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76篇
  免费   8298篇
  国内免费   12921篇
测绘学   5902篇
大气科学   5014篇
地球物理   7338篇
地质学   24657篇
海洋学   6131篇
天文学   612篇
综合类   3247篇
自然地理   5294篇
  2024年   477篇
  2023年   1176篇
  2022年   2312篇
  2021年   2840篇
  2020年   2299篇
  2019年   2566篇
  2018年   2486篇
  2017年   2297篇
  2016年   2439篇
  2015年   2775篇
  2014年   2624篇
  2013年   3031篇
  2012年   3376篇
  2011年   3199篇
  2010年   3178篇
  2009年   2948篇
  2008年   2829篇
  2007年   2584篇
  2006年   2461篇
  2005年   1995篇
  2004年   1469篇
  2003年   1107篇
  2002年   1181篇
  2001年   1055篇
  2000年   877篇
  1999年   598篇
  1998年   301篇
  1997年   264篇
  1996年   233篇
  1995年   162篇
  1994年   196篇
  1993年   144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24篇
  1975年   5篇
  1958年   13篇
  1957年   20篇
  1954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了探讨不同鲜重秋茄胚轴的表型性状和营养成分含量差异,及其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确定浙江省秋茄胚轴质量标准,提高造林质量,本研究采集4.0~5.0g、5.0~6.0g、6.0~7.0g、7.0~8.0g、8.0~9.0g、9.0~10.0g共6组不同鲜重的秋茄胚轴,测定其表型性状、营养成分含量和幼苗生长性状。结果表明,胚轴长度、横径、顶径随着胚轴鲜重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不同鲜重等级胚轴间的氮(N)、磷(P)、钾(K)和有机碳百分含量差异不显著,但随着秋茄胚轴鲜重增加,淀粉百分含量显著减小。单根胚轴的营养成分总含量随胚轴鲜重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胚轴的C:N、N:P和C:P值在鲜重7.0~8.0g等级时均显著高于其他鲜重等级。幼苗生长高、基径、叶片数及生物量随胚轴鲜重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在5.0~6.0g、6.0~7.0g和7.0~8.0g等级间幼苗茎干重、叶干重、净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差异不显著。胚轴表型性状与幼苗生长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均呈显著水平(P<0.05),除胚轴P总含量与生长高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外, N、K、Na、有机碳、淀粉总含量与幼苗生长指标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  相似文献   
82.
杨静波  文宏展  杨岚 《水文》2024,44(1):37-43
无实测资料河流逐月水量估算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的重要支撑。基于流域水文相似性原理和水量平衡原理,选用径流模数法、径流系数法、区域水量平衡法,研究提出其逐月水量估算适用范围和估算成果合理性分析标准。以现有水文站为假设断面,采用参证水文站资料进行假设断面水量估算,对三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估算成果合理性分析标准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径流模数法适用于集水面积相差不超过20%情形和考虑区间蓄泄水变量情况的集水面积相差在20%至1倍之间情形;径流系数法适用于集水面积相差在20%至1.5倍之间且估算时段有洪水过程情形;区间水量平衡法适用于上下游参证水文站面积比在3倍以内情形;“两种方法相对偏差小于18%”的估算成果合理性分析标准可行。  相似文献   
83.
杨赞中  廖立兵 《地学前缘》2005,12(1):182-187
热处理脱除有机模板易导致VPO体系孔道结构化合物结构破坏,从而阻碍此类材料的实际应用。以孔道结构化合物(H3NCH2CH2NH3)3[(VO)4 (PO4 )2 (HPO4 )4 ](简称V2P3 en)为研究对象,利用热分析(DSC TG)、动态原位高温X 射线衍射(XRD)及多功能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研究了该化合物在不同气氛热处理过程中模板脱除及结构演化规律,重点探讨了钒氧化态的变化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过程中随着有机模板的分解脱除,形成较强的还原环境,骨架中的部分钒被还原(V4+→V3+),使原有的配位环境([VⅣO5]三角双锥、[VⅣO6]畸变八面体)与钒的氧化态不符而导致结构重组。因此,钒氧化态的变化是影响热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4.
华南二叠系底部的硅质岩及同一层位对应于华南重要的地幔强活动期和成矿期,有非常重要的动力学指示意义。研究表明,孤峰组剖面的岩性可划分为三段:泥页岩段、厚层状硅质岩段和薄层状硅质岩段。沿剖面自下而上,Al2O3、K2O和TiO2含量逐渐降低,MnO、TFe等组分逐渐升高;稀土元素显示出一定的铈负异常,∑REE偏低,且向上∑REE逐渐减少而HREE/LREE逐渐增高;一些热水沉积诊断性微量元素如As、Sb、Hg等也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异常。这些特征均表明硅质岩的成岩过程中包含有正常沉积和热水沉积的共同作用,且自下而上热水沉积作用逐渐增强的趋势。这种成岩作用的演化特征,代表了下扬子地台拉张裂陷盆地对晚古生代伸展背景的沉积响应,对于探讨裂谷盆地阶段性发育的动力学特征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5.
夏伟  符文熹  赵敏  周勇 《岩土力学》2016,37(11):3175-3183
岩体通常是以孔隙岩石为基质并包含各种成因的裂隙和溶隙的复杂多空隙组合地质材料。为研究孔隙-裂隙-溶隙多空隙组合介质的渗流特性,在简要介绍多孔介质渗流Darcy定律、平板窄缝流Poiseuille定律和圆形管道流Darcy-Weibach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几种孔隙-裂隙-溶隙组合情况的多空隙介质渗流特性,推导出相应组合的等效渗透系数KE,给出了描述多空隙组合介质KE的一般表达式,讨论了影响各种空隙组合KE的主要因素。以普通砖模拟岩石基质,通过砖身钻孔填充及砖间缝隙填充,试验模拟了岩溶岩体和裂隙岩体中溶孔和裂隙填充后的渗透情况。试验结果与所推求理论公式计算出的KE在同一量级且误差很小,很好地验证了所推导的多空隙组合介质渗透系数表达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6.
论述了淄川-博山一带的伊利石化高岭石粘土岩的区域地质概况及成矿地质条件,按自然分布结合地质情况,划分为3个成矿带,叙述了各成矿带分布及含矿层特征。以南坡矿区为例,详细论述了矿层赋存特征,矿体的规模、厚度及其质量,研究了矿石类型、化学成分及主要物理性能指标,类比研究了加工技术性能,经简单水选即可达到较为理想的选矿指标,具有高效、低成本优势;结合有关研究,认为该类粘土岩是在较高温度条件下由高岭石粘土岩加钾水化转变而成。山东省该类矿床总体勘查程度低,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但优质粘土资源找矿难度大。  相似文献   
87.
南雄断裂带构造演化及铀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尚海 《铀矿地质》2010,26(5):257-263
文章从粤北地区受南雄断裂带控制的南东侧盆地沉积建造组合、构造岩成分特征等入手,探讨南雄断裂带的发生发展、构造动力演化及不同阶段断裂组合形式和铀矿床区域定位规律,提出与南雄断裂带强烈挤压阶段相配套的北西向张性断裂系统是幔源岩浆作用及其深部热流体侵入通道和铀矿体赋存部位的观点。下一步工作重点应针对北西向张性断裂的隐蔽性特点,选择有效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查手段,查明北西向断裂地表出露的确切位置、产状变化及其空间展布规律,配合钻探工程揭露验证,不断深化对区域铀成矿规律的认识,扩大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88.
作者运用三维T.Kohonen自组织人工神经网络对我国沉积碳酸盐型锰矿中菱锰矿进行分类、识别。所选研究实例中,识别成功率达100%.结果表明,该网络性能良好,可望成为矿物识别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9.
沙德盖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哈达门沟大型金(钼)矿田范围内。首次利用锆石 SHRIMP U-Pb法对其定年,获得15个锆石颗粒206Pb/238U年龄的加权平均值(221.6±2.1) Ma(MSWD=1.6),表明岩体侵位于印支中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高硅(SiO2质量分数为71.21%~73.67%)、富钾(K2O/Na2O为1.01~1.37)、富碱(K2O+Na2O为8.23%~9.96%)、弱过铝质(Al2O3为13.11%~14.31%),里特曼指数σ=2.43~3.52,钙碱性-碱性;富集轻稀土(LREE/HREE为17.68~14.92,(La/Yb)|N为22.85~16.58)和Eu略亏损(δEu=0.95~0.93);微量元素亏损Nb、Ta、P、Ti、Sr,富集K、La、Ce、Hf等元素,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87Sr/86Sr)i=0.705 31~0.702 29,(143Nd/144Nd)i=0.511 682~0.511 620,εNd(t)=-13.1~-14.3,具有壳源特点;钕两阶段模式年龄T2DM=2 061~2 160 Ma,在铅构造模式图上样品投点于地幔与下地壳之间。综合分析认为其形成于同碰撞向后碰撞构造体制转换,伸展构造和幔源基性岩浆的底侵导致早期古老基底地壳部分熔融,很可能是形成沙德盖岩体的主要动力机制。华北克拉通北缘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是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90.
浙东白垩纪北漳和梁弄花岗岩体及其暗色岩石包体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浙东地区晚中生代花岗岩类在岩性上分为三类:花岗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和A型花岗岩。对后两类花岗岩已有较多研究,但对前一类,尤其是二长花岗岩的研究还较薄弱。选择浙东具代表性的北漳和梁弄二长花岗岩体及其所含暗色岩石包体,以及共生的石英闪长岩类,通过系统的岩石学与地球化学对比研究,提出浙东二长花岗岩属准铝质、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类演化系列,暗色岩石包体是由花岗质岩浆在深部析离出的镁铁质微粒包体(MME),成分特征类似于石英闪长岩,说明三者具内在成因联系,均与俯冲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