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2篇 |
2024年 | 455篇 |
2023年 | 616篇 |
2022年 | 1073篇 |
2021年 | 1174篇 |
2020年 | 1064篇 |
2019年 | 1018篇 |
2018年 | 1217篇 |
2017年 | 1004篇 |
2016年 | 1142篇 |
2015年 | 1175篇 |
2014年 | 1228篇 |
2013年 | 1343篇 |
2012年 | 1382篇 |
2011年 | 1403篇 |
2010年 | 1345篇 |
2009年 | 1242篇 |
2008年 | 1089篇 |
2007年 | 973篇 |
2006年 | 837篇 |
2005年 | 693篇 |
2004年 | 531篇 |
2003年 | 480篇 |
2002年 | 452篇 |
2001年 | 447篇 |
2000年 | 389篇 |
1999年 | 372篇 |
1998年 | 275篇 |
1997年 | 257篇 |
1996年 | 237篇 |
1995年 | 174篇 |
1994年 | 212篇 |
1993年 | 140篇 |
1992年 | 121篇 |
1991年 | 82篇 |
1990年 | 64篇 |
1989年 | 50篇 |
1988年 | 57篇 |
1987年 | 41篇 |
1986年 | 24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18篇 |
1958年 | 10篇 |
1957年 | 7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Common prestack fracture prediction methods cannot clearly distinguish multiplescale fractures. In this study, we propose a prediction method for macro- and mesoscale fractures based on fracture density distribution in reservoirs. First, we detect the macroscale fractures (larger than 1/4 wavelength) using the multidirectional coherence technique that is based on the curvelet transform and the mesoscale fractures (1/4–1/100 wavelength) using the seismic azimuthal anisotropy technique and prestack attenuation attributes, e.g., frequency attenuation gradient. Then, we combine the obtained fracture density distributions into a map and evaluate the variably scaled fractures.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to a seismic physical model of a fractured reservoir shows that the method overcomes the problem of discontinuous fracture density distribution generated by the prestack seismic azimuthal anisotropy method, distinguishes the fracture scales, and identifies the fractured zones accurately. 相似文献
83.
Analytical solutions are derived for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base-isolated shear buildings supported on laminated rubber bearings. The solution process takes into account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the superstructure flexibility and the base raft inertia 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 series of parametric studies is carried out and the effects of varying the stiffness and mass of the base-isolation system on the frequencies and mode shapes are identified. Approximate solutions for the fundamental base-isolated frequency and mode shape are obtained, which are suitable for use in the preliminary design of non-rigid base-isolated buildings. 相似文献
84.
85.
在浅层工程折射地震测量中 ,通常采用相遇观测系统采集数据和相应的解释方法进行解释 ;对于单边观测采集方法由于与其相应的解释方法较少而少被采用。本文提出 1种方法简单、精度可靠、可直接利用同一点相邻 2排列 2次观测的初至折射时间并适合于海洋走航式单边连续观测系统的折射初至资料解释方法。其精度基本与同观测段的采用相遇观测的差异时距方法解释的精度十分接近。该方法即适合于人工解释又适合于计算机自动解释。 相似文献
86.
准确判断重大自然灾害发生趋势对于防灾减灾意义重大.基于时间对称性理论,本文构建"可公度降噪—对称性趋势判断—信息结构系稳定性检验"研究模式,判断了淮河流域(HRB)洪涝灾害发生趋势.结果表明:(1)通过可公度降噪处理去除了噪声元素,提高了预测的精确性;(2)运用三元可公度、蝴蝶结构图、信息结构系等方法判断,2019年HRB发生洪涝灾害的信号较强,该年发生洪涝灾害的随机性概率为66.7%,不漏报置信水平为57.1%;(3)通过洪涝灾害与太阳黑子活动的相关性分析可知,HRB在太阳黑子活动谷年附近易发生洪涝灾害,进一步提高了预测结果的可信度."可公度降噪—对称性趋势判断—信息结构系稳定性检验"研究模式是对现有时间对称性方法的补充和完善,以期为中国灾害预测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7.
88.
利用2006~2017年风云气象卫星资料和气象再分析资料,对华北及周边5~8月对流活动和地面感热加热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表明,华北及周边白天平均感热加热和地形关系密切,内蒙古中部和东南部、华北北部和华北西部山区感热加热较强,最强感热加热出现在5月和6月,7月和8月明显减弱。和感热加热强度相对应,对流活动频率较高的月份同样出现在5月和6月,其中5月以弱对流为主,6月华北中北部强对流最活跃,另外,环渤海区域6~7月强对流相对频繁。5~8月日平均感热加热和对流频率趋势呈现一致的减弱对应关系。上午,感热加热引起河北西部和北部对流层低层出现辐合气流,700 hPa以下出现不同程度的增温,上升气流可达对流层中层,东侧的平原地区出现补偿下沉运动,升温和上升运动触发对流,在有利条件下发展东移。不同月份和区域对流频率日变化呈现明显差异,6月对流频率日变化显著,8月最弱,山区对流频率日变化显著,东部渤海及周边对流频率日变化较小。对流频率的月平均分布和日变化均表现出和地形相关的感热加热差异的特征。 相似文献
89.
针对2012年7月21日北京发生的特大暴雨过程,利用局地分析预报系统(LAPS)在AREM(Advanced Regional Eta-coordinate Model)背景场的基础上融合了多普勒雷达资料,比较融合雷达资料后初始场变化,分析冷热启动模拟效果差异,研究雷达资料融合和冷热启动对AREM模式强降水预报影响。结果表明:LAPS融合雷达资料后,初始场增加了中尺度信息和水汽强度,增强了东部水汽输送,雨带中心区位置和降水强度均有所改善。融合雷达资料并进行热启动能够改善AREM模式spin up问题,增大上升气流的速度,进一步增强降水强度。
相似文献90.
尼日尔三角洲位于南大西洋东岸被动大陆边缘之上,以大型重力滑动构造为主要构造特征。该大型重力滑动构造的东南缘位于喀麦隆境内,断裂和泥构造都很发育。这里的断裂包括重力滑动构造后缘伸展形成的正断层、侧翼剪切形成的撕裂断层和泥底辟成因的断层。泥柱和泥墙是研究区的两种类型的泥构造。泥柱代表主动泥底辟;泥墙是撕裂断层控制下被动泥底辟的结果。研究区重力滑动构造相关的断裂活动起始于中新世中期,随后,在上新世和第四纪各有一个断裂活动的加速期。每个断裂活动的加速期都伴随有泥底辟。中新世中期有一次泥底辟,上新世和第四纪各有两次泥底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