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4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265篇
测绘学   81篇
大气科学   221篇
地球物理   251篇
地质学   550篇
海洋学   200篇
天文学   57篇
综合类   93篇
自然地理   1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 通过一系列的海峡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相联通, 其不同时空尺度的海洋环流动力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是南海区域海洋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自20世纪50年代末全国第一次海洋普查开始, 我国对海洋调查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以科学考察船为代表的海洋科学观测平台建设不断加强; 进入新千年以来, 国内海洋科考船依托的各主要研究所和院校本着开放的理念, 先后组织多单位联合进行海上观测。尤其是最近10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实施了船时共享航次计划, 进一步促进了国内海洋界的交流和合作, 南海区域海洋学的相关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从多尺度环流动力学的角度出发, 本文简要回顾了南海海洋观测的发展历程, 并初步总结了近些年来南海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进展, 包括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水体交换过程、南海中小尺度过程、多尺度相互作用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等; 并且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 对未来南海的观测和科学问题提出若干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52.
单点高频地波雷达资料估算潮能耗散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嵊泗站所布设的地波雷达观测获取的径向流数据,以及嵊泗、芦潮港、岱山3个潮汐观测站水位资料,采用两点近似投影方法反演流场全矢量流速,并用T-Tide程序计算调和常数,分别计算O1、K1、M2、S2各分潮流速场及迟角场,并计算各点上的潮能通量及潮能耗散,得到嵊泗岛以西杭州湾口区域潮能耗散同地形存在良好对应关系,充分证明了采用地波雷达观测数据进行潮能耗散计算这一方法的可行性,供相关工作者作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53.
梁佳  谢超  林琳  黄菊  王婷  俞群娣 《海洋与湖沼》2015,46(5):1175-1179
为提高鱿鱼加工下脚料的利用率,以秘鲁鱿鱼肝脏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酶解技术和凝胶蛋白分离技术等对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鱿鱼肝脏蛋白酶解液经过超滤处理后(分子质量为20k Da),用Sephadex G-100初步分离,得到五个组分,对分离的组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降血压活性能力最强的是组分二,测定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1.8mg/m L。对组分二进行活性条件分析,结构表明其ACE抑制活性在温度0—100°C、p H 1—12之间基本没有变化。最后用DEAE阴离子交换柱和Sephadex LH-20对组分二继续分离纯化,得到组分六和组分七,测定其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达到1.52 mg/m L和2.16 mg/m L。本研究可为利用鱿鱼加工下脚料开发降血压活性肽产品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4.
利用AMSR-E对台风"泰利"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洋面上的微波辐射传输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算法,建立了海洋-大气参数的反演算式,并对其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根据AMSR-E的反演结果,对台风“泰利”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反演算式的精度接近于网上公布的业务产品,反演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但是由于受到所采用物理模型的限制,反演结果对于强降水区不敏感。  相似文献   
55.
2001-2002年天目湖(沙河水库)浮游植物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1年6月~2002年5月,对天目湖进行的浮游植物周年调查表明,天目湖共有浮游植物7门75属,其中年平均丰度为5026.20×104个/L,以蓝藻为主,占总丰度的54.45%;而年平均生物量为(15.364±9.103)mg/L,其中硅藻居首位,为6.634 mg/L,占浮游植物年平均生物量的43.18%;其周年变化是丰度和生物量最高值均出现在5月,丰度在5月和9月出现2个峰值,而生物量则在5、7、10月出现3个峰值。浮游植物丰度从大坝处1#点到河流入湖口的9#、10#点变化不明显但略有增加,而生物量则呈明显增加。通过对水温、透明度、营养盐与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的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浮游植物丰度、生物量与水温、TP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与N/P比、透明度存在显著性负相关,与TN相关性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56.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连脂清肠汤(LQD)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和TCMID数据库收集LQD的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Card、OMIM及TTD数据库获取UC疾病靶点,将药物与疾病靶点匹配得到共同靶点,使用Cytoscape 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将关键靶点导入STRING平台构建PPI网络,并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 Dock Tools对筛选所得活性成分与靶点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获得LQD有效活性成分123种,LQD作用靶点216个,UC靶点1189个,共同靶点117个。LQD治疗UC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山柰酚、柚皮素、甘草查尔酮a、芒柄花黄素等。核心靶基因包括信号转录活化因子3(STAT3)、转录因子激活蛋白1(JUN)、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1)、核转录因子-κB p65(RELA)、白细胞介素-6(IL-6)等。GO功能主要包括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细胞核、细胞溶质、细胞质、蛋白结合、酶结合等。KEGG通路主要有癌症通路、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结合性较好。结论:LQD治疗UC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和多通路的特点。  相似文献   
57.
结合小波多尺度分析在粗差探测定位方面的优越性,提出了相应的潮位粗差探测定位方法,根据小波分解的原理,给出了潮位粗差的探测步骤;基于实测潮位数据设计了潮位离散粗差与连续粗差两类实验,并对系统性偏差的探测定位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小波多尺度特性构建的粗差探测定位模型可以高效准确地探测定位潮位粗差。  相似文献   
58.
中尺度暖涡对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两组理想化数值试验,对比研究了分布于热带气旋不同位置处的海洋中尺度暖涡所引发的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时空特征。研究发现,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的暖涡对热带气旋强度有增强作用,而位于热带气旋外围的暖涡则会抑制热带气旋的发展。本研究将暖涡增强(减弱)热带气旋强度的区域称为内(外)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外)区暖涡对热带气旋强度的增强(减弱)幅度逐渐减小(增大),区域范围同步减小(增大)。内区暖涡增强了热带气旋的次级环流和结构对称性、增加了海气界面热通量,同时减弱了外围螺旋雨带,进而导致热带气旋强度增强;若暖涡在外区,其对热带气旋的作用相反,导致热带气旋强度减弱。由于理想化试验中热带气旋静止不动,因此研究结果可能只适用于传播速度较慢的热带气旋。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热带气旋和海洋中尺度暖涡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引入热带气旋外区暖涡的影响助力提高热带气旋强度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59.
Izvestiya,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Physics - The vertical component of the electric field Ez in the hydrosphere is not contaminated by the telluric component and therefore can effectively be used...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